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模混凝土支护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i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工作面沿空留巷时支护困难、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在原支护形式的基础上针对留巷采空区侧巷帮使用柔模混凝土进行加强支护,留巷围岩变形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矿压监测显示,留巷顶板最大下沉值为408 mm,底鼓最大值为1477 mm,帮鼓最大值为621 mm,除底板围岩变形量较大之外,顶板及巷帮变形情况控制较好.
其他文献
基于传统回采工艺过断层时存在回采效率低、破岩量大、煤柱损失严重等难题,龙顶山煤矿9101工作面在过F6断层时提出了仰斜回采工艺,并采取“注浆+超前管棚”联合支护.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仰斜回采工艺后,过断层期间工作面煤柱回采量提高1.2万t,设备故障率降低了7%,仰斜回采期间未发生顶板破碎、垮落事故,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针对近距离采空区下应力环境复杂、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以金达煤业10402工作面为地质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上部煤层开采对下部煤层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煤柱宽度围岩应力和塑性区发育情况,从而确定了合理的窄煤柱宽度,基于不同的应力环境确定了沿空巷道的不同支护参数,实现了沿空掘进巷道安全高效.
虎龙沟煤矿81511小煤柱工作面绞车硐室施工时,位于81501采空区侧煤柱预留难度大、围岩破碎严重、支护效果差、有害气体涌出量大,提出了“安装柔性充填袋+注浆+柔模浇筑”等联合控制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控制了绞车硐室围岩变形,杜绝了采空区内有害气体向硐室内涌入现象,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针对大倾角综掘施工较慢的问题,分析了机掘施工工艺,合理锚杆锚索支护,防止掘进机失稳,掘进速度平均为16 m/d,最大速度为18 m/d,巷道顶板得到有效支护.
为解决成庄矿大采高顺槽巷道支护工作量大、成巷速度慢的问题,以43223巷为背景,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锚杆、锚索支护密度下的支护效果进行分析,得到低支护密度下的合理锚杆、锚索排距.通过井下现场试验可知,采用低密度高强度支护设计后,巷道变形量很小,在满足巷道安全使用的同时减少了支护工作量,提高了成巷速度和效率.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变化规律,数值模拟分析了下位煤层和上位煤层开采过程中垂直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45 m,支承压力峰值点的位置随开采距离的增加不断向煤体深部移动.上位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降应力效应,超前支承压力远小于原岩应力.
本文以金达矿10206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根据工作面开采条件,研究近距离煤层开采防灭火技术问题,分析了工作面易自然发火地点,提出了工作面灌浆防灭火技术方案,确定了工作面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保证了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龙顶山煤矿9101工作面在过断层期间煤壁片帮最大深度2.3 m、长度6.0 m,导致空顶距加大,支架顶梁镂空.分析了煤壁片帮机理,提出“注浆+聚氨酯梯形锚棚支护”联合控制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煤壁片帮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以莒山矿43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分析以往开采巷道破坏形式为拉伸破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巷道过垮落松散区域时形成的破碎区域高度为6.8 m,提出巷道过冒顶松散区注浆加固技术和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实践表明,注浆加固技术合理有效,巷道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
针对8818工作面厚煤层的条件,对顶煤冒放性进行研究,确定适合的工艺,选择合适的配套“三机”,有效提升了8#煤开采的经济效益及机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