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游记》没有九九八十一难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我就爱看人做饭,无论是我家对门建筑公司食堂的李爷爷蒸馒头,家门口汤圆摊儿的黄婆婆揉汤圆,还是隔壁的陈红姐姐扯面疙瘩,小食店上班的幺伯做荞面,抑或是善施桥边易大娘炸油豌豆,城门洞口大肚子厨师煮烩面,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这当然有守着锅边,想混点儿吃的下嘴的原始冲动。做饭的人大多有展示欲望,一旦好吃的起锅,除了自己尝一嘴之外,忍不住会给观者来上一点儿。这有点儿像画家画完一幅作品,总忍不住想给人展示一下。我们邻家有位画画的大叔,常常让我们看画,而整个童年,我都觉得他的画没有锅里的吃食好看。
  除了想混点儿吃的之外,我是真心觉得做饭好看—土豆在刀下唰唰唰切成片,然后扑克牌一般摞起、展开,再唰唰唰几刀变成丝;洁白的面切成两根细条,捏在一起往油锅里一放,便散着金黄的泡沫变成一根胖大的油条;白花花的肉片,倒进锅里噼噼啪啪一阵爆响,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花瓣般散着油香、冒着油泡的灯盏窝回锅肉;一坨湿面放在盆底,不一会儿就胀满整个盆,抓起来一阵搓揉,捏成团、搓成条、斩成块,放入蒸笼,不一会儿就变成面香四溢的大馒头,光滑的皮下一个个蜂窝眼儿整齐排列,每个眼儿都写着四个字:来吃我呀!
  据说人对一眼能看得到变化的事非常着迷,而做菜就是这种看得到“变”的事。一个萝卜或一个辣椒,从囫囵的原始状态到鲜香的菜品,只需要十来分钟。
  而在所有做菜的人当中,我最喜欢看赵二哥做菜。
  赵二哥是我的邻居,他的父亲是供销社炊事员,他也接班当起了职业厨师。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已去外地上班,下有三个妹妹还在读书。给家人做饭这活儿,多数时间落在他肩上,他倒是乐此不疲。
  有人说,老天爷仁厚,总会给每个家派一个天使。这天使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做吃的,并以此为乐,经常忙活半天,整得满头大汗,自己不吃,看大家吃高兴了,比啥都开心。
  赵二哥就是这样的天使。他不仅爱做菜,而且在做菜的过程中常常搞出许多好玩儿的事。比如,经常给菜配音—拍一颗蒜惨叫一声,包子一熟就说:“我是孙二娘家的包子,看谁敢吃!”神态、音调都甚为有趣。这对于还没有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我,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诱惑。我至今还会一边做菜一边跟洋葱和西红杮开玩笑,大抵都可以溯源至他。
  我常常穿过幽暗如山洞般的小巷,来到赵二哥家的小天井,总能看到他在厨房里忙活。屋檐下木板搭成的临时厨房狭长而黑暗,把门前忙活着的他衬托得光鲜而明亮。他身后的炉子里时不时冒出的热气灵动而鲜活地演绎着生活的气息,并定格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那时,我还不知道生活的滋味是什么,但我总觉得眼前的景象让人很舒服。
  赵二哥喜欢一边做菜一邊讲故事。故事中,尤以《西游记》中的片段最为精彩。他讲的故事,最有特色和魅力的地方,就在于能跟眼前的事物挂上钩,比如刚从炉洞里逃生的小猫,险些溜进下水道的黄鳝,以及烧煳了的米饭,总能引出一两段与《西游记》相关的小故事。等我长大通读《西游记》之后才知道,许多故事都是书上没有的,是他骗了我。但这并不妨碍我的脑子里装了许多与萝卜、白菜有关的《西游记》故事。而其中,有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成为我的座右铭,每每遇到艰难挫折,都自动在我脑中“刷屏”。
  那句话,是赵二哥常说的,而且都是在他做菜不顺利的时候。有时是菜烧煳了,有时是切菜切到了手,有时可能是灶里的煤被米汤浇灭了,他都会自己对自己念叨:“没事没事,如果《西游记》没有九九八十一难,那该多么无聊!”这话一说,他的眉眼便顿时放松,而旁边试图指责他的人,也顿时失了生气的兴致。
  此后几十年,我每遇艰难,这句话都不请自来,抚慰并陪伴我渡过难关。我知道这与阿Q颇有相似之处,但对于安顿心灵却有异乎寻常的用处。回望自己经历的那么多险些过不去的坎儿,最终都变成了值得回味的人生故事。我至今依然乐观而坚强地活着,都与此有关。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天爷让人生初期的我遇到了赵二哥,让我自幼对苦难和挫折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知。
  几年之后,赵二哥交了女朋友,那个圆脸的大姐姐自此坐了灶前的位子,充当起新的听众和观众,把我给挤了出来。我一直不喜欢她,不仅仅是因为她抢了我的位子,还因为赵二哥自此不再讲《西游记》,而是在她面前装起了大人,一点儿都不好玩了。
其他文献
莎士比亚书店莎士比亚书店  读书人十有八九都幻想过,开一家“任性”的书店。  装修自己设计,要有大量的座椅,弥补当初蹭书时的遗恨。必须辟出一间咖啡屋,面积小点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能贵。自己不喜欢的书坚决不卖。书可以外借,全集、丛书之类比较贵的书可以赊账,或分期付款。除了举办不定期的读书活动之外,再办一份文学刊物……  一定会有人说,这种书店根本生存不下去。  然而,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莎士
期刊
佛经上说,有这个因就有那个果,“此起故彼起,此生故彼生”。  冯梦龙把它戏剧化了。某个地方有一座庙,庙里供着一尊用木头雕成的佛像。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很穷,到了冬天,没有燃料做饭,便到庙里去偷那尊佛像,把佛像劈开当柴烧。村子里有一个木匠,他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发现佛像不见了,就回家雕了一尊,送到庙里供奉。那个穷人到处找燃料,他听说庙里又有佛像了,就再去偷;那个木匠,便赶紧再去补充。一年又一年,年年冬天都
期刊
书法家傅山曾有“四宁四毋”之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太巧了不好,贼尖溜滑,巧言令色,这都是“巧”。“媚”就是媚态,不自觉地老要讨好人。  “轻滑”就是没主心骨,人云亦云,轻浮,抓不住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说东,你刚想针锋相对说西,他马上滑出去,说西也有西的道理。  “毋安排”,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些小说稿。一般来自名家,其中又以老名家为多。他们虽然创作鼎盛期已过,但
期刊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冰天雪地里不时传来温暖的消息:北京陈先生的孩子曾经也患有弱视,陈先生看到本刊的报道后,想到家中闲置的弱视治疗仪,他冒着严寒,专门把仪器送到了在院治疗的贫困家庭弱视孩子的手中(弱视治疗仪用于弱视患儿出院后在家巩固治疗,如果您家中也有闲置的弱视治疗仪,可拨打电话0931-8176293与我们联系,传递爱心)。李先生是一名乡村教师,妻子在家务农
期刊
歌手李健曾翻唱过一首歌,叫《十点半的地铁》,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写的:  对面的大叔 在鼾声之中张大了嘴  旁边的阿姨 左摇右晃 她睡得找不到北  身边的妹妹和朋友谈谁 是是非非  这是斑驳陆离的都市拼图,细看之下,每一块不过是泛泛生活中的你我。在城市中的地铁、公交车、三轮车或是共享单车上,或许才是泛泛生活的本相。清晨,它们载着你我,期待或是无奈地从城市一头去往另一头;夜晚归来,这种期待或许已磨损
期刊
1986年4月26日,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了三年时间采访和这次核灾难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将灾难带给人的真切经历和感受诉诸笔端。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也许两者是一样的,我该讲哪一种?  我们刚结婚,连到商店买东西都还会牵手。我告诉他:“我爱你。”但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我听到声响,探头望向窗外。他对我说
期刊
一  我坐在从长沙去往炎陵的没有空调的绿皮火车上,发了一条有几张照片的微信朋友圈。很快,好几个人问我,是去炎陵看黄桃吗?我才意识到原来炎陵的黄桃这么有名气。在这之前,我对炎陵和黄桃一无所知。  炎陵火车站建得高,出站就是高阶梯,远处群山环绕,车站一带看起来冷清。我在一个简陋的餐馆点了一盘辣椒炒肉,刚吃完,那位种黄桃的朋友便来接我了。  货车在路边一个厂房装防震棉,这些都是黄桃发货要用到的包装材料,
期刊
宿舍门前的凤凰花开了,和往年一样,灿烂又热烈。  但又不太一样,因为这一年的凤凰花,是来送别我们的。  穿上学士服,我正准备走出宿舍楼,和同学们约好了要拍照留念,心中怅然。忽然一个声音喊住了我:“小姑娘,你是301宿舍的吧?”循声望去,原来是楼里的宿管阿姨。“我还记得你刚来办入住的时候,大半夜才到,咚咚咚地敲门,又一个劲儿地和我说‘对不起’。现在就要毕业了,时间真快。毕业了好啊,毕业快乐哦!”  
期刊
利迪策村里的雕像  “利迪策”是位于捷克共和国捷克州的一个村庄,距离首都布拉格20公里。若不是1942年6月在这里发生的惨剧,估计没几个人会知道这个名字。  莱因哈特·海德里希出生于1904年,1936年就开始管理纳粹德国的秘密警察和刑事警察,掌握令人生畏的国家机器。海德里希是纳粹种族理念最理想的楷模,有人说过:“当纳粹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海德里希的模样。”  捷克在1939年3月被德国吞并,
期刊
一  周末早上带孩子出去,习惯性地来到便利店买鲜奶和纸巾。付款时,孩子看着货架上的泡泡水迈不开腿。换了个地方,价格就不一样了—这里有牌子的泡泡水比旁边杂货店的贵一倍,除了把手上多了个图案,看不出什么差别。  “我想买这个。”孩子小声说。  “回去兑点儿洗洁精,可以一直玩儿。”收银员笑着开口道。  都是每天见面的熟人,我也笑道:“只怕不行吧,洗洁精兑出的泡泡吹起来应该不一样。”  孩子高兴了,付完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