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自交系的相关研究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协调利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了解杂交种及其亲本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选用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10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杂交种与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以及产量与其他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母本自交系的秃尖长、杂交种的轴粗差异不显著外,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均存在差异,小区产量、秃尖长和穗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大,穗行数、穗长、百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小.杂交种的穗行数、籽粒长、小区产量与母本自交系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秃尖长、穗行数与父本自交系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母本自交系的穗粒质量、穗行数与小区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父本自交系的籽粒长和行粒数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穗粗、秃尖长、行粒数、轴粗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其他文献
在新时期,高校力求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培育优秀人才.其中实践教学管理属于学校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和多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一直以来,高校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不协调的问题,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指导经验,缺乏完善且系统的实践引导机制,要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存在一定挑战.高校需要以外部环境为依托,充分了解学生发展需求,以制定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更好地培育复合应用型人才.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各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中职学校依据新形势需要,着力优化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当下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研判并利用实际教学案例,为同类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方案.
以中职电子商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项目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为例,结合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应用,阐述以活页式教材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可为同类型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职业院校近年来普遍重视并逐步开展的一项教育课程,其课程创建主要是为了解决职校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提高职校学生就业创业率.创新创业教育与职校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和社会发展进度息息相关.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一些重要举措.
渔业是江苏省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渔业机械化是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推进渔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2022年1月17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渔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农机〔2022〕1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434”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期刊
在“双高计划”政策引领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相互融合.文章提出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构多专业融通、主辅兼修、一专多能的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让资源库的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及专业群高水平、有特色地建设与发展.
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相对较强,在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电子专业大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依据进行课堂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文章将以实践为导向,分析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在教学中的改革措施,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是指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为8%~13%,含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Wx等位基因(如Wxmp、Wxmq、Wxmv等)、食味值在80分以上的粳稻.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没有关于半糯粳稻品质评价的具体指标,亟需制订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的品质标准.在调研中国关于粳稻稻谷和粳稻稻米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近4年已审定和参加区域试验的半糯粳稻品种(系)品质的理化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品质标准,为半糯粳稻品种的选育、鉴定、评价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豆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提高产量.雄性不育是花粉或花药发育异常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思路.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和花药发育分子遗传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近几年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技术和理论的依据,并使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基础上,其他豆类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也有所突破.本文综述了植物花粉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以及豆类作物雄性不育分子遗传
为明确氮素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群体质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筛选黄淮麦区氮高效小麦品种,以黄淮麦区4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种氮素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结构、叶面积、株高、穗长、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旗叶SPAD值、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氮素水平下,42个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不施氮条件下,品种间产量、穗数、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21.8%、9.2%、17.4%,依据2个氮素水平下各小麦品种产量表现,将42个小麦品种划分为氮素双高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