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自己最优良的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每个父母的愿望,生活中也经常有人谈论这孩子哪里像他(她)爸,哪里像他(她)妈之类的。那么什么是遗传呢?下面就为您揭开这个秘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女像父母,几乎无不如此。最相像的地方当然是面貌五官了,有的在某一部分特别相像,有的则容貌酷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那么,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担负遗传重任的是人体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我们人体细胞中都有46条染色体,而且是成双成对的,即23对。但是,人体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却只有23条,当来自于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后,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46条。父母的各种性状和特征就是由这23条染色体来携带并传递的。但是,真正决定新生命的性状和特征的遗传物质并不是染色体本身,而是位于染色体上许许多多的基因。基因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基因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遗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一个片段,由4个元件连成长键,这4种元件就是4种不同的核苷酸,每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又含有几百万个核苷酸,由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它所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形式就多得难以计数,无法想象。正是这些核苷酸排列顺序本身构成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能通过准确的自我复制代代相传,使每个人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的一对姐妹或兄弟,他们之间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也是遗传的奥秘所在。
酗酒“有其父必有其子”
老子是酒鬼,儿子有可能步其后尘吗?美国加州大学一项研究做了肯定的回答。观察显示,如果某人的家庭中有成员嗜酒如命,那么他成为严重酗酒者的几率高达40%;另外,有酗酒家庭史的孩子自幼被领养,即使领养的父母滴酒不沾,他长大后仍有相当大的机会成为酒鬼。由此得出结论:遗传因素在酗酒恶习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确有一定道理。
一半的快乐与生俱来
对于金钱,有句妇孺皆知的俗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对于快乐,出生时即带来了一半。这是美国专家一项调查的新发现:一个人50%的快乐来自遗传基因。
原来,人的情绪是由神经传递元素——五羟色胺决定的,大脑中五羟色胺含量高,则容易产生快乐感。脑中五羟色胺多少的掌控权操纵在基因的手中,也就间接地决定了你的情绪是高涨还是低落。
表情也由基因定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4800多张照片,分析其面部表情显示,先天失明的运动员和视力正常的运动员,其面部表情的各项数据具有很大“相关性”,都是根据特定情境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如在颁奖仪式上,85%失去金牌只能遗憾拿到银牌的运动员都会运用“社交式微笑”,即只动动嘴周围的肌肉。
无独有偶,以色列研究人员挑选天生失明,从未见过家人的盲人,测试结果是: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与家人非常相似,甚至吃惊时竖眉毛、生气时咬嘴唇、思考时伸舌头等细微神情也都“如出一辙”。
研究人员据此推断,表达情感的一些面部表情很可能是人类祖先进化的产物,由基因决定,并非出自于后天的摹仿。
“捣蛋”行为祸起基因失调
你的孩子好打架、爱说谎或欺凌弱小吗?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孩子的这些“捣蛋”行为很可能“天性如此”,与父母的教养关系不大,而与基因失调有关。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捣蛋鬼”往往是破裂家庭的产物,或父母身教不善的恶果。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专家调查后发现,遗传基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破坏性”基因的孩子,即使由他人收养或在快乐家庭长大,也会有不良行为,而且这种影响会“传宗接代”。
当然,家庭、父母与个性心理等也难辞其咎。将基因疗法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可能是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途径。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女像父母,几乎无不如此。最相像的地方当然是面貌五官了,有的在某一部分特别相像,有的则容貌酷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那么,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担负遗传重任的是人体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我们人体细胞中都有46条染色体,而且是成双成对的,即23对。但是,人体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却只有23条,当来自于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后,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46条。父母的各种性状和特征就是由这23条染色体来携带并传递的。但是,真正决定新生命的性状和特征的遗传物质并不是染色体本身,而是位于染色体上许许多多的基因。基因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基因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遗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一个片段,由4个元件连成长键,这4种元件就是4种不同的核苷酸,每个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又含有几百万个核苷酸,由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它所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形式就多得难以计数,无法想象。正是这些核苷酸排列顺序本身构成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能通过准确的自我复制代代相传,使每个人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的一对姐妹或兄弟,他们之间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也是遗传的奥秘所在。
酗酒“有其父必有其子”
老子是酒鬼,儿子有可能步其后尘吗?美国加州大学一项研究做了肯定的回答。观察显示,如果某人的家庭中有成员嗜酒如命,那么他成为严重酗酒者的几率高达40%;另外,有酗酒家庭史的孩子自幼被领养,即使领养的父母滴酒不沾,他长大后仍有相当大的机会成为酒鬼。由此得出结论:遗传因素在酗酒恶习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确有一定道理。
一半的快乐与生俱来
对于金钱,有句妇孺皆知的俗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对于快乐,出生时即带来了一半。这是美国专家一项调查的新发现:一个人50%的快乐来自遗传基因。
原来,人的情绪是由神经传递元素——五羟色胺决定的,大脑中五羟色胺含量高,则容易产生快乐感。脑中五羟色胺多少的掌控权操纵在基因的手中,也就间接地决定了你的情绪是高涨还是低落。
表情也由基因定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4800多张照片,分析其面部表情显示,先天失明的运动员和视力正常的运动员,其面部表情的各项数据具有很大“相关性”,都是根据特定情境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如在颁奖仪式上,85%失去金牌只能遗憾拿到银牌的运动员都会运用“社交式微笑”,即只动动嘴周围的肌肉。
无独有偶,以色列研究人员挑选天生失明,从未见过家人的盲人,测试结果是: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与家人非常相似,甚至吃惊时竖眉毛、生气时咬嘴唇、思考时伸舌头等细微神情也都“如出一辙”。
研究人员据此推断,表达情感的一些面部表情很可能是人类祖先进化的产物,由基因决定,并非出自于后天的摹仿。
“捣蛋”行为祸起基因失调
你的孩子好打架、爱说谎或欺凌弱小吗?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孩子的这些“捣蛋”行为很可能“天性如此”,与父母的教养关系不大,而与基因失调有关。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捣蛋鬼”往往是破裂家庭的产物,或父母身教不善的恶果。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专家调查后发现,遗传基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破坏性”基因的孩子,即使由他人收养或在快乐家庭长大,也会有不良行为,而且这种影响会“传宗接代”。
当然,家庭、父母与个性心理等也难辞其咎。将基因疗法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可能是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