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又是一年高考季,也是大学生们的毕业季。这时候有太多人陷入迷茫:许多高中生不知道读哪个专业日后会找到好工作;有一些大学生手握N个offer纠结万分,不知道做哪份工作更有前途;也有很多拥有高学历背景,游荡在人才市场上的人不断抱怨——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好工作?
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身边有很多来自农村或者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同学,他们急切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对于他们来说,能尽快拿到高薪,可以减轻家里负担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在报志愿的时候,他们很少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而是倾向于选报技术性极强的专业,如计算机,毕业以后成为“码农”,年薪二三十万,披星戴月也无妨。尽管好多程序员在三四十岁以后无法再熬夜拼命加班,但至少拿过高薪,而且掌握一门技术,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而对一些人来说,那些能拿高薪,但是需要天天熬夜加班,喝酒请客,毫无生活质量可言的工作肯定不是好工作。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能在稳定的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做公务员才是好工作。虽然在这些单位工作收入并不高,但是没有私企里的那种激烈竞争和工作压力,且“旱涝保收”,无失业风险,还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必须画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人需要聆听自己的声音,选择在本质上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可见,真正的好工作是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
我身边也有很多理想主义者,他们不将眼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遵從自己的内心。以我的朋友小Z为例,她本科读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后,她的舍友为求稳定就去考公务员,哪怕是到社区居委会做与自己的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也行。而小Z则对艺术无比热爱,她还没毕业就开始去各个剧组实习,从剧务做起,做各种打杂的事情,只为离梦想更近一些。毕业后,她正式进入剧组工作,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固定工资,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理想硬撑下来的。四年过去之后,她开始在剧组独立承担一些编剧工作,自己的作品也被搬上了剧场的舞台,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某项工作真正感兴趣的人,就是真正的“乐之者”,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能真正给自己带来满足与幸福。
专业和就业是“等于”关系吗?
显然,这是个伪命题。高等教育的扩充,使得每个专业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因而能找到既对口,收入又高的工作的毕业生很少。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2016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与大学专业的相关度为69%。从主观上讲,经过四五年的本科学习,大家会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我自己为例,我本科就读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后来因为对医学的向往,跨专业到医学院读研读博,最后确定了我日后的职业方向——健康传播。
现在有很多单位需要具备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例如出版机构的财经新闻部门,更希望招到既具有新闻背景,又掌握金融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还有一些单位重视的是人才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事实上,职业工作的内容并不等于专业学习的内容。大学的专业不是按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需要来设置的,而是按照科学的发展和各个学科的体系与分类来设置的。只有少数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对应路径比较清晰,如学医的当医生,学法律的当律师,学财会的当会计,但其实学了这些专业也可以不干这些工作,但想从事这些工作就必须得先学这类专业,还得有医师证、律师证、会计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而其他大多数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面是很宽的,有多种职业选择。
站在大学门槛前的你,不需要对填报志愿过分地纠结,遵循自己的内心,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了。
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身边有很多来自农村或者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同学,他们急切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对于他们来说,能尽快拿到高薪,可以减轻家里负担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在报志愿的时候,他们很少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而是倾向于选报技术性极强的专业,如计算机,毕业以后成为“码农”,年薪二三十万,披星戴月也无妨。尽管好多程序员在三四十岁以后无法再熬夜拼命加班,但至少拿过高薪,而且掌握一门技术,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而对一些人来说,那些能拿高薪,但是需要天天熬夜加班,喝酒请客,毫无生活质量可言的工作肯定不是好工作。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能在稳定的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做公务员才是好工作。虽然在这些单位工作收入并不高,但是没有私企里的那种激烈竞争和工作压力,且“旱涝保收”,无失业风险,还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必须画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人需要聆听自己的声音,选择在本质上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可见,真正的好工作是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
我身边也有很多理想主义者,他们不将眼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遵從自己的内心。以我的朋友小Z为例,她本科读的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后,她的舍友为求稳定就去考公务员,哪怕是到社区居委会做与自己的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也行。而小Z则对艺术无比热爱,她还没毕业就开始去各个剧组实习,从剧务做起,做各种打杂的事情,只为离梦想更近一些。毕业后,她正式进入剧组工作,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固定工资,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理想硬撑下来的。四年过去之后,她开始在剧组独立承担一些编剧工作,自己的作品也被搬上了剧场的舞台,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某项工作真正感兴趣的人,就是真正的“乐之者”,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能真正给自己带来满足与幸福。
专业和就业是“等于”关系吗?
显然,这是个伪命题。高等教育的扩充,使得每个专业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因而能找到既对口,收入又高的工作的毕业生很少。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2016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与大学专业的相关度为69%。从主观上讲,经过四五年的本科学习,大家会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我自己为例,我本科就读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后来因为对医学的向往,跨专业到医学院读研读博,最后确定了我日后的职业方向——健康传播。
现在有很多单位需要具备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例如出版机构的财经新闻部门,更希望招到既具有新闻背景,又掌握金融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还有一些单位重视的是人才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事实上,职业工作的内容并不等于专业学习的内容。大学的专业不是按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需要来设置的,而是按照科学的发展和各个学科的体系与分类来设置的。只有少数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对应路径比较清晰,如学医的当医生,学法律的当律师,学财会的当会计,但其实学了这些专业也可以不干这些工作,但想从事这些工作就必须得先学这类专业,还得有医师证、律师证、会计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而其他大多数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面是很宽的,有多种职业选择。
站在大学门槛前的你,不需要对填报志愿过分地纠结,遵循自己的内心,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