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作不说谎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有真话
  美国总统经常被戏称为“最应该拿奥斯卡奖的人”,暗指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超凡演技。虽然表演得全情投入,但微反应却出卖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入住白宫不久,就与实习生莱温斯基曝出私情。虽然克林顿一直否认自己与莱温斯基的不正当关系,但他的肢体语言出卖了他。在法庭上,克林顿向陪审团陈述证词时,每次说谎之前,克林顿的眉头都会不经意地微微一皱,平均每四分钟会触摸一次鼻子。整个陈述过程,克林顿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相反,如果说真话,克林顿却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
  那么,触摸鼻子与撒谎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研究人员发现,当人说谎时,人体会释放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引起鼻腔内黏膜细胞肿胀,从而刺激鼻腔内膜的神经末梢,产生刺痒感。同时,紧张会引起血压上升,从而导致鼻子膨胀,诱发鼻腔内膜的神经末梢产生刺痒感。因此,撒谎者就会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
  微表情心理学把摸鼻子视为经典的掩饰性微动作。不过,微反应并不具备法律效应,它们只能作为调查、审问的推测,对克林顿最后的判决是需要切实的法律证据才能实现的。
  “微”有真相
  微反应是每个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产生的瞬间反应,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微反应具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微动作,一种是微表情。
  微表情心理学家指出,正常的表情一般持续在1/2秒到5秒之间,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而微表情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只有1/25秒至1/5秒。这种表情往往和欺骗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除非像演员或是特务一样受过专业训练,否则平常人是无法控制的。微动作是在不经意间而产生的肢体动作,虽然多数人可以通过自制力加以控制,但由于它表现出的幅度相对较大,所以更易被人察觉。
  微表情心理学家列举了很多微表情和微动作所代表的真实意义。例如,单肩抖动,可能是不自信;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可能是假惊讶;抿嘴,可能表示模棱两可;向后退缩,表示不喜欢或害怕;挠头,体现不知所措;双手反复摩擦,体现焦虑;左顾右盼,表示害怕;撇嘴,表示不屑;手插在裤袋里且肩部顶起,体现紧张;双手抱臂,表示自我保护、不安;嘴微张眼瞪大,表示错愕等。
  在孩子身上,随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微反应更加明显,因为孩子的掩饰本领没有成人强,而且孩子也最容易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例如,如果对一件东西不喜欢或害怕,人们会本能地后退、回避。所以,如果坐在餐桌椅子上的孩子在吃饭时移动躯体,并且皱眉头,避开盘中食物,那表明他并不喜欢那些食物,或者不喜欢父母强迫他们吃饭。
  “微”有真理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之一是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这类反应既包括躯体神经系统的活动,又包括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这些反应是人能感知到的。例如,人在发怒时会引起肌肉张力、心率和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但是,研究人员发现,以下丘脑为中心,每侧大脑半球的一圈组织,在受到刺激后会释放出一种电流,这种电流会直接引起躯体和表情的变化,并且是不被大脑感知和支配的。研究人员把大脑中具有这个功能的组织集合起来,称为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活动和情绪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对猫实施的动物实验中,用电极刺激猫下丘脑的一些部位,能使其出现惊恐反应。猫会出现低头、双耳后竖、身躯拱起、瞳孔扩大、体毛竖起等一系列情绪反应,而刺激另一些区域可使猫出现逃遁反应或攻击反应,如搜索环境、夺路奔逃等。当然,刺激所产生的情绪不只有负面的,刺激边缘系统的一些部位也会使动物产生愉悦感,也称为“愉快效应”。出现这种反应最频繁的地方是下丘脑后部、乳头体的前方,所以又称这些部位为“欣慰中枢”或“奖赏中枢”。
  边缘系统是所有哺乳动物本能反应产生的基础。不过,其在动物和人体上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动物实验中发现,边缘系统在受到刺激后,动物会出现搜索环境、夺路奔逃等较大幅度的肢体行为。但由于人类神经系统进化得更为复杂,大脑皮质又是主要的行为领导者。所以,当人类遇到非致命性刺激时,并不会有像动物那样出现激烈的肢体行为,而是产生厌烦、紧张、闪躲等情绪的表情或是小动作。这就是由人类边缘系统本能地发出的一些微动作和微表情,以求掩饰、隐瞒自己某些心理活动的指令。
  例如,当人们想得到他人的认同时,会不自觉的加快语速、加大声音,身体会不自觉的向对方倾斜。当感受到不安或是紧张时,会出现摸鼻子、耸肩、双手抱在胸前,或者把手放在裤兜里等等。
  虽然微反应不能伪装,但通过专业训练,人可以避免它的出现,或是尽量减小其动作幅度。刑侦人员可以结合微反应来识别犯罪嫌疑人是否撒谎,但是面对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务、或是经验老到的骗子时,微反应观察往往会失去功效。对于普通人而言,减少微反应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心态平和。当感受到巨大压力时,深呼吸、抚摸颈部、轻拍胸部或原地蹦一蹦,也会或多或少的稳定情绪。W
  本栏责编/刘明烨
  lmy@lnddgr.cn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