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少教多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96-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此,他提倡“少教多学”,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需要教师腾出时间和空间来尽量“少教”,但少教不等于不教,而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其学习智能的发展。如何实践这一教学理念呢?笔者在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环节
古人言:“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预习,主要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准教学起点,确定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在课前布置一堆预习任务,但到了课堂检查时,却发现收效不大,只好让学生在课堂上重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求比较模糊。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堂预习这一环节进行精心预设,主要安排两个层次的预习内容:层次一,自主预习文本,完成相关练习中基础知识(生字词的积累)的学习,再针对其中的难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层次二,研读文本,自主解决一些背景资料的问题,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而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2.通读全文,理解“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的含义。3.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4.将你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并提出问题。
在预习中,学生通过全文疏通,能够自主消化通假字等较难字词的意思,例如明白“屋舍俨然”中的“俨然”的含义为整整齐齐。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这一预习情况,笔者引入“俨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该词古今意义的不同。由于学生做了预习功课,很快就作出了回答:“现代汉语中‘俨然’的基本词义是‘好像’的意思。文中还有‘咸来问讯’中的‘咸’,‘妻子邑人’中的‘妻子’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含义不同。”这样,学生便对词语的古今异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通过预习,还了解到《桃花源记》是在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交加、躬耕多年后思想发生转变的时期写的。进入课堂教学环节,笔者根据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为什么要写南阳刘子冀寻找桃花源而后病死的事”,将问题深入,让学生思考“桃花源”代表着陶渊明的什么追求和人生理想。
二、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语言文字的积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从品读入手,带领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意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雪》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雪,笔者特意抓住文中一个核心词语“坚硬”展开教学,向学生提问:“用“坚硬”修饰雪花有没有问题?”学生表示雪花“坚硬”让人费解。于是笔者让学生找出能体现雪花“坚硬”的句子来。学生从文中找到了相关的描写:“但是朔方的雪花……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笔者让学生体思考为什么“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句话中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学生通过思考想到了逗号更能体现雪花的坚硬、独立和自由。为了让学生体验鲁迅先生的语言运用之妙,笔者让学生用充满力量的声音来朗读这句话,体现出雪的坚硬,以及独立自由的感觉。
以上教学紧紧围绕“坚硬”一词来展开,让学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精妙,提高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三、运用前后关联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前后关联的方法,让学生从问题中来,再到问题中去,纵横串联,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实现“少教多學”。
在执教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父亲不把钱给儿子,让儿子自己去买橘子呢?”单纯从文本来理解,似乎难以找到蛛丝马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笔者让学生联系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阿长和〈山海经〉》并思考:“为什么阿长在除夕夜把一个大橘子放在‘哥儿’的床头?”学生经过探讨找到了原因:“阿长是想让‘哥儿’一年到头顺顺溜溜。”由此,学生很快理解了《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含义:橘子代表福气、好运。父亲想送给“我”橘子,就是希望“我”幸福,因而就不辞辛劳地亲力亲为了。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功课,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习惯,让学生自主体验、独立思考。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本途径。
(责编 秦越霞)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96-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此,他提倡“少教多学”,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需要教师腾出时间和空间来尽量“少教”,但少教不等于不教,而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其学习智能的发展。如何实践这一教学理念呢?笔者在此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环节
古人言:“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预习,主要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准教学起点,确定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在课前布置一堆预习任务,但到了课堂检查时,却发现收效不大,只好让学生在课堂上重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求比较模糊。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堂预习这一环节进行精心预设,主要安排两个层次的预习内容:层次一,自主预习文本,完成相关练习中基础知识(生字词的积累)的学习,再针对其中的难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层次二,研读文本,自主解决一些背景资料的问题,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而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2.通读全文,理解“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的含义。3.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4.将你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并提出问题。
在预习中,学生通过全文疏通,能够自主消化通假字等较难字词的意思,例如明白“屋舍俨然”中的“俨然”的含义为整整齐齐。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这一预习情况,笔者引入“俨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该词古今意义的不同。由于学生做了预习功课,很快就作出了回答:“现代汉语中‘俨然’的基本词义是‘好像’的意思。文中还有‘咸来问讯’中的‘咸’,‘妻子邑人’中的‘妻子’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含义不同。”这样,学生便对词语的古今异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通过预习,还了解到《桃花源记》是在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交加、躬耕多年后思想发生转变的时期写的。进入课堂教学环节,笔者根据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为什么要写南阳刘子冀寻找桃花源而后病死的事”,将问题深入,让学生思考“桃花源”代表着陶渊明的什么追求和人生理想。
二、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语言文字的积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从品读入手,带领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意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雪》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雪,笔者特意抓住文中一个核心词语“坚硬”展开教学,向学生提问:“用“坚硬”修饰雪花有没有问题?”学生表示雪花“坚硬”让人费解。于是笔者让学生找出能体现雪花“坚硬”的句子来。学生从文中找到了相关的描写:“但是朔方的雪花……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笔者让学生体思考为什么“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句话中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学生通过思考想到了逗号更能体现雪花的坚硬、独立和自由。为了让学生体验鲁迅先生的语言运用之妙,笔者让学生用充满力量的声音来朗读这句话,体现出雪的坚硬,以及独立自由的感觉。
以上教学紧紧围绕“坚硬”一词来展开,让学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精妙,提高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三、运用前后关联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前后关联的方法,让学生从问题中来,再到问题中去,纵横串联,拓展视野,加深理解,实现“少教多學”。
在执教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父亲不把钱给儿子,让儿子自己去买橘子呢?”单纯从文本来理解,似乎难以找到蛛丝马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笔者让学生联系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阿长和〈山海经〉》并思考:“为什么阿长在除夕夜把一个大橘子放在‘哥儿’的床头?”学生经过探讨找到了原因:“阿长是想让‘哥儿’一年到头顺顺溜溜。”由此,学生很快理解了《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含义:橘子代表福气、好运。父亲想送给“我”橘子,就是希望“我”幸福,因而就不辞辛劳地亲力亲为了。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功课,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习惯,让学生自主体验、独立思考。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本途径。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