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公司刚满9岁,员工平均年龄26岁,公司创始人年仅35岁;这是一家爆发式成长的公司。短短几年间,公司人数从几个猛增至3500个;从一间80平方米的民宅办公,到租下深圳一栋大厦的12层楼面,并在北京、香港、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地设立分公司;营销收入增长百倍,产品占据全球小型无人机市场份额的半数以上;这是一家以“创新”为名的公司。创新不仅在公司的名字里,也在公司发展的血液里。9年11款产品,每一款都以用户的体验反馈为依据,不断实现升级换代;这是一家以产品赢得尊重的公司。仅2014年一年间,其不同系列产品先后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最具代表性机器人”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科技产品”;被《纽约时报》评为“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这就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创客”公司到全球无人机的领航者,大疆成功的奥秘何在?大疆人说,因为他们是一个从创业之初即专注于产品的公司,他们还有一群追求极致的创业者。
大疆的成名仿佛是一夜之间。这家一年多前还寂寂无闻的研发、制造民用小型无人机的公司,2014年间却声名鹊起:其不同系列产品先后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最具代表性机器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科技产品”;《纽约时报》评为“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这家公司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七成的市场份额,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国家。过去两年,大疆的员工从300人猛增至3500人(其中研发人员1000人),为此,公司总部去年搬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创维半导体设计大厦,租用了其中的12层楼面。
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体和“主动送上门”的各种荣誉,大疆人坦言“感觉很突然”。那么,大疆凭什么而成名?
一个专注于产品的公司
翻开大疆公司的发展历程可见,除了头三年的埋头研发外,自2009年起,大疆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特别是2012年,推出到手即飞的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 1”,将之前局限于航模爱好者的专业市场推广至大众消费市场,将单纯的飞行体验拓展至航拍体验后,大获成功。
大疆并未就此止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始终以用户的体验反馈为依据,不断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2012年的第一代“大疆精灵”,支持悬挂微型相机,达到航拍功用,失控情况下可实现自主返航;2013年的第二代“大疆精灵”则配备了高性能相机,除可拍摄高清照片外,还能实现录影,并实时回传,内嵌的GPS自动导航系统,可以准确锁定高度和位置,稳定悬停;到2015年,第三代“大疆精灵”推出时,其高清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可实现2公里内的图像传输,内置的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可让飞行器在无GPS环境中实现精确定位悬停和平稳飞行……
“如果要分析大疆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它始终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大疆公司副总裁邵建伙说,“大疆完全是依靠其产品本身的创新,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认可。”
去年入职的员工刘益恒发现,公司里的员工,在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上都有些“偏执”。“哪怕是摄像头的形状、颜色,或是飞行器一个很小的性能,团队都特别执着。”刘益恒笑说,“也许只有这样的一群‘偏执狂’,才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吧!”
作为对“专注于产品”另一角度的注解,邵建伙举例说,因为大疆的“成名”,这两年,不断有投资人与大疆接触。“有几家上市公司,找到我们说,只要大疆同意合作,就给大疆提供成本价的原材料。但是我们没有答应,为什么?”邵建伙解释道:他们无非看中大疆的名声,希望通过发布与大疆合作成功的消息,达到股价飙升的目的。“持着这样的目的,他们能用心做好产品吗?”邵建伙说,“我们要得到高品质的原材料,就应该让对方获得适当利润,让他们根据我们的需求,不断改进他们的产品。”
一个追求极致的创始人
大疆创立于2006年,彼时,公司创始人汪滔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汪滔个人对创造力的无限追求,是大疆‘从创新走向新的创新’的起点。”在港科大学习期间,汪滔参加了两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第二届比赛中,他和队友获得了香港地区第一名、亚太地区第三名的好成绩。“两届比赛,让他学习并懂得了竞争与合作,这对他的思想成熟和后来的创业积累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汪滔相识已久的邵建伙这样认为。
2005年,汪滔说服老师,把直升机自主悬停技术作为自己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毕业演示时,飞机摔了下来,课题得了一个很差的分数。汪滔不服气,几个月没去学校,一个人呆在深圳,没日没夜地干,终于在2006年1月做出第一台样品。他试着把产品放到航模爱好者论坛上卖,竟然接到了订单。
2006年,汪滔继续在港科大攻读研究生,与此同时,在导师支持下,他和当年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正式创立大疆,研发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公司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在深圳一间80平方米的民宅里办公。“那几年比较艰难,因为招不到优秀的人。”邵建伙说,“人来了,门一开,基本上掉头就走。也难怪,人家都是有能力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干吗来你一个看起来就是个‘作坊’的小企业?”
尽管如此,那会儿因为能够采用自主悬停技术的产品实在稀缺,钱很好赚,“一个单品就能卖到20万”。可是,汪滔却说,“这不符合我的方向。”在他看来,价格过高意味着市场有限, 而他“想让更多人用上好产品”。
于是,年轻的大疆在利润率最高的时候开始了主动转型,把价格降下来。在2015年年初的公司年会上,汪滔创造了一个非常“拗口”的“大疆精神”——“激极尽志,求真品诚”,意为大疆人应该继续充满激情地去追求极致和实现志向,不被外部虚像干扰诱惑,真诚而踏实地做好事业。
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
“要让‘工科男’得到应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邵建伙说。也许是创业初期的“蜗居”,给汪滔留下了很不好的记忆,使他日后十分看重公司的形象。“大疆必须有好的环境,要让优秀人才一来到公司,就‘难以自拔’,喜欢我们。”他说。
除了让人羡慕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外,大疆更为员工提供宽松的内部创业环境,成可获利,败也不怕。吸引武汉大学中文系女生余思月到大疆工作的原因,则是公司追求纯粹的理念和浓厚的人文情怀。“这里没有上下级,都是年轻人,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每一个好的点子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在别处感受不到的价值。”余思月说。“在一个科技公司里,有诗,有艺术,对创新更有推动力。”让我们都没想到的是,副总裁邵建伙竟然是学美术出身。
“无人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应用领域的创新,而不是价格上的竞争。”正是基于这种想法,2014年11月,大疆推出了SDK软件开发套件,即把大疆已有的核心技术集中在SDK上,向后来的开发者开放,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开发,拓展航拍应用领域。比如,瑞士一家专门做地图测绘的公司,通过接入大疆开放的SDK,用无人机在一个区域上空飞一圈就能完成对此区域的3D地图重建。
行业合作之外,大疆从去年起,开始举办面向全球高校和创客群体的SDK开发者大赛。首届比赛中,一个学生团队就开发出了一款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取证的应用。
“年轻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最可贵!”大疆发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邵建伙希望,这些人中能有人成为大疆创新的后备力量。
这就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创客”公司到全球无人机的领航者,大疆成功的奥秘何在?大疆人说,因为他们是一个从创业之初即专注于产品的公司,他们还有一群追求极致的创业者。
大疆的成名仿佛是一夜之间。这家一年多前还寂寂无闻的研发、制造民用小型无人机的公司,2014年间却声名鹊起:其不同系列产品先后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最具代表性机器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科技产品”;《纽约时报》评为“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这家公司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七成的市场份额,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国家。过去两年,大疆的员工从300人猛增至3500人(其中研发人员1000人),为此,公司总部去年搬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创维半导体设计大厦,租用了其中的12层楼面。
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体和“主动送上门”的各种荣誉,大疆人坦言“感觉很突然”。那么,大疆凭什么而成名?
一个专注于产品的公司
翻开大疆公司的发展历程可见,除了头三年的埋头研发外,自2009年起,大疆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特别是2012年,推出到手即飞的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 1”,将之前局限于航模爱好者的专业市场推广至大众消费市场,将单纯的飞行体验拓展至航拍体验后,大获成功。
大疆并未就此止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始终以用户的体验反馈为依据,不断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2012年的第一代“大疆精灵”,支持悬挂微型相机,达到航拍功用,失控情况下可实现自主返航;2013年的第二代“大疆精灵”则配备了高性能相机,除可拍摄高清照片外,还能实现录影,并实时回传,内嵌的GPS自动导航系统,可以准确锁定高度和位置,稳定悬停;到2015年,第三代“大疆精灵”推出时,其高清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可实现2公里内的图像传输,内置的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可让飞行器在无GPS环境中实现精确定位悬停和平稳飞行……
“如果要分析大疆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它始终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大疆公司副总裁邵建伙说,“大疆完全是依靠其产品本身的创新,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认可。”
去年入职的员工刘益恒发现,公司里的员工,在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上都有些“偏执”。“哪怕是摄像头的形状、颜色,或是飞行器一个很小的性能,团队都特别执着。”刘益恒笑说,“也许只有这样的一群‘偏执狂’,才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吧!”
作为对“专注于产品”另一角度的注解,邵建伙举例说,因为大疆的“成名”,这两年,不断有投资人与大疆接触。“有几家上市公司,找到我们说,只要大疆同意合作,就给大疆提供成本价的原材料。但是我们没有答应,为什么?”邵建伙解释道:他们无非看中大疆的名声,希望通过发布与大疆合作成功的消息,达到股价飙升的目的。“持着这样的目的,他们能用心做好产品吗?”邵建伙说,“我们要得到高品质的原材料,就应该让对方获得适当利润,让他们根据我们的需求,不断改进他们的产品。”
一个追求极致的创始人
大疆创立于2006年,彼时,公司创始人汪滔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汪滔个人对创造力的无限追求,是大疆‘从创新走向新的创新’的起点。”在港科大学习期间,汪滔参加了两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第二届比赛中,他和队友获得了香港地区第一名、亚太地区第三名的好成绩。“两届比赛,让他学习并懂得了竞争与合作,这对他的思想成熟和后来的创业积累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汪滔相识已久的邵建伙这样认为。
2005年,汪滔说服老师,把直升机自主悬停技术作为自己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毕业演示时,飞机摔了下来,课题得了一个很差的分数。汪滔不服气,几个月没去学校,一个人呆在深圳,没日没夜地干,终于在2006年1月做出第一台样品。他试着把产品放到航模爱好者论坛上卖,竟然接到了订单。
2006年,汪滔继续在港科大攻读研究生,与此同时,在导师支持下,他和当年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正式创立大疆,研发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公司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在深圳一间80平方米的民宅里办公。“那几年比较艰难,因为招不到优秀的人。”邵建伙说,“人来了,门一开,基本上掉头就走。也难怪,人家都是有能力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干吗来你一个看起来就是个‘作坊’的小企业?”
尽管如此,那会儿因为能够采用自主悬停技术的产品实在稀缺,钱很好赚,“一个单品就能卖到20万”。可是,汪滔却说,“这不符合我的方向。”在他看来,价格过高意味着市场有限, 而他“想让更多人用上好产品”。
于是,年轻的大疆在利润率最高的时候开始了主动转型,把价格降下来。在2015年年初的公司年会上,汪滔创造了一个非常“拗口”的“大疆精神”——“激极尽志,求真品诚”,意为大疆人应该继续充满激情地去追求极致和实现志向,不被外部虚像干扰诱惑,真诚而踏实地做好事业。
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
“要让‘工科男’得到应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邵建伙说。也许是创业初期的“蜗居”,给汪滔留下了很不好的记忆,使他日后十分看重公司的形象。“大疆必须有好的环境,要让优秀人才一来到公司,就‘难以自拔’,喜欢我们。”他说。
除了让人羡慕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外,大疆更为员工提供宽松的内部创业环境,成可获利,败也不怕。吸引武汉大学中文系女生余思月到大疆工作的原因,则是公司追求纯粹的理念和浓厚的人文情怀。“这里没有上下级,都是年轻人,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每一个好的点子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在别处感受不到的价值。”余思月说。“在一个科技公司里,有诗,有艺术,对创新更有推动力。”让我们都没想到的是,副总裁邵建伙竟然是学美术出身。
“无人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应用领域的创新,而不是价格上的竞争。”正是基于这种想法,2014年11月,大疆推出了SDK软件开发套件,即把大疆已有的核心技术集中在SDK上,向后来的开发者开放,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开发,拓展航拍应用领域。比如,瑞士一家专门做地图测绘的公司,通过接入大疆开放的SDK,用无人机在一个区域上空飞一圈就能完成对此区域的3D地图重建。
行业合作之外,大疆从去年起,开始举办面向全球高校和创客群体的SDK开发者大赛。首届比赛中,一个学生团队就开发出了一款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取证的应用。
“年轻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最可贵!”大疆发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邵建伙希望,这些人中能有人成为大疆创新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