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增强自信心、意志、兴趣;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要学会独立思考。使用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历史材料,通过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达到深度; 调动内驱力; 启发指导; 主要途径
1 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2 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首先,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3 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1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当然,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提问、讨论、演讲、编演历史小品等。
3.2 要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匈牙利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来,当时有学生提出:“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合并,为什么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立刻有学生告诉他,因为社会民主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共产党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建匈牙利共和国。我对他的回答予以肯定。那么为什么社会民主党同意了共产党的条件?社会民主党把政权拱手交给共产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答:社会民主党无力一党支撑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掌握着武装力量。从而使学生理解,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和平过渡。因此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4.1 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要从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用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最终使同学们对此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双方都有胜负,但德法西斯企图将英法联军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破产。英法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4.2 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另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上课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电视等,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美国在二战中修改“中立法”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原因时引用了罗斯福的一个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能讨价还价吗?”此比喻形象地道出,美国对外政策变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使学生能很快地悟出其道理。
4.3 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这一点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达到深度; 调动内驱力; 启发指导; 主要途径
1 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2 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首先,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3 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1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当然,老师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如提问、讨论、演讲、编演历史小品等。
3.2 要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匈牙利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来,当时有学生提出:“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合并,为什么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立刻有学生告诉他,因为社会民主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共产党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建匈牙利共和国。我对他的回答予以肯定。那么为什么社会民主党同意了共产党的条件?社会民主党把政权拱手交给共产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答:社会民主党无力一党支撑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掌握着武装力量。从而使学生理解,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和平过渡。因此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
4.1 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要从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用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最终使同学们对此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双方都有胜负,但德法西斯企图将英法联军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破产。英法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4.2 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另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上课尽可能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电视等,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美国在二战中修改“中立法”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原因时引用了罗斯福的一个比喻“如果你的邻居家着火了,想借你的水管用,你当时能讨价还价吗?”此比喻形象地道出,美国对外政策变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使学生能很快地悟出其道理。
4.3 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将来走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这一点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