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势头最为强劲。但是旅游服务业屡被游客投诉说明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我们需要培养出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本文通过分析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模式的三个不足: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高职专业承接不上、中职、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如出一辙、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孩子的侧重点不正确,提出设定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向、设立与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衔接课程、增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三个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对口升学
一、 引言
中职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旅游服务管理人员都属于中级人才,但是现在的旅游市场所缺乏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为了解决现实需求与中职毕业生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规划好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职“对口升学”模式急需实践的检验。
二、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模式的不足
(一)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高职专业承接不上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争取把他们培养成旅游市场紧缺的实用人才。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学生进入高职也需要继续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从中职的浅显到高职的深入形成能力的升华。但是现在在学业衔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专业要求也不太一样,学生进入高职就面临着学习连接中断的问题。
(二) 中职、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如出一辙
教学内容是否是当下最新、最有用的关系到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否被应用。由于没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和高职教师之间交流甚少,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经验,往往继续使用原来的教学资料,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与实际的旅游环境不符。正是由于这样落后的课程设置,跟不上现实工作的需要,学生即使能学到东西,毕业后也用不上。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很容易造成厌学、堕落、对旅游行业积极性下降的后果。
(三)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孩子的侧重点不正确
中职院校为了招生、为了就业率,把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忽略了掌握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学生进入高职很难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实践表明,中职的教学模式虽然正在改变,但是在培养孩子实操能力的环节中,中职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创新,还是缺乏理论逻辑教育,缺乏文化课程教育,改革、创新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真正培养孩子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兴趣、创新思维、管理能力上来,这对学生未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利,同时也违背了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的建议
(一) 设定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向
中职毕业生与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要求截然不同,学校对自己学生的前途定位十分重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一般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导游,二是酒店管理。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熟练掌握导游、客房、餐饮、前厅等特定技能,课程应该以实际操作为主,以形体、口才、交际能力为辅。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都是旅游企业技术性岗位所需的人才,并不局限于某些特定技能,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拥有胜任更高水平工作的能力。所以中职院校应当开阔视野,打破单一技能的局限性,制定与高职院校可以衔接的课程。
(二) 设立与高职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衔接课程
为了更好地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职与高职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这样可以防止中职、高职课程重叠。把中职院校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想继续深造的,一类是中职毕业后就走向工作岗位的。对待第二类学生增加岗位培训技能、职业道德培训的课程,做好与职业相关的基础教育;对第一类学生增加理论、实训课程,提升学生进入高职后的适应能力。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还应增设与该专业相关的等级资格证书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 增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因为中职院校掌握行业动态、接受信息能力较差,所以更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聯系,围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工作组织开展座谈活动,结合现实讨论旅游行业的市场动态,教师们互相分享教学心得。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应当与当地的旅游公司、景区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体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并提出建议,同时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升实践技能,了解公司是如何运转的,为进入社会真正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教师旅游专业技能培训或者从旅游企业挖掘可以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才,丰富教师团队旅游专业素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诉,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模式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说服高职院校参与课程、教学体制改革,为高职院校直接提供优秀学生;必须与企业加强合作,给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出旅游行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伯玲.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机制问题研究——基于三个县级职教中心的实地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2]朱有明,丁宗胜.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探索研究——无锡市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作者简介:
解笑阳,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市工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对口升学
一、 引言
中职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旅游服务管理人员都属于中级人才,但是现在的旅游市场所缺乏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为了解决现实需求与中职毕业生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规划好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职“对口升学”模式急需实践的检验。
二、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模式的不足
(一)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高职专业承接不上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是通过延长学习时间,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争取把他们培养成旅游市场紧缺的实用人才。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学生进入高职也需要继续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从中职的浅显到高职的深入形成能力的升华。但是现在在学业衔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专业要求也不太一样,学生进入高职就面临着学习连接中断的问题。
(二) 中职、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如出一辙
教学内容是否是当下最新、最有用的关系到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否被应用。由于没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和高职教师之间交流甚少,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经验,往往继续使用原来的教学资料,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与实际的旅游环境不符。正是由于这样落后的课程设置,跟不上现实工作的需要,学生即使能学到东西,毕业后也用不上。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很容易造成厌学、堕落、对旅游行业积极性下降的后果。
(三)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孩子的侧重点不正确
中职院校为了招生、为了就业率,把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忽略了掌握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学生进入高职很难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实践表明,中职的教学模式虽然正在改变,但是在培养孩子实操能力的环节中,中职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创新,还是缺乏理论逻辑教育,缺乏文化课程教育,改革、创新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真正培养孩子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兴趣、创新思维、管理能力上来,这对学生未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利,同时也违背了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的建议
(一) 设定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向
中职毕业生与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要求截然不同,学校对自己学生的前途定位十分重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一般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导游,二是酒店管理。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熟练掌握导游、客房、餐饮、前厅等特定技能,课程应该以实际操作为主,以形体、口才、交际能力为辅。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都是旅游企业技术性岗位所需的人才,并不局限于某些特定技能,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拥有胜任更高水平工作的能力。所以中职院校应当开阔视野,打破单一技能的局限性,制定与高职院校可以衔接的课程。
(二) 设立与高职旅游服务和管理专业衔接课程
为了更好地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职与高职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这样可以防止中职、高职课程重叠。把中职院校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想继续深造的,一类是中职毕业后就走向工作岗位的。对待第二类学生增加岗位培训技能、职业道德培训的课程,做好与职业相关的基础教育;对第一类学生增加理论、实训课程,提升学生进入高职后的适应能力。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还应增设与该专业相关的等级资格证书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 增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
因为中职院校掌握行业动态、接受信息能力较差,所以更要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聯系,围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工作组织开展座谈活动,结合现实讨论旅游行业的市场动态,教师们互相分享教学心得。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应当与当地的旅游公司、景区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体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并提出建议,同时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提升实践技能,了解公司是如何运转的,为进入社会真正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教师旅游专业技能培训或者从旅游企业挖掘可以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才,丰富教师团队旅游专业素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诉,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升学”模式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说服高职院校参与课程、教学体制改革,为高职院校直接提供优秀学生;必须与企业加强合作,给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出旅游行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伯玲.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机制问题研究——基于三个县级职教中心的实地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2]朱有明,丁宗胜.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探索研究——无锡市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作者简介:
解笑阳,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市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