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创设是现代化教育中一种较为普及的教学方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有所认知和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情境创设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表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除了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当结合教材,让学生更广泛的了解社会,使得学生能够从中有所体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多个途径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品质。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方法落后。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占据课堂主导位置,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使得学生的思维非常局限,且課堂教学互动环节较少,导致学生课堂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二,课堂教学缺乏拓展性。新课程教育改革形势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当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性。但是,部分教师依旧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导致学生在相关知识点的认知上过于片面,且对人文道德,行为素养等方面理解不够透彻。
二、情境创设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1.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领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它主要是集图片,视频,声音为一体,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使得学生能够在图文并茂的画面中,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再次呈现教材中的情境,以此使得学生更为形象具体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追根寻源”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远古时代人类的服饰变化过程,以及饮食的变化过程,如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中的内容,了解先辈如何将一些植物培育成农作物,如何将野兽驯服成家畜,如何创造了农耕和饲养的技术等等。接着,教师开始提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辈都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获取事物方面与当代社会有什么不同?”“请学生们回顾一下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等等,让学生回顾刚刚看过的视频和图片,思考教师的问题,以此加深对此章节知识的理解。
2.创设实践活动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最佳方式。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简单,且活泼爱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小学生的天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实践活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相关知识的熏陶,从而纠正自身的不足。比如,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中,教师能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布置一项任务“请大家观察一下,每一天生活中有哪些人为我们服务?如服务员,公交车司机等?”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保持每一组的人数在6-8人之间。接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分别让各个小组总结自己的调查结果。如有学生组表示:“生活中有很多人每天为我们服务,如交警,每天为我们疏导交通。”有学生组说:“老师也为我们服务,每天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增广我们的见识。”等等,接着,有小组成员表示:“如果没有了某一个行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教师说道:“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厨师,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有学生说:“那么我们的生活将食之无味。”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实践,与课堂交流互动,以此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我们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对他人的帮助予以感谢,以此共创美好的未来生活。
3.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当结合实际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灾害中的救助”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地震灾害的视频,如《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等,让学生了解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危害。接着,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危害,如每一次持续降雨的季节时,很多城市都会被水淹没,甚至有些城市会被大水淹没。如果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灾难,应当怎么办?如校园内发生火灾,你们应当怎样逃生。有学生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吸入浓烟。”有学生说:“依靠楼梯侧面迅速撤离,且在逃离的时候要注意半蹲,以免吸入浓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喜欢玩游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游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以“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教师能够设计一场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如由学生扮演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让扮演导游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如家乡特色街道,家乡的传说故事,家乡的习俗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新的课堂方式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创设教学情境,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叶碧云.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的路径探赜[J].新课程研究,2019(16):41-42.
[2] 于淼.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J].文教资料,2019(02):204-205.
[3] 黄爱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情境创设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84.
[4] 韩明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20-21.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表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除了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当结合教材,让学生更广泛的了解社会,使得学生能够从中有所体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多个途径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品质。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方法落后。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占据课堂主导位置,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使得学生的思维非常局限,且課堂教学互动环节较少,导致学生课堂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二,课堂教学缺乏拓展性。新课程教育改革形势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当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性。但是,部分教师依旧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导致学生在相关知识点的认知上过于片面,且对人文道德,行为素养等方面理解不够透彻。
二、情境创设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1.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领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它主要是集图片,视频,声音为一体,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使得学生能够在图文并茂的画面中,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再次呈现教材中的情境,以此使得学生更为形象具体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追根寻源”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远古时代人类的服饰变化过程,以及饮食的变化过程,如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中的内容,了解先辈如何将一些植物培育成农作物,如何将野兽驯服成家畜,如何创造了农耕和饲养的技术等等。接着,教师开始提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辈都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获取事物方面与当代社会有什么不同?”“请学生们回顾一下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等等,让学生回顾刚刚看过的视频和图片,思考教师的问题,以此加深对此章节知识的理解。
2.创设实践活动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最佳方式。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简单,且活泼爱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小学生的天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实践活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相关知识的熏陶,从而纠正自身的不足。比如,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中,教师能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布置一项任务“请大家观察一下,每一天生活中有哪些人为我们服务?如服务员,公交车司机等?”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保持每一组的人数在6-8人之间。接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分别让各个小组总结自己的调查结果。如有学生组表示:“生活中有很多人每天为我们服务,如交警,每天为我们疏导交通。”有学生组说:“老师也为我们服务,每天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增广我们的见识。”等等,接着,有小组成员表示:“如果没有了某一个行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教师说道:“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厨师,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有学生说:“那么我们的生活将食之无味。”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实践,与课堂交流互动,以此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我们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对他人的帮助予以感谢,以此共创美好的未来生活。
3.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当结合实际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灾害中的救助”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地震灾害的视频,如《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等,让学生了解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危害。接着,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危害,如每一次持续降雨的季节时,很多城市都会被水淹没,甚至有些城市会被大水淹没。如果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灾难,应当怎么办?如校园内发生火灾,你们应当怎样逃生。有学生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吸入浓烟。”有学生说:“依靠楼梯侧面迅速撤离,且在逃离的时候要注意半蹲,以免吸入浓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喜欢玩游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游戏,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以“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教师能够设计一场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如由学生扮演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让扮演导游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如家乡特色街道,家乡的传说故事,家乡的习俗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新的课堂方式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创设教学情境,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叶碧云.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的路径探赜[J].新课程研究,2019(16):41-42.
[2] 于淼.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J].文教资料,2019(02):204-205.
[3] 黄爱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情境创设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84.
[4] 韩明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