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给诈骗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诈骗手段也花样翻新。近年来,一些地方泛滥成灾的电信网络诈骗,就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新而产生的。
所谓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是诈骗的一种表现形式,情节严重者,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电信网络诈骗一般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但随着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也出现了面对面的电信诈骗。近月来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钱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会1.8万元的案件就属此种情形。在该案中,钱某拿到商品后,谎称已经把货款打到商家的网上账户,并当面把转账截图发给了商家,使商家信以为真。实际上,给商家看的“转账截图”并非真实转账记录,而是他利用在线手机修图软件制作出来的,以此骗取信任,因此属于诈骗行为。
尽管国家对电信网络诈骗采取严厉打击手段,但由于调查取证难、技术更新快,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依然使人防不胜防。因此,在对电信网络运营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电信网络使用者也应当随时保持戒备心理,切莫轻信花言巧语和小恩小惠的引诱,发现上当受骗,注意保存证据并及时报警。
伪客服算计退款人
“你买东西我付钱。”支付宝内的“亲密付”功能,让不少人又多了个秀恩爱、秀铁杆的方式。然而,这里面的风险你可知晓?海南儋州男子钟某就被“亲密付”坑走了近两万元。
何为“亲密付”?“亲密付”类似于银行的附属卡功能,当用户为亲人、密友开通此功能后,对方在消费时,直接从开通者账户中支付款项,不需要开通者确认。
“亲密付”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被骗子悄然盯上了。近日,一起利用支付宝“亲密付”功能骗取他人钱财的两名被告人,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刑罚。
2017年12月开始,李某、孙某伙同邢某(在逃)在百度网上发布虚假的摩拜共享单车客服电话,冒充摩拜共享单车客服以退押会为幌子骗被害人开通支付宝“亲密付”并绑定其指定账户,进而任意盗转被害人钱财。
2017年12月27日,受害人钟某注册了摩拜单车账号并充值了299元押会,在使用摩拜单车扫码时无法使用,钟某就想退还押会,但摩拜单车的App里显示计费异常,无法提取押会。于是,钟某从网上搜索到孙某发布的客服电话,拨通电话后,孙某假开摩拜单车客服人员谎称:“只有通过支付宝才能提取押金,你必须先绑定支付宝‘亲密付’。”
钟某以前从未使用过支付宝“亲密付”,听到孙某这么讲,心有疑惑,但为了退还押会,还是按照孙某的指示打开了支付宝,点击了更多选项,里面出现了一个需要填入数字的方格。
“你就填你手机号前五位就可以了。”孙某解释道。于是,钟某输入了手机号的前五位,屏幕上又出现了需要绑定的账号选项,钟某疑惑地问:“为什么要绑定别人的手机号?”
“别人退款都是这么操作的,我们快下班了,你要是现在不操作完,就得明天才能退款了,你不绑定我的手机号,我怎么给你退钱?”面对孙某的催促,钟某将信将疑地输入了孙某提供的手机号。
接下来,发生了可怕的一幕,钟某手机信息上出现了9笔转账记录,转出的会额共计18100元。
近日,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一个月,并处罚会1.5万元,判处孙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面对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 “亲密付”顾名思义就是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付款,因此建立“亲密付”的人必须是可靠可信的人,且开通后要设置消费额度和支付密码,若不小心添加了陌生人,要及时取消“亲密付”关联,以确保资金安全。
假截图蒙住贪利者
现如今,扫码支付、手机支付、ATM转账等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易支付形式,而其自动生成的交易信息显示是检查完成支付的便捷途径,然而有不法之徒,已将贼手伸向这一领域,利用联网的手机修图软件快速完成虚假支付凭据,截图后作为凭证,以一种新型的欺骗方式蒙骗他人。
今年22岁的钱某来到兰溪乡下一家修车店,以当地一家知名集团员工的虚假身份要求购买3个大型电动机中继器电池,与店主郑某一番讨价还价后,故意神秘兮兮地让郑某在收据上写上虚高价格,以造成采购吃回扣的假象迷惑郑某注意力,避免怀疑自己的虚假身份,从而为顺利达成交易埋下伏笔。之后要求郑某提供银行卡账号,让单位财务汇钱。然而就在这一环节,钱某却利用手机修图软件,输入郑某银行卡账号后,快速完成虚假支付修图,并截图后假冒财务已支付的凭据骗取郑某信任。郑某检查发现货款并末到账,钱某则以要24小时到账为由进行搪塞。
第二天上午,钱某再次来到郑某店内,又以同样的银行转账付款的截图形式,骗走郑某7个汽车电池。而当24小时过去仍然没收到汇款的郑某再次联系钱某催账时,钱某才说出了实情,原来他与所说的单位没有半点关系,不过他马上改变了态度,承诺会在最短时间内将钱还给店主郑某。然而一个月过后,钱某的几个说法相继在不断改变中毁约。已不再相信钱某推脱说辞的郑某,走进派出所报了案。
经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钱某被刑事拘留。同时查明钱某曾3次以手机修图软件制作假支付凭证的方式,利用24小时转账方式制造银行转账信息假象成功诈骗得手,分别从胡某处骗走不同型号电线11卷,从陈某处骗走40英寸电视机一台,从郭某处骗走一只会立S9手机及100元现会。经鉴定10个电池价值3650元、电线价值1680元、电视机价值2150元、手机价值1900元。
案发后,钱某退赔了所有赃款。值得一提的是,四起案件之所以会发生,其本质特征还是利用了贪图小利的人性弱点,表面上是被手机截图这一新型诈骗手段所蒙蔽,实质上少不了每一单生意背后的利润空间所发生的催化作用。
私自互换宅基地,合法吗?
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的两个农民,互换宅基地,并签订了书面的互换协议,这种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老孙和老程都是利辛县农民,两人都在一个村民组,分别有一块宅基地,面积相同,且是相邻的。后来二人商量,把宅基地互换一下。为了慎重起见,两人还起草了一份互换宅基地协议。两人认为,这就算互换成功了,并来去有关部门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协议签订后,老孙就开始建房,可刚打好地基,老程却因为家人反对而后悔了,他要求换回来,并且恢复各自的宅基地。可这样一来,老孙的损失就大了。老孙认为,二人的宅基地互换协议,虽然没经过批准,但也是二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现在老程后悔,给他造成了损失,这个账老程要认,但老程却不愿赔偿。
律师表示,私自互换宅基地但不办理必要手续的现象并不少见。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改变土地权属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不办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责令限期办理。因此,土地权属转移不经变更登记,不具有法律效力。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老程和老孙的换地行为无效,就必须恢复各自宅基地呢?并非如此。相关专家表示,老程和老孙自愿签订协议互换宅基地后,老孙已经在老程原来的宅基地上建房,双方的换地事实清楚,换地协议已经实际履行。现在老程后悔,以私下换地未办理手续为由要求恢复,不应得到支持。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应当去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如果老程未在责令期限内补办宅基地权属变更登记,老孙可以进行诉讼,由法院对此进行判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所谓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是诈骗的一种表现形式,情节严重者,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电信网络诈骗一般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但随着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也出现了面对面的电信诈骗。近月来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钱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会1.8万元的案件就属此种情形。在该案中,钱某拿到商品后,谎称已经把货款打到商家的网上账户,并当面把转账截图发给了商家,使商家信以为真。实际上,给商家看的“转账截图”并非真实转账记录,而是他利用在线手机修图软件制作出来的,以此骗取信任,因此属于诈骗行为。
尽管国家对电信网络诈骗采取严厉打击手段,但由于调查取证难、技术更新快,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依然使人防不胜防。因此,在对电信网络运营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电信网络使用者也应当随时保持戒备心理,切莫轻信花言巧语和小恩小惠的引诱,发现上当受骗,注意保存证据并及时报警。
伪客服算计退款人
“你买东西我付钱。”支付宝内的“亲密付”功能,让不少人又多了个秀恩爱、秀铁杆的方式。然而,这里面的风险你可知晓?海南儋州男子钟某就被“亲密付”坑走了近两万元。
何为“亲密付”?“亲密付”类似于银行的附属卡功能,当用户为亲人、密友开通此功能后,对方在消费时,直接从开通者账户中支付款项,不需要开通者确认。
“亲密付”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被骗子悄然盯上了。近日,一起利用支付宝“亲密付”功能骗取他人钱财的两名被告人,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刑罚。
2017年12月开始,李某、孙某伙同邢某(在逃)在百度网上发布虚假的摩拜共享单车客服电话,冒充摩拜共享单车客服以退押会为幌子骗被害人开通支付宝“亲密付”并绑定其指定账户,进而任意盗转被害人钱财。
2017年12月27日,受害人钟某注册了摩拜单车账号并充值了299元押会,在使用摩拜单车扫码时无法使用,钟某就想退还押会,但摩拜单车的App里显示计费异常,无法提取押会。于是,钟某从网上搜索到孙某发布的客服电话,拨通电话后,孙某假开摩拜单车客服人员谎称:“只有通过支付宝才能提取押金,你必须先绑定支付宝‘亲密付’。”
钟某以前从未使用过支付宝“亲密付”,听到孙某这么讲,心有疑惑,但为了退还押会,还是按照孙某的指示打开了支付宝,点击了更多选项,里面出现了一个需要填入数字的方格。
“你就填你手机号前五位就可以了。”孙某解释道。于是,钟某输入了手机号的前五位,屏幕上又出现了需要绑定的账号选项,钟某疑惑地问:“为什么要绑定别人的手机号?”
“别人退款都是这么操作的,我们快下班了,你要是现在不操作完,就得明天才能退款了,你不绑定我的手机号,我怎么给你退钱?”面对孙某的催促,钟某将信将疑地输入了孙某提供的手机号。
接下来,发生了可怕的一幕,钟某手机信息上出现了9笔转账记录,转出的会额共计18100元。
近日,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一个月,并处罚会1.5万元,判处孙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面对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 “亲密付”顾名思义就是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付款,因此建立“亲密付”的人必须是可靠可信的人,且开通后要设置消费额度和支付密码,若不小心添加了陌生人,要及时取消“亲密付”关联,以确保资金安全。
假截图蒙住贪利者
现如今,扫码支付、手机支付、ATM转账等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易支付形式,而其自动生成的交易信息显示是检查完成支付的便捷途径,然而有不法之徒,已将贼手伸向这一领域,利用联网的手机修图软件快速完成虚假支付凭据,截图后作为凭证,以一种新型的欺骗方式蒙骗他人。
今年22岁的钱某来到兰溪乡下一家修车店,以当地一家知名集团员工的虚假身份要求购买3个大型电动机中继器电池,与店主郑某一番讨价还价后,故意神秘兮兮地让郑某在收据上写上虚高价格,以造成采购吃回扣的假象迷惑郑某注意力,避免怀疑自己的虚假身份,从而为顺利达成交易埋下伏笔。之后要求郑某提供银行卡账号,让单位财务汇钱。然而就在这一环节,钱某却利用手机修图软件,输入郑某银行卡账号后,快速完成虚假支付修图,并截图后假冒财务已支付的凭据骗取郑某信任。郑某检查发现货款并末到账,钱某则以要24小时到账为由进行搪塞。
第二天上午,钱某再次来到郑某店内,又以同样的银行转账付款的截图形式,骗走郑某7个汽车电池。而当24小时过去仍然没收到汇款的郑某再次联系钱某催账时,钱某才说出了实情,原来他与所说的单位没有半点关系,不过他马上改变了态度,承诺会在最短时间内将钱还给店主郑某。然而一个月过后,钱某的几个说法相继在不断改变中毁约。已不再相信钱某推脱说辞的郑某,走进派出所报了案。
经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钱某被刑事拘留。同时查明钱某曾3次以手机修图软件制作假支付凭证的方式,利用24小时转账方式制造银行转账信息假象成功诈骗得手,分别从胡某处骗走不同型号电线11卷,从陈某处骗走40英寸电视机一台,从郭某处骗走一只会立S9手机及100元现会。经鉴定10个电池价值3650元、电线价值1680元、电视机价值2150元、手机价值1900元。
案发后,钱某退赔了所有赃款。值得一提的是,四起案件之所以会发生,其本质特征还是利用了贪图小利的人性弱点,表面上是被手机截图这一新型诈骗手段所蒙蔽,实质上少不了每一单生意背后的利润空间所发生的催化作用。
私自互换宅基地,合法吗?
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的两个农民,互换宅基地,并签订了书面的互换协议,这种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老孙和老程都是利辛县农民,两人都在一个村民组,分别有一块宅基地,面积相同,且是相邻的。后来二人商量,把宅基地互换一下。为了慎重起见,两人还起草了一份互换宅基地协议。两人认为,这就算互换成功了,并来去有关部门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协议签订后,老孙就开始建房,可刚打好地基,老程却因为家人反对而后悔了,他要求换回来,并且恢复各自的宅基地。可这样一来,老孙的损失就大了。老孙认为,二人的宅基地互换协议,虽然没经过批准,但也是二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现在老程后悔,给他造成了损失,这个账老程要认,但老程却不愿赔偿。
律师表示,私自互换宅基地但不办理必要手续的现象并不少见。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改变土地权属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不办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责令限期办理。因此,土地权属转移不经变更登记,不具有法律效力。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老程和老孙的换地行为无效,就必须恢复各自宅基地呢?并非如此。相关专家表示,老程和老孙自愿签订协议互换宅基地后,老孙已经在老程原来的宅基地上建房,双方的换地事实清楚,换地协议已经实际履行。现在老程后悔,以私下换地未办理手续为由要求恢复,不应得到支持。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应当去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如果老程未在责令期限内补办宅基地权属变更登记,老孙可以进行诉讼,由法院对此进行判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