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5年开始,虽然中间有过3年的间隔,甲子园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帜,在日本高中体育乃至全民心中成为永恒。时至今日,甲子园作为日本体育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更是少年心中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夏日”、“呐喊”、“汗水”和“眼泪”是这项比赛给人的印象。98%的高中球员都会在甲子园被打败,然后变得更强,在经历过后更为理性地面对挫折,更为清楚地看待自己,带着甲子园的记忆,走向不同的人生。
棒球是在明治维新时期由美国人带入日本的,在当时“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潮引领下,棒球很快成了日本学习欧美社会的重要对象。由于棒球比赛本身的战斗意义、英雄主义、团队精神以及在比赛战术上的多样性,棒球在日本呈现出独特的文化融合,迅速成为主流运动。
在日本棒球的发展历史上,著名的俳句诗人正冈子规的推崇,也促进了棒球的推广。传说他不但自己打棒球,还翻译棒球规则,为日本棒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击球春风里,轻盈过草原”是正冈子规关于棒球的著名诗句,也是东京上野公园正冈子规纪念棒球场前石碑上铭刻的历史。
此外,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大学也是在日本推广棒球的先驱。在福泽谕吉学习和传播西洋文化的影响下,棒球自然而然地成为庆应义塾大学推崇的体育运动。1903年,庆应义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开展了棒球对抗赛,成为东京六大学棒球联盟的前身。
棒球在日本的人气逐渐升高,1915年,朝日新闻社将全国性高中棒球比赛视为“内容投资事业”,比赛在东京的丰中球场举办,这便是甲子园的起点。9年后,每日新闻社也发起了高等学校棒球选拔大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春季甲子园。
比赛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阪神电气铁道株式会社在兵库县西宫市专门修建了阪神甲子园球场和通往球场的铁路。从第10届大会开始,全国大会迁至甲子园球场进行,甲子园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棒球锦标赛的代称,甲子园球场逐渐成为日本人心中的圣地。
根据甲子园的赛制,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高中棒球部要先在县内角逐,胜出的学校才能进入甲子园,成为全国大会的参与者。据统计,全日本有4000多所高中的棒球部为角逐一个甲子园的冠军而战,每年8月出现在阪神甲子园球场的是各地区的佼佼者。因此,能够到甲子园已经是一种成功,能够参加甲子园更被认为是本地的骄傲。
对于大多数高中球员来说,甲子园是他们奋斗三年的“汇报演出”。甲子园比赛落幕,他们也将告别高中校园,有些步入社会,有些进入大学,仅有极少数人能够获得职业棒球队的青睐,延续棒球梦想。因此,在甲子园的赛场上毫无保留地展现最好的自己,是这些高中球员在踏上甲子园球场时最大的期待。
正如球场外的标语所说,“98%的高中球员都会在甲子园被打败,然后变得更强”。甲子园的比赛意义不仅是胜负,更是对人生的理解和对青春岁月留下的纪念。虽然技术和对抗上与职业比赛相比尚存差距,但高中生球员“毫无保留”和“不遗余力”,在球场上将自己对棒球的热情、对故土的深情和青春的激情全部挥洒出来,为甲子园留下了一幕幕经典。最近举行的第100届比赛,秋田金足农高校高唱校歌的激情和大阪桐荫高校夺冠时开心飞奔的一幕,都是甲子园带来的感动。
正是这样的激情与纯粹,时至今日,甲子园的文化符号意义更加明显,经甲子园磨砺过的心理、技术、意志以及团队精神,成为高中球员日后人生之路的宝贵财富,这是甲子园文化能够传承的关键。
100届甲子园中,有91届在阪神甲子园球场举办。2019年8月1日,这座属于阪神电气铁道株式会社的球场将迎来建成95年的纪念日。这是见证甲子园百年盛况的球场,也是日本高中棒球比赛的圣地。
甲子园球场的泥土与其他球场的红土不同,是用淡路岛的黑土和来自中国福建的白砂混合而成。甲子园比赛失败的球员可以挖一捧黑土带回家,纪念自己曾经在地区胜出并来到了甲子园。
与众不同的泥土与独一无二的仪式共同构成独特氛围,这样的特色吸引着众多高中球员为之奋斗,也吸引了众多棒球迷和游客前来观赛。
球场根据日本观众购买的习惯,推出甲子园三名物,即球场炒面、咖喱和烤鸡肉串,将其打造成为与观看甲子园配套的美食,在销售方面取得了成功。球場还建有甲子园博物馆,记录甲子园的百年历史和球场的发展历史,成为本地著名观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阪神电铁也推出了与甲子园相关的联动车票、打折券等,进一步促进了甲子园球场的商业运营效果。
这里的商业运营形成以甲子园为核心的完整循环,包括体育产业、观光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等在内的产业网络。甲子园强化文化意义,同时构建全面的商业价值,这带来球场维护工程的资金,以及阪神电铁持续运营球场的资金,为甲子园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资金保障。
从起源来看,甲子园是媒体内容投资事业的产物。媒体通过投资热点赛事,获得受众关注,并收获广告收入、报刊销售收入、门票收入等,甚至可以通过与之相关的宣传活动、出版活动等,在更多渠道上获得十分可观的收入。朝日新闻社投资甲子园能够获得收益,是其捕捉赛事文化要素,发现感人故事,进一步深度打造甲子园文化含义的核心动机。
作为利润分配,与朝日新闻社共同主办甲子园赛事的日本高校棒球联盟也通过媒体主办赛事获得收益,并用于其他高中棒球赛事的投资,在更广的层面上推动棒球运动的普及,以更多的赛事和技术交流提升高中球员的技术水平,为他们有机会步入职业赛场、延续棒球梦想创造更多机会。
在这样的商业效果影响下,媒体致力于发掘甲子园的文化影响力,高校棒球联盟则瞄准提高高中棒球比赛技术水平,挖掘甲子园的竞技影响力,由此形成赛事运营→内容收益→创造内容→赛事运营的良性循环。主办媒体、高校棒球联盟以及参与赛事的学校和选手均能够从中获益,构成了推动高中棒球运动日益深入人心的内部驱动力。从外部来说,甲子园的成功为更多的作品提供了内容,以《棒球英豪》为代表的漫画作品和《遥远的甲子园》等电影作品获得了大量观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更多的高中学生加入棒球运动,形成更高层面的良性循环。
甲子园的发展历程为推广高中体育赛事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从文化发掘角度来说,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发出号召是体育运动成为文化的起点。通过深度挖掘本地文化中与竞技规则相关联的文化要素,将竞技规则融入本国原生文化中,是最大程度争取受众的关键。
第二,从内容角度来说,胜负并非高中竞技的全部,也无法定义为核心内容。甲子园发掘的是高中选手展现出的体育运动最纯粹的一面,也是青春岁月中最真实的一面。通过赛事将人性的光辉展现出来,本身也是回归体育运动的本心,更是高中体育赛事应有的初心。
第三,企业的全方位商业运营,构建以赛事为核心的全面产业体系,是保障赛事持续运营的关键。体育运动作为文化要素的一部分,其外延的经济意义明显促进赛事本身的健康运营。但是,需要在深度挖掘运动文化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全面打造球场、主题活动、促销活动等,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完善商业化。
最后是媒體的主导效果。甲子园的初衷是媒体的内容投资事业,这决定了媒体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大众传媒参与,特别是媒体主导的公共关系企划,能够更深地实现开掘内容与争取受众,影响力越大的媒体赢得的受众越多,影响力越大。只有媒体的深度参与,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才能构建良性循环。
甲子园的成功是文化发现、坚持初心、商业运营和媒体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甲子园的源起
棒球是在明治维新时期由美国人带入日本的,在当时“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潮引领下,棒球很快成了日本学习欧美社会的重要对象。由于棒球比赛本身的战斗意义、英雄主义、团队精神以及在比赛战术上的多样性,棒球在日本呈现出独特的文化融合,迅速成为主流运动。
在日本棒球的发展历史上,著名的俳句诗人正冈子规的推崇,也促进了棒球的推广。传说他不但自己打棒球,还翻译棒球规则,为日本棒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击球春风里,轻盈过草原”是正冈子规关于棒球的著名诗句,也是东京上野公园正冈子规纪念棒球场前石碑上铭刻的历史。
此外,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大学也是在日本推广棒球的先驱。在福泽谕吉学习和传播西洋文化的影响下,棒球自然而然地成为庆应义塾大学推崇的体育运动。1903年,庆应义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开展了棒球对抗赛,成为东京六大学棒球联盟的前身。
棒球在日本的人气逐渐升高,1915年,朝日新闻社将全国性高中棒球比赛视为“内容投资事业”,比赛在东京的丰中球场举办,这便是甲子园的起点。9年后,每日新闻社也发起了高等学校棒球选拔大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春季甲子园。
比赛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阪神电气铁道株式会社在兵库县西宫市专门修建了阪神甲子园球场和通往球场的铁路。从第10届大会开始,全国大会迁至甲子园球场进行,甲子园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棒球锦标赛的代称,甲子园球场逐渐成为日本人心中的圣地。
青春的风物诗
根据甲子园的赛制,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高中棒球部要先在县内角逐,胜出的学校才能进入甲子园,成为全国大会的参与者。据统计,全日本有4000多所高中的棒球部为角逐一个甲子园的冠军而战,每年8月出现在阪神甲子园球场的是各地区的佼佼者。因此,能够到甲子园已经是一种成功,能够参加甲子园更被认为是本地的骄傲。
对于大多数高中球员来说,甲子园是他们奋斗三年的“汇报演出”。甲子园比赛落幕,他们也将告别高中校园,有些步入社会,有些进入大学,仅有极少数人能够获得职业棒球队的青睐,延续棒球梦想。因此,在甲子园的赛场上毫无保留地展现最好的自己,是这些高中球员在踏上甲子园球场时最大的期待。
正如球场外的标语所说,“98%的高中球员都会在甲子园被打败,然后变得更强”。甲子园的比赛意义不仅是胜负,更是对人生的理解和对青春岁月留下的纪念。虽然技术和对抗上与职业比赛相比尚存差距,但高中生球员“毫无保留”和“不遗余力”,在球场上将自己对棒球的热情、对故土的深情和青春的激情全部挥洒出来,为甲子园留下了一幕幕经典。最近举行的第100届比赛,秋田金足农高校高唱校歌的激情和大阪桐荫高校夺冠时开心飞奔的一幕,都是甲子园带来的感动。
正是这样的激情与纯粹,时至今日,甲子园的文化符号意义更加明显,经甲子园磨砺过的心理、技术、意志以及团队精神,成为高中球员日后人生之路的宝贵财富,这是甲子园文化能够传承的关键。
圣地的吸引力
100届甲子园中,有91届在阪神甲子园球场举办。2019年8月1日,这座属于阪神电气铁道株式会社的球场将迎来建成95年的纪念日。这是见证甲子园百年盛况的球场,也是日本高中棒球比赛的圣地。
甲子园球场的泥土与其他球场的红土不同,是用淡路岛的黑土和来自中国福建的白砂混合而成。甲子园比赛失败的球员可以挖一捧黑土带回家,纪念自己曾经在地区胜出并来到了甲子园。
与众不同的泥土与独一无二的仪式共同构成独特氛围,这样的特色吸引着众多高中球员为之奋斗,也吸引了众多棒球迷和游客前来观赛。
球场根据日本观众购买的习惯,推出甲子园三名物,即球场炒面、咖喱和烤鸡肉串,将其打造成为与观看甲子园配套的美食,在销售方面取得了成功。球場还建有甲子园博物馆,记录甲子园的百年历史和球场的发展历史,成为本地著名观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阪神电铁也推出了与甲子园相关的联动车票、打折券等,进一步促进了甲子园球场的商业运营效果。
这里的商业运营形成以甲子园为核心的完整循环,包括体育产业、观光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等在内的产业网络。甲子园强化文化意义,同时构建全面的商业价值,这带来球场维护工程的资金,以及阪神电铁持续运营球场的资金,为甲子园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资金保障。
甲子园文化
从起源来看,甲子园是媒体内容投资事业的产物。媒体通过投资热点赛事,获得受众关注,并收获广告收入、报刊销售收入、门票收入等,甚至可以通过与之相关的宣传活动、出版活动等,在更多渠道上获得十分可观的收入。朝日新闻社投资甲子园能够获得收益,是其捕捉赛事文化要素,发现感人故事,进一步深度打造甲子园文化含义的核心动机。
作为利润分配,与朝日新闻社共同主办甲子园赛事的日本高校棒球联盟也通过媒体主办赛事获得收益,并用于其他高中棒球赛事的投资,在更广的层面上推动棒球运动的普及,以更多的赛事和技术交流提升高中球员的技术水平,为他们有机会步入职业赛场、延续棒球梦想创造更多机会。
在这样的商业效果影响下,媒体致力于发掘甲子园的文化影响力,高校棒球联盟则瞄准提高高中棒球比赛技术水平,挖掘甲子园的竞技影响力,由此形成赛事运营→内容收益→创造内容→赛事运营的良性循环。主办媒体、高校棒球联盟以及参与赛事的学校和选手均能够从中获益,构成了推动高中棒球运动日益深入人心的内部驱动力。从外部来说,甲子园的成功为更多的作品提供了内容,以《棒球英豪》为代表的漫画作品和《遥远的甲子园》等电影作品获得了大量观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更多的高中学生加入棒球运动,形成更高层面的良性循环。
一点经验
甲子园的发展历程为推广高中体育赛事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从文化发掘角度来说,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发出号召是体育运动成为文化的起点。通过深度挖掘本地文化中与竞技规则相关联的文化要素,将竞技规则融入本国原生文化中,是最大程度争取受众的关键。
第二,从内容角度来说,胜负并非高中竞技的全部,也无法定义为核心内容。甲子园发掘的是高中选手展现出的体育运动最纯粹的一面,也是青春岁月中最真实的一面。通过赛事将人性的光辉展现出来,本身也是回归体育运动的本心,更是高中体育赛事应有的初心。
第三,企业的全方位商业运营,构建以赛事为核心的全面产业体系,是保障赛事持续运营的关键。体育运动作为文化要素的一部分,其外延的经济意义明显促进赛事本身的健康运营。但是,需要在深度挖掘运动文化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全面打造球场、主题活动、促销活动等,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完善商业化。
最后是媒體的主导效果。甲子园的初衷是媒体的内容投资事业,这决定了媒体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大众传媒参与,特别是媒体主导的公共关系企划,能够更深地实现开掘内容与争取受众,影响力越大的媒体赢得的受众越多,影响力越大。只有媒体的深度参与,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才能构建良性循环。
甲子园的成功是文化发现、坚持初心、商业运营和媒体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有广泛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