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蒡别名大力子、蝙蝠刺、树根菜、东洋参等,为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其肉质根芳香独特,细嫩香脆,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淀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延缓人体衰老,并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牛蒡一般产正品22.5 t/h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45.0 t/hm2,产值在4.5万元/hm2以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栽培方法也易为人们所掌握。
一、栽培技术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牛蒡为喜光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需要较为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有积水,如积水时间过长,易导致肉质根腐烂或大量发生歧根。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日照条件。牛蒡适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上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为宜。忌连作,长期连作其产量和质量均下降。
2、选种
目前牛蒡生产上的最佳品种,品质也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秋播不宜过早,以免先期抽薹。东北理想肉质根外观呈淡黄色,肉白色,条型大、长、光滑,产量高,商品性好,是加工出口的理想品种。白肤肉质根呈淡褐色,肉质柔软,条型大、长,剥皮后肉质根变褐程度轻,较受消费者欢迎。
3、种子处理
播种的前一天精选种子,除去秕粒籽和畸形、小粒的种子,并置于太阳下晒3~4 h,种子处理一般有3种方法。
3.1药粉拌种:用种子重量0.7%~0.8%的药粉拌种,可防治苗期病害,常用拌种的药粉是2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代森锰锌和40%的瑞毒铝铜。拌种时,将精选过的种子装入塑料袋内,再放入所需药粉,密闭袋口,摇动种子,使药粉均匀地粘附在种子表面。
3.2热水烫种:为使牛蒡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前用55~65 ℃热水烫种,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5,烫种时用木棍轻轻搅动至水温降到30 ℃时,加入凉水,在室温下继续浸种10~12 h。
3.3药液浸种:用0.6%~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或用1%~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40~50 min,然后用清洁水清洗干净,再继续浸种8 h。
4、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耕。播种前施肥碎土,开沟起垄做畦,一般畦宽80 cm左右。撒施充分腐熟的厩肥45~60 t/hm2、碳铵750~1 200 kg/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碎土后开沟做畦,深埋肥料,整平畦面。
5、播种
牛蒡在我国多为露地栽培,栽培季节可分为春秋两季。播种量以3.75 kg/hm2左右为宜。在已经准备好的垄上开沟,沟深5~7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如墒情不足时,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将种子撒入沟内,再覆盖土壤,厚1.5~2.0 cm,拍平垄面。
6、田间管理
牛蒡播种后5~7 d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当牛蒡长到2~3片叶时定苗,株距在6~8 cm。对缺苗穴进行移苗补栽,可用小铲深挖,带土移栽,不伤主根,栽后浇水稳苗,次日再浇,以保成苗。牛蒡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对杂草偏重的地块,可用除草剂除草,可用10.8%高效盖草能375~450 mL/hm2对水750~900 kg,牛蒡出苗后在杂草出苗至生长盛期均可喷药。也可用50%的精禾草克750~900 mL/hm2对水225~300 kg,在杂草三至五叶期时选择傍晚用药。在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时,应向根部培土,以利植株生长。牛蒡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3次追肥。第1次在植株高30~40 cm时,在垄顶开沟追施尿素150 kg/hm2;第2次在植株旺盛生长时结合浇水撒在垄沟里,施尿素120~150 kg/hm2;第3次在肉质根膨大后,可用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追施,最好用木棍打孔,把肥料施入10~20 cm深处,然后封严洞,以促进肉质根迅速生长。牛蒡生长前期要浇水防旱,水量不宜过多。如果是秋播最好在11月下旬浇1次越冬水。春季直播的牛蒡,要防止夏季大雨灌沟,保证雨止水干,不留积水。牛蒡生长后期一般不宜浇水,注意排水。
二、病虫害防治
牛蒡病害主要是细菌性黑斑病和白粉病。雨季易发生黑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高温季节易发生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进行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与底肥同施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施防治。连纹夜蛾可用氧化菊酯1 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采收
牛蒡的生育期150 d左右。过早收获,肉质根尚未长成,产量较低;过迟收获,则肉质根老化,影响品质。
(作者单位:15400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栽培技术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牛蒡为喜光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需要较为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有积水,如积水时间过长,易导致肉质根腐烂或大量发生歧根。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日照条件。牛蒡适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上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为宜。忌连作,长期连作其产量和质量均下降。
2、选种
目前牛蒡生产上的最佳品种,品质也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秋播不宜过早,以免先期抽薹。东北理想肉质根外观呈淡黄色,肉白色,条型大、长、光滑,产量高,商品性好,是加工出口的理想品种。白肤肉质根呈淡褐色,肉质柔软,条型大、长,剥皮后肉质根变褐程度轻,较受消费者欢迎。
3、种子处理
播种的前一天精选种子,除去秕粒籽和畸形、小粒的种子,并置于太阳下晒3~4 h,种子处理一般有3种方法。
3.1药粉拌种:用种子重量0.7%~0.8%的药粉拌种,可防治苗期病害,常用拌种的药粉是2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代森锰锌和40%的瑞毒铝铜。拌种时,将精选过的种子装入塑料袋内,再放入所需药粉,密闭袋口,摇动种子,使药粉均匀地粘附在种子表面。
3.2热水烫种:为使牛蒡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前用55~65 ℃热水烫种,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5,烫种时用木棍轻轻搅动至水温降到30 ℃时,加入凉水,在室温下继续浸种10~12 h。
3.3药液浸种:用0.6%~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或用1%~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40~50 min,然后用清洁水清洗干净,再继续浸种8 h。
4、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耕。播种前施肥碎土,开沟起垄做畦,一般畦宽80 cm左右。撒施充分腐熟的厩肥45~60 t/hm2、碳铵750~1 200 kg/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碎土后开沟做畦,深埋肥料,整平畦面。
5、播种
牛蒡在我国多为露地栽培,栽培季节可分为春秋两季。播种量以3.75 kg/hm2左右为宜。在已经准备好的垄上开沟,沟深5~7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如墒情不足时,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将种子撒入沟内,再覆盖土壤,厚1.5~2.0 cm,拍平垄面。
6、田间管理
牛蒡播种后5~7 d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当牛蒡长到2~3片叶时定苗,株距在6~8 cm。对缺苗穴进行移苗补栽,可用小铲深挖,带土移栽,不伤主根,栽后浇水稳苗,次日再浇,以保成苗。牛蒡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对杂草偏重的地块,可用除草剂除草,可用10.8%高效盖草能375~450 mL/hm2对水750~900 kg,牛蒡出苗后在杂草出苗至生长盛期均可喷药。也可用50%的精禾草克750~900 mL/hm2对水225~300 kg,在杂草三至五叶期时选择傍晚用药。在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时,应向根部培土,以利植株生长。牛蒡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3次追肥。第1次在植株高30~40 cm时,在垄顶开沟追施尿素150 kg/hm2;第2次在植株旺盛生长时结合浇水撒在垄沟里,施尿素120~150 kg/hm2;第3次在肉质根膨大后,可用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追施,最好用木棍打孔,把肥料施入10~20 cm深处,然后封严洞,以促进肉质根迅速生长。牛蒡生长前期要浇水防旱,水量不宜过多。如果是秋播最好在11月下旬浇1次越冬水。春季直播的牛蒡,要防止夏季大雨灌沟,保证雨止水干,不留积水。牛蒡生长后期一般不宜浇水,注意排水。
二、病虫害防治
牛蒡病害主要是细菌性黑斑病和白粉病。雨季易发生黑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高温季节易发生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进行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与底肥同施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施防治。连纹夜蛾可用氧化菊酯1 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采收
牛蒡的生育期150 d左右。过早收获,肉质根尚未长成,产量较低;过迟收获,则肉质根老化,影响品质。
(作者单位:154004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