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一书中写道:“对于孩子来讲,游戏是最严肃的事情。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儿童的创造性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了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把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湍流,通过这扇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教学游戏化、区域游戏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是目前我们开展课程游戏化进程的必然。基于课程游戏化的思考,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和区域游戏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课程游戏化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一)课程游戏化在语言教学中的探索
传统诗歌活动的设计仅限于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以及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教师教得严谨,孩子学得中矩。在进入“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时,五大领域涉及秋叶的课题都具备,当然,领域中的诗歌也不例外。以往诗歌活动的教学地点只是在活动室内,老师带上几片落叶教学便是对诗歌最好的诠释。然后孩子们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师幼双方达到预设目标也就完成了任务。记得著名教育家甄世田曾经说过:“保存丰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孩子关注他周围的世界。要带孩子冲破他生活的狭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快乐。”
对,到大自然中去。为何课堂不能搬到大自然中呢?既然秋叶是我们农村幼儿园信手拈来的资源,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地享受和利用这一资源呢?有了思维的雏形,行动就变得敏捷了。于是,我带着一群欢呼雀跃的“百灵”,穿梭在幼儿园里的树丛间,他们欢呼着、雀跃着、奔跑着,不时有几只“小百灵”拣拾着他们的劳动果实,欣喜地向我炫耀着:“看,老师,这是我拣的。”“老师,这是我拣的红颜色的,只有几片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终于明白,原来大自然才是他们最好的课堂。
孩子们沐浴着秋日的阳光,享受着树林间的嬉戏,一片片落叶成为孩子们手中的至宝。孩子们围坐在落叶上,我帮他们擦拭额头上微微渗出的汗水。孩子们都敞开衣襟,抬头感受秋叶飘落的意境。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本身就是一首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诗篇。此时,诗歌:“一片落叶飘呀飘,好像飞来一只鸟。几片落叶飘呀飘,好像蝴蝶在舞蹈……”渐渐传入孩子们的耳中。那样的一只鸟,那样的几只蝴蝶,仿佛就在孩子们的眼前翩翩起舞。最后,伴随着我们将大把大把刚拣回的落叶抛向空中,一场秋日下的树叶雨“沙沙”作响,秋天果真来到了。
(二)课程游戏化在艺术教学中的探索
以往的音乐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上课的基本活动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示范,幼儿学”。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还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找寻出一条让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表现和创造艺术的捷径呢?我荐引《纲要》中这样一句话:“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接触美好事物,丰富感性经验,激发审美情趣。由此一场丰富的“郊游”盛宴便拉开序幕。孩子们一起乘坐音乐车出发,伴随着《郊游》的乐曲,感受着乐曲的节奏,来到一片小树林。孩子们在林中,听鸟儿歌唱,看白云悠悠,享阳光柔柔,祖国的山、祖国的水一片清秀。阳阳小朋友眨巴着眼,用稚嫩的声音问我:“老师,是不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引来周围的啧啧称赞。孩子们已然进入了这优美的意境,这份怡然谁都不舍得轻易去打破。音乐车继续前进,最后一站是青青草地,远远地,草地上传来孩子嬉闹的声音:“嘘,千万不能打扰哟!”孩子们果真安静了下来,再一次感受乐曲的节奏和优美的歌词。而此时音乐教学中的音画转化法必不可少。所谓音画转化法就是,教师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最后,师生一起享受着这份怡然自得,一路高歌乘上了回园的音乐车。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郊游》就此结束了。
每一节活动课,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了去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说仅仅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应该把它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大家一起去细细品味、享受,用我们的真情去换取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
二、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中的探索
(一)竞技游戏在课程游戏化活动中的演绎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应执行互相融合、互相贯通的思维策略。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同时,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也可以运用到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要做到游戏和教学的融会贯通,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要多收集、记录、整理幼儿每次游戏的点滴成果,形成新思想,作为新的基点,再组织设计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游戏。例如:在中班益智区收集、整理各种类型的数学游戏,通过“闯关”的形式供幼儿勇敢挑战。第一关是比较简单的点数对应,因难度系数低,孩子们基本都能轻松过关。第二关是动物拼图,部分幼儿由于对图形大小的分辨率低,所以无法闯关,需要在同伴的帮助下才能前进。为了缓和一下幼儿挑战第二关时紧张的心理,所以第三关相对轻松,我们设置了“蔬菜接龙”游戏。第四关把发展幼儿语言和几何图形进行融会贯通,需要把动手操作、空间想象、语言发展等相互结合,体现幼儿的综合表现力,难度系数较高。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给成功通关的小朋友奖励一枚“红苹果”,收集到五个“红苹果”就可以得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阳光笑脸一枚。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宝宝甚至夸下海口:“没有哪一关能难住我,男孩子闯关一定会成功。”并且一边闯关,嘴里一边念念有词:“动耳神功、动耳神功。”显然是《大耳朵图图》看多了,又或者是孩子想借动耳神功之力,助他一举通关吧。在区域活动中通过竞技的形式,让幼儿把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组合,既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勇气和决心,更增强了他们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为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象的艺术。孩子正是用这种融合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许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二)经典游戏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传承
幼儿的游戏中潜藏着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鹰一般敏锐的眼神,善于观察发现,从游戏中找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素材,组织活动,生成新的课程。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对于我们70、80、90后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但想要在10后的幼儿中生根开花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智慧、独到的眼光,还有那颗善于发现童趣的童心。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双方并非纯靠运气,还需要有策略和智慧,有敏锐的观察。结合这些游戏特点,我先后设计了一系列棋盘:从五马棋到三联棋,从三联棋到快乐安全棋,再到我们现阶段玩得热火朝天的三子棋,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三子棋中斗智斗勇。每到区域活动时间,“石头、剪刀、哗啦哗啦布”的对抗声此起彼伏。一种嬉戏中的进步,一种进取中的娱乐,孩子们为自己每一次的前进激动不已。通过独特的棋子——贝壳,我们又生成了新的课程“美丽的贝壳”。画贝壳,用橡皮泥捏贝壳,在贝壳上添画图案,制作各种贝壳棋子等,这种根据幼儿的经验、需要自然生成的课程,孩子们“玩”起来得心应手,也倍感亲切。
(三)体育游戏在课程游戏化中的升华
《纲要》要求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足球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锻炼幼儿的力量和耐力,我们创设了班级体育特色活动——蹴鞠,一种古老的中国足球。“足球”的制作其实很简单,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农村资源——稻草,多层缠绕形成足球雏形。为防止稻草上的草屑弄脏室内外场地,我们在整个球体的外部缠上透明胶带,这样最古老的中国足球便在孩子们的脚边飞舞起来。户外活动时,我大声问:“谁要玩蹴鞠?”“我要,我要。”孩子们争先恐后,唯恐轮不上自己。他们享受着在绿草坪上自由驰骋,享受着同伴间的嬉闹争夺,也享受着运动时汗水的酣畅快漓。我亦和孩子们共同游玩,享受儿时的快乐。我激发他们的兴趣,纵容他们的那份癫狂,与他们畅游足球场中,有时会有短暂思考:若干年后一颗中国的足球巨星会不会在他们中冉冉升起呢?此时的课程也许并不仅仅是课程,更有中国的未来,或者说更有中国足球梦的未来!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欢愉;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独有的风采。课程游戏化就是给孩子一个体验、认识世界的窗口,在这里,既充盈了孩子的生命,又能让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地学习和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教学游戏化、区域游戏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是目前我们开展课程游戏化进程的必然。基于课程游戏化的思考,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和区域游戏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课程游戏化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一)课程游戏化在语言教学中的探索
传统诗歌活动的设计仅限于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以及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教师教得严谨,孩子学得中矩。在进入“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时,五大领域涉及秋叶的课题都具备,当然,领域中的诗歌也不例外。以往诗歌活动的教学地点只是在活动室内,老师带上几片落叶教学便是对诗歌最好的诠释。然后孩子们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师幼双方达到预设目标也就完成了任务。记得著名教育家甄世田曾经说过:“保存丰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孩子关注他周围的世界。要带孩子冲破他生活的狭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快乐。”
对,到大自然中去。为何课堂不能搬到大自然中呢?既然秋叶是我们农村幼儿园信手拈来的资源,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地享受和利用这一资源呢?有了思维的雏形,行动就变得敏捷了。于是,我带着一群欢呼雀跃的“百灵”,穿梭在幼儿园里的树丛间,他们欢呼着、雀跃着、奔跑着,不时有几只“小百灵”拣拾着他们的劳动果实,欣喜地向我炫耀着:“看,老师,这是我拣的。”“老师,这是我拣的红颜色的,只有几片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终于明白,原来大自然才是他们最好的课堂。
孩子们沐浴着秋日的阳光,享受着树林间的嬉戏,一片片落叶成为孩子们手中的至宝。孩子们围坐在落叶上,我帮他们擦拭额头上微微渗出的汗水。孩子们都敞开衣襟,抬头感受秋叶飘落的意境。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本身就是一首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诗篇。此时,诗歌:“一片落叶飘呀飘,好像飞来一只鸟。几片落叶飘呀飘,好像蝴蝶在舞蹈……”渐渐传入孩子们的耳中。那样的一只鸟,那样的几只蝴蝶,仿佛就在孩子们的眼前翩翩起舞。最后,伴随着我们将大把大把刚拣回的落叶抛向空中,一场秋日下的树叶雨“沙沙”作响,秋天果真来到了。
(二)课程游戏化在艺术教学中的探索
以往的音乐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上课的基本活动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示范,幼儿学”。一堂课下来,孩子们还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找寻出一条让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表现和创造艺术的捷径呢?我荐引《纲要》中这样一句话:“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接触美好事物,丰富感性经验,激发审美情趣。由此一场丰富的“郊游”盛宴便拉开序幕。孩子们一起乘坐音乐车出发,伴随着《郊游》的乐曲,感受着乐曲的节奏,来到一片小树林。孩子们在林中,听鸟儿歌唱,看白云悠悠,享阳光柔柔,祖国的山、祖国的水一片清秀。阳阳小朋友眨巴着眼,用稚嫩的声音问我:“老师,是不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引来周围的啧啧称赞。孩子们已然进入了这优美的意境,这份怡然谁都不舍得轻易去打破。音乐车继续前进,最后一站是青青草地,远远地,草地上传来孩子嬉闹的声音:“嘘,千万不能打扰哟!”孩子们果真安静了下来,再一次感受乐曲的节奏和优美的歌词。而此时音乐教学中的音画转化法必不可少。所谓音画转化法就是,教师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最后,师生一起享受着这份怡然自得,一路高歌乘上了回园的音乐车。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郊游》就此结束了。
每一节活动课,我们不是单纯地为了去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说仅仅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应该把它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大家一起去细细品味、享受,用我们的真情去换取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
二、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中的探索
(一)竞技游戏在课程游戏化活动中的演绎
幼儿园游戏与课程应执行互相融合、互相贯通的思维策略。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同时,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也可以运用到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要做到游戏和教学的融会贯通,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要多收集、记录、整理幼儿每次游戏的点滴成果,形成新思想,作为新的基点,再组织设计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游戏。例如:在中班益智区收集、整理各种类型的数学游戏,通过“闯关”的形式供幼儿勇敢挑战。第一关是比较简单的点数对应,因难度系数低,孩子们基本都能轻松过关。第二关是动物拼图,部分幼儿由于对图形大小的分辨率低,所以无法闯关,需要在同伴的帮助下才能前进。为了缓和一下幼儿挑战第二关时紧张的心理,所以第三关相对轻松,我们设置了“蔬菜接龙”游戏。第四关把发展幼儿语言和几何图形进行融会贯通,需要把动手操作、空间想象、语言发展等相互结合,体现幼儿的综合表现力,难度系数较高。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给成功通关的小朋友奖励一枚“红苹果”,收集到五个“红苹果”就可以得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阳光笑脸一枚。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宝宝甚至夸下海口:“没有哪一关能难住我,男孩子闯关一定会成功。”并且一边闯关,嘴里一边念念有词:“动耳神功、动耳神功。”显然是《大耳朵图图》看多了,又或者是孩子想借动耳神功之力,助他一举通关吧。在区域活动中通过竞技的形式,让幼儿把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组合,既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勇气和决心,更增强了他们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为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象的艺术。孩子正是用这种融合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许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二)经典游戏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传承
幼儿的游戏中潜藏着智慧的火花,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鹰一般敏锐的眼神,善于观察发现,从游戏中找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素材,组织活动,生成新的课程。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对于我们70、80、90后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但想要在10后的幼儿中生根开花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智慧、独到的眼光,还有那颗善于发现童趣的童心。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双方并非纯靠运气,还需要有策略和智慧,有敏锐的观察。结合这些游戏特点,我先后设计了一系列棋盘:从五马棋到三联棋,从三联棋到快乐安全棋,再到我们现阶段玩得热火朝天的三子棋,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三子棋中斗智斗勇。每到区域活动时间,“石头、剪刀、哗啦哗啦布”的对抗声此起彼伏。一种嬉戏中的进步,一种进取中的娱乐,孩子们为自己每一次的前进激动不已。通过独特的棋子——贝壳,我们又生成了新的课程“美丽的贝壳”。画贝壳,用橡皮泥捏贝壳,在贝壳上添画图案,制作各种贝壳棋子等,这种根据幼儿的经验、需要自然生成的课程,孩子们“玩”起来得心应手,也倍感亲切。
(三)体育游戏在课程游戏化中的升华
《纲要》要求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足球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锻炼幼儿的力量和耐力,我们创设了班级体育特色活动——蹴鞠,一种古老的中国足球。“足球”的制作其实很简单,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农村资源——稻草,多层缠绕形成足球雏形。为防止稻草上的草屑弄脏室内外场地,我们在整个球体的外部缠上透明胶带,这样最古老的中国足球便在孩子们的脚边飞舞起来。户外活动时,我大声问:“谁要玩蹴鞠?”“我要,我要。”孩子们争先恐后,唯恐轮不上自己。他们享受着在绿草坪上自由驰骋,享受着同伴间的嬉闹争夺,也享受着运动时汗水的酣畅快漓。我亦和孩子们共同游玩,享受儿时的快乐。我激发他们的兴趣,纵容他们的那份癫狂,与他们畅游足球场中,有时会有短暂思考:若干年后一颗中国的足球巨星会不会在他们中冉冉升起呢?此时的课程也许并不仅仅是课程,更有中国的未来,或者说更有中国足球梦的未来!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欢愉;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独有的风采。课程游戏化就是给孩子一个体验、认识世界的窗口,在这里,既充盈了孩子的生命,又能让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地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