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财务人员作为国家及学校财经法纪最忠实的执行者和守护者,作为教育资金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后盾,为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由于财务人员是高校教育资金使用支付的最后一道牢固防线,报账人员费尽周折才来到财务报销审核环节,因其或票据不合法,或手续不齐备等原因而无法完成报销业务,从而把之前诸环节积攒下来的怨气发泄到报销审核环节(即财务部门),异口同声地说“报账难”。真的报账很难吗?笔者根据个人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从“报账难”的现状着手,深入剖析报账难的根源,并提出了“三熟六策”的解决措施,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校;报账难;现状;原因分析;方法措施
在深入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高校教职工对财务报销意见很大,感到财务报销签字难,要求严,手续繁,排队等候时间长等“报账难”问题,私下流传财务部门是“门难进,脸难看,字难签,账难报,钱难拿”等“五难问题”。那什么原因导致诸多教职员工反映“报账难”?高校财务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效解决教职工反映强烈的“报账难”问题?本文笔者根据多年财务工作经验,深入剖析高校“报账难”的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提出“三熟六策”具体措施,以期搏得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缓解教职工“报账难”的强烈情绪,缩短报销时间,提高报账效率,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校“报账难”的现状
(1)签字难
所有报过账的人都反映找负责人签字“难”。由于高校财务管理规范,风险防范严密,导致报销任何一笔经费至少要本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同意才能报销,但报账人员有时因时机不凑巧或因票据问题、经费问题等要么找不到相关负责人签字,要么找到相关负责人了但却不签字。如果没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报账人员是无法报销各种费用的。
(2)往返多
由于相关负责人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和公务活动,不可能一直在办公室等待报账人员来签字。而报账人员到办公室找相关负责人签字时因其不在只有回去,过后再来,一来二去,多次找不到负责人签字,就产生烦燥情绪,特别是上课任务重课时多的老师,为报销一笔经费跑两趟还不能办完报销业务肯定就牢骚满腹,意见极大,感到“报账难”。还有由于票据不合法或手续不齐备过不了审核关,只有返回重填重签,最后又到财务部门报账,如此往返就感到“报账难”。
(3)等候久
首先,报账人员在找相关负责人签字时因负责人工作忙或正在开会需要等候较长时间,或因相关负责人出差就要等候更长时间;其次在报销审核时由于到财务报销的人员较多,业务量很大,有的报账人员一次报销二三十笔业务,一个审核岗的会计人员一个上午就只能办理完此人的业务,同时财务部门由于工作人员较少的限制而无法开设较多的、分散的报销审核窗口,只能集中在财务部门设置的三到四个报销审核窗口办理业务,现场报销审核接纳能力有限;再加上如果报账人员到审核窗口才现场整理报销单据,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报销等候的时间更长。
(4)规定多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为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质量,就必须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这是高校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资金报销支付又是高校资金管理的核心,是资金使用合理有效利用审核监督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要报销就必须按各项规定进行,规定一多,程序就多,手续就复杂,报账人员就感到“报账难”。如报销发票上开具项目是“办公用品”,按规定必须附上售货单位出具的办公用品清单并加盖发票专用章,并且在发票上要有经办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的签名,最后如果其金额超过1000元,还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或刷公务卡支付,不得使用现金。这就让不熟悉财务报销规定的经办人感觉太麻烦了,觉得真是“报账难”。
(5)拿钱难
由于高校对资金管理都有各种各样严格而完善的规定,导致报账人员在整理填写单据,找负责人签字,到报销大厅等候报销等耗费了较多时间,直到最终拿到报销的经费后才长舒一口气,觉得财务报账一个字“难”,真的“拿钱难”。
2.高校“报账难”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严格执法,据实核算
财务人员既是国家及学校财经法纪最忠实的执行者和守护者,也是教育资金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后盾,更是教育资金使用支付的最后一道牢固防线。因此在审核各项资金报销支付业务时,必须严格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进行,按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如实进行会计核算,任何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和非法票据都不能逃过财务人员的“火眼金睛”,从而导致相关报账人员无法报得资金或无法按其意愿支付款项,进而提出“报账难”的意见。如定额餐费发票上面清楚地写有“(盖章有效)”字样,即这类定额发票上面必须要有两个章:一个是“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另一个是收款单位“发票专用章或单位公章”。但大部分业务经办人取得此类发票时却不注意这一细节,导致在报销时才发现定额发票上面只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而没有收款单位“发票专用章或单位公章”,那这张发票在财务审核时自然就被剔除了,这样导致报账人员意见很大,把怨气发泄到财务上,就说“报账难”。
(2)规范更高,审核更严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高校会计核算越来越规范,财务审计、专项审计、收费检查等越来越严格,高校对各种发票等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真假发票的鉴别,支出报销单的填制,附件张数的填列,报销凭证的整理、粘贴与审核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同时对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签批手续的完备性以及项目资金的可用性等进行了严格的审核,真正做到了“三不办”,即“票据不规范不办理;手续不齐全不办理,依据不充足不办理”,一方面确保了学校资金的安全,保证了日常会计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却给报账人员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导致其多笔报销业务由于票据不规范,或手续不完备,或依据不充足而无法办理,从而提出了“报账难”的意见。 (3)财权下放,业务分散
高校财务管理始终坚持“一切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原则,强调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校、院财务管理改革,试行经费收支包干制,实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适当下放资金支配自主权,充分调动二级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又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如此一来,高校下属各学院在校内均是一个独立的预算单位,具有高度的经费支配自主权,各学院负责人均有权审批一定金额范围内的经费开支,高校下属的学院越多,业务就越分散,审批报销的工作量就越大,需要等待的时间就较长,从而导致“报账难”。
(4)规模大增,会计不增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扩大,教职工和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大,经济业务量更是猛增,并且核算要求越来越严,核算项目越来越细,但会计人员数量却一直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以云南某高校为例,在校生规模、教职工规模较10年前增加了一倍,但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只比10年前增加了1人(其中还包括临时工、人事代理人员),会计人员存量不足,增量不增,会计人数限制导致财务部门无法针对学校实际增设服务窗口,扩大服务范围,分散服务地点,现有会计人员都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使得会计人员工作压力更大,工作中只能应付日常报销业务,根本没有时间甚至没有精力开展业务学习与培训,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下降,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报销审核速度较慢。
(5)变动频繁,业务不熟
学校各学院经常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更换报账人员,而新的报账人员对财务报销规定和报销程序均是一知半解,特别是有些老师的科研课题经费因自己上课而委托学生帮忙办理报销业务,这些学生更是对学校财务报销规定和报销程序一窍不通,填什么样的单据和如何填不熟悉,找哪个领导签字不知道,按哪个程序办理不清楚,因此经常是到财务报销审核窗口现问现学,但还是出现票据粘贴不规范,报销手续不齐备等问题,使得其报销一笔业务少则化费二三个小时,多则化费一天时间,有的甚至化费四五天时间多次往返财务部门,从而感到“报账难”。
(6)技术陈旧,手段落后
在当代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非常及时的信息来满足管理,但会计人员使用的现有设备和技术比较陈旧,整体性能低下,经常出现故障,一旦停机维修就会降低工作效率,让办理业务的报账人员等待时间更长。同时报销审核的手段还停留在手工人眼状态,每一笔业务都需要审核会计逐字逐项仔细审阅、逐笔金额仔细计算、审核,并现场录入到账务系统中(录入系统需要化费较长时间,如果业务不熟,打字不快,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再加上会计人员若进行岗位轮换,新来的审核会计需要较长时间熟悉业务,审核和录入速度相对就更慢,从而导致报账人员等待的时间可能更长而感到“报账难”。
(7)预算控制,及时出账
为了防止超预算、无预算的情况,高校财务人员在审核报销单据的同时就须按规定将其信息录入到账务系统或预算系统中,实时监控项目资金余额。在录入时经常会出现项目资金余额不足支付,或无预算项目情况,这时就必须由报账人员找负责预算管理的老师要么追加预算,要么签字同意超支预算,但追加或超支预算按学校管理规定是很难一下子就能办到的。另外有时找负责人找不到,那就得再次去找,去等,这一来二去就耗费了报账人员较多的时间,导致其心情烦燥,意见较大,从而产生“报账难”。
(8)规定不熟,培训不搞
导致高校报账人员票据不合法,手续不齐全,报销单据填写不规范,以及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办完经费报销事宜的原因是报账人员对学校经费报销的各项规定、单据填写要求、经费报销流程等不熟悉,支付款项时对取得的票据是否合法,能不能报销根本无意识。导致这一情况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校根本没有针对学校财务报销各项规定和要求举办过任何培训、讲座,没有印发过任何宣传手册,报销指南等资料,导致不经常报销的教职工偶尔需要报销经费了,才来“摸石头过河”,试探摸索报账,这也是导致“报账难”的重要原因。
(9)领导难找,签字困难
除了属于报账人员本身的因素(如票据不合法、手续不齐备不给予办理)外,报销时领导签批是关键。按照规定报销任何一笔经费都必须有领导的审批(我校目前至少要有学院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审批),否则会计人员是不予审核报销的。但因会议多、公务多,各学院领导、财务领导经常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和公务活动,很难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等待报账人员的到来,这样就导致报账人员多次找领导审批未果的情况,有时找到领导审批了,到会计人员审核时却因票据不合法或手续不齐备而无法报销,从而把长期以来的怨气发泄到报销的最后一个环节“会计审核报销环节”,产生“报账难”。
3.解决高校“报账难”的建议与措施
要解决高校财务“报账难”问题,提高报账效率,缩短报销等待时间,平息教职工报销怨气,加大宣传培训是重点,减化审批手续是关键,改进技术手段是条件,增加会计人员是基础,做到“三熟”是捷径,领导坐台是亮点,提升综合素质是保障。
(1)加大宣传培训,着力解决报账人无财务报销意识
解决报账人员报销无头绪,无意识,走弯路的现状,加大财务报销规章制度、报销流程和报销要求等的宣传,常期开展报销培训班,培训财务规定,讲解票据知识,明确具体要求,提升实做能力,强化报销意识是解决高校“报账难”的重中之重。
首先,财务部门应当把学校当前正在执行的有关规章制度、报销流程、报销标准、报销要求、票据常识、真假票据鉴别方法与技巧、填单标准、填单要求与注意事项等统一归纳整理,制作标准样本,印制成册,印发成文,或长期挂在财务网络平台上,或置放于报账人员伸手可及的地方,或分发到报账人员手中,重点解决报账人员报销无标准、无参考、无样本,无查阅等“四无”现象。
其次,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部门要切实做到位,大力开展财务报销知识宣传活动,定期举办财务报销知识讲座,报销知识竞赛,报销知识辩论、报销知识征文等活动,并且建立财务报销信息交流平台(最简单也实用的就是建立一个财务报销交流的QQ群),及时发布各种财务规定和报销要求,交流报账心得体会,安排专人实时提供报账咨询等,着力解决报账人员无头绪、无意识状态,确实解决业务经办人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全面,行动上不到位的混沌状况。 最后,加大报销知识培训力度,定期举办财务报账人员培训班,并提供模拟实验,进行实做培训,着力解决单据填写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完备,报销要求不清楚,票据审核不过关等严重影响报账效率的问题。通过培训,不仅能让报账人员熟知财务报销规定、报销标准、报销程序、报销要求,还能让其自觉遵从并执行,真正达到“人人懂报销,个个守规定,报账不再难,财务是管家”的理想境界。
(2)减化审批手续,着力解决报销审批繁杂问题
减化报销审批手续是有效解决高校“报账难”的主要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1)修订规章制度,减化审批手续。
高校应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其他规定,结合实际修订支出报销审批办法,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扩大审批权限(如一次性报销单笔或合计金额在五万元以内且属于年初预算内的,由各学院负责人审批后即可报销,而无须财务处负责人审批或分管校领导审批),优化审批流程,以期到达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报账工作效率的目的。
2)执行集中审批制度。
凡涉及需要校级领导、学校财务负责人审批的业务,由报账人员每周五下午5点前报送下周本部门领导审批同意的《资金使用申请表》(须以纸质形式)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预审并汇总后填制《资金使用申请汇总表》,然后报财务负责人审批,最后由其报分管校领导审批。会计审核岗位就依领导审批过的《资金使用申请汇总表》办理报销审核业务,无须报账人员每一笔业务都要找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把报账人员找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的事项转移到财务部门,签一次字就能完成一周的审批。这种做法既能有效减轻报账人员的工作负担,又能让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减少签字审批数量,更能让学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和财务部门清楚下周资金使用需求,有计划地安排使用每项资金笔者建议的《资金申请表》及《资金使用申请汇总表》格式如下:
3)执行授权审批制度。
为有效减少校领导报销审核签字的工作量,解放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统筹和管理学校事务,执行授权审批制度不失为一项最为有效的措施。即凡是年初财务预算已经安排的项目和资金,一项业务一次使用或支付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含单笔金额或多笔金额合计),由学校授权财务负责人审批,无须校领导在每笔报销单上审批,这既大大减少了校领导审批签字的工作量,又大大方便了各业务发生部门报销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3)改进技术手段,着力解决财务报销硬件限制
要解决当前财务报销审核仍停留在手工人眼的状态,更新财务设备,改进技术手段,实行网上预约报账、无现金报账、无纸化报账是当前各高校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措施。
首先,更新财务部门较为陈旧、落后的财务设备,提高设备运行速度,避免因设备运行速度较慢、经常停机维修等导致报账人久等的不良情况;改善办公环境,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报销大厅,给到大厅报账的人员一种安静、祥和、高雅、贵宾的氛围,避免导致报账人员心情紧张的“门难进,脸难看,账难报,钱难拿”的“四难”情况。
其次,改进技术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使用网上预约报账、无现金报账系统,实现网上审批审核。报账人员在网上审核通过后可根据需要预约报销时间,并在约定时间到报销大厅办理报销业务,无需排队,直接办理,方便快捷,彻底解决找审批人“签字难”问题。
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网络优势,实行无纸化报账。报账人把需要报账的单据扫描到财务报销系统中,在网上先由本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再转到财务负责人审批签字(需要分管校领导、校长、书记审批的,由财务负责人转批),最后转到会计审核岗位,由其在网上审核“票据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和项目经费的可用性”,审核通过后即可通过网上银行、POS机、转入公务卡、酬金卡等形式将其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上,无须报账人员多次找领导、多次到财务部门,全面实现办公室办公一体化。为避免业务经办部门多次扫描重复报账问题,以及票据合法性问题,各部门已报账纸质单据必须按月整理,定日交财务部门,由其负责装订整理入档,同时学校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抽调精干人员定期到各部门实地检查,指导,促进各部门规范报账手续,严格内部控制,有效使用教育资金,确实解决高校“报账难”问题。
(4)做到“三熟”,着力解决报销审批无知状态
有效解决 “报账难”的关键措施是报账人员必须做到 “三熟”,即熟悉报账规定和要求,熟悉报账流程和审批环节,熟悉审批签字领导。
首先,熟悉报账规定和要求。报账人员只有熟悉学校的报账规定和要求,才能明白什么票据可以报销,按什么标准报销,到什么地方去报销,报销时需要填写什么样的单据,如何填写单据,后附票据如何粘贴等会计基础规范,彻底解决票据不规范、不合法等而返工现象。
其次,熟悉报账流程和审批环节。报账人员只有熟悉报账流程和审批环节,才能清楚知道学校财务报销流程:
知道了这个报销流程,才能清楚下一步工作内容,才能顺利完成报销工作。
最后,熟悉审批签字领导。决定经费支出能否报销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领导审批签字。因此清楚什么样的业务在哪个环节需要哪个领导审批签字和熟悉审批签字领导是解决“报账难”的最有效的捷径。
(5)领导定点坐台,着力解决签字难问题
“报账难”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找领导“签字难”,因此高校报账审批签字领导应当每周固定一至两天专门坐在办公室或报账大厅为报账人员报账审批签字(这个固定的时间应当让所有需要报账的人员知道),彻底解决报账人员找领导找不到而多次往返的情况。
(6)增加会计人员,着力解决服务容量限制问题
有效解决高校“报账难”问题的基础是增加会计人员数量,增设和分散报销审核窗口。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再熟练的审核会计也无法应付成百上千份单据(每一份单据都要靠人眼手脑仔细审核,鉴别,计算,核对等),因此高校安排岗位和人员时应当向财务部门倾斜,优先增加会计人员数量,这样才能让财务部门增设和分散更多的报销审核窗口,甚至可以上门服务,把集中拥堵的报账人员分散开来,从而彻底解决报账排队等候现象。
(7)提升综合素质,着力解决等候久返工多问题
高校应当加强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注意交流语气,实行服务承诺和挂牌上岗,使用审核会计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仪,定期对审核会计从考勤纪律、工作业绩、服务评价,监督检查结果等四个方面开展综合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我工作,我快乐;我多干,我多得”的工作氛围,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道德高尚,业务全面的高素质会计队伍,有效解决报账等候久返工多的现象。
关键词:高校;报账难;现状;原因分析;方法措施
在深入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高校教职工对财务报销意见很大,感到财务报销签字难,要求严,手续繁,排队等候时间长等“报账难”问题,私下流传财务部门是“门难进,脸难看,字难签,账难报,钱难拿”等“五难问题”。那什么原因导致诸多教职员工反映“报账难”?高校财务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效解决教职工反映强烈的“报账难”问题?本文笔者根据多年财务工作经验,深入剖析高校“报账难”的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提出“三熟六策”具体措施,以期搏得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缓解教职工“报账难”的强烈情绪,缩短报销时间,提高报账效率,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校“报账难”的现状
(1)签字难
所有报过账的人都反映找负责人签字“难”。由于高校财务管理规范,风险防范严密,导致报销任何一笔经费至少要本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同意才能报销,但报账人员有时因时机不凑巧或因票据问题、经费问题等要么找不到相关负责人签字,要么找到相关负责人了但却不签字。如果没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报账人员是无法报销各种费用的。
(2)往返多
由于相关负责人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和公务活动,不可能一直在办公室等待报账人员来签字。而报账人员到办公室找相关负责人签字时因其不在只有回去,过后再来,一来二去,多次找不到负责人签字,就产生烦燥情绪,特别是上课任务重课时多的老师,为报销一笔经费跑两趟还不能办完报销业务肯定就牢骚满腹,意见极大,感到“报账难”。还有由于票据不合法或手续不齐备过不了审核关,只有返回重填重签,最后又到财务部门报账,如此往返就感到“报账难”。
(3)等候久
首先,报账人员在找相关负责人签字时因负责人工作忙或正在开会需要等候较长时间,或因相关负责人出差就要等候更长时间;其次在报销审核时由于到财务报销的人员较多,业务量很大,有的报账人员一次报销二三十笔业务,一个审核岗的会计人员一个上午就只能办理完此人的业务,同时财务部门由于工作人员较少的限制而无法开设较多的、分散的报销审核窗口,只能集中在财务部门设置的三到四个报销审核窗口办理业务,现场报销审核接纳能力有限;再加上如果报账人员到审核窗口才现场整理报销单据,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报销等候的时间更长。
(4)规定多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为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质量,就必须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这是高校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资金报销支付又是高校资金管理的核心,是资金使用合理有效利用审核监督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要报销就必须按各项规定进行,规定一多,程序就多,手续就复杂,报账人员就感到“报账难”。如报销发票上开具项目是“办公用品”,按规定必须附上售货单位出具的办公用品清单并加盖发票专用章,并且在发票上要有经办人、验收人或证明人的签名,最后如果其金额超过1000元,还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或刷公务卡支付,不得使用现金。这就让不熟悉财务报销规定的经办人感觉太麻烦了,觉得真是“报账难”。
(5)拿钱难
由于高校对资金管理都有各种各样严格而完善的规定,导致报账人员在整理填写单据,找负责人签字,到报销大厅等候报销等耗费了较多时间,直到最终拿到报销的经费后才长舒一口气,觉得财务报账一个字“难”,真的“拿钱难”。
2.高校“报账难”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严格执法,据实核算
财务人员既是国家及学校财经法纪最忠实的执行者和守护者,也是教育资金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后盾,更是教育资金使用支付的最后一道牢固防线。因此在审核各项资金报销支付业务时,必须严格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进行,按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如实进行会计核算,任何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和非法票据都不能逃过财务人员的“火眼金睛”,从而导致相关报账人员无法报得资金或无法按其意愿支付款项,进而提出“报账难”的意见。如定额餐费发票上面清楚地写有“(盖章有效)”字样,即这类定额发票上面必须要有两个章:一个是“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另一个是收款单位“发票专用章或单位公章”。但大部分业务经办人取得此类发票时却不注意这一细节,导致在报销时才发现定额发票上面只有“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而没有收款单位“发票专用章或单位公章”,那这张发票在财务审核时自然就被剔除了,这样导致报账人员意见很大,把怨气发泄到财务上,就说“报账难”。
(2)规范更高,审核更严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高校会计核算越来越规范,财务审计、专项审计、收费检查等越来越严格,高校对各种发票等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真假发票的鉴别,支出报销单的填制,附件张数的填列,报销凭证的整理、粘贴与审核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同时对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签批手续的完备性以及项目资金的可用性等进行了严格的审核,真正做到了“三不办”,即“票据不规范不办理;手续不齐全不办理,依据不充足不办理”,一方面确保了学校资金的安全,保证了日常会计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却给报账人员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导致其多笔报销业务由于票据不规范,或手续不完备,或依据不充足而无法办理,从而提出了“报账难”的意见。 (3)财权下放,业务分散
高校财务管理始终坚持“一切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原则,强调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校、院财务管理改革,试行经费收支包干制,实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适当下放资金支配自主权,充分调动二级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又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如此一来,高校下属各学院在校内均是一个独立的预算单位,具有高度的经费支配自主权,各学院负责人均有权审批一定金额范围内的经费开支,高校下属的学院越多,业务就越分散,审批报销的工作量就越大,需要等待的时间就较长,从而导致“报账难”。
(4)规模大增,会计不增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扩大,教职工和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大,经济业务量更是猛增,并且核算要求越来越严,核算项目越来越细,但会计人员数量却一直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以云南某高校为例,在校生规模、教职工规模较10年前增加了一倍,但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只比10年前增加了1人(其中还包括临时工、人事代理人员),会计人员存量不足,增量不增,会计人数限制导致财务部门无法针对学校实际增设服务窗口,扩大服务范围,分散服务地点,现有会计人员都是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工作,使得会计人员工作压力更大,工作中只能应付日常报销业务,根本没有时间甚至没有精力开展业务学习与培训,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下降,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报销审核速度较慢。
(5)变动频繁,业务不熟
学校各学院经常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更换报账人员,而新的报账人员对财务报销规定和报销程序均是一知半解,特别是有些老师的科研课题经费因自己上课而委托学生帮忙办理报销业务,这些学生更是对学校财务报销规定和报销程序一窍不通,填什么样的单据和如何填不熟悉,找哪个领导签字不知道,按哪个程序办理不清楚,因此经常是到财务报销审核窗口现问现学,但还是出现票据粘贴不规范,报销手续不齐备等问题,使得其报销一笔业务少则化费二三个小时,多则化费一天时间,有的甚至化费四五天时间多次往返财务部门,从而感到“报账难”。
(6)技术陈旧,手段落后
在当代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非常及时的信息来满足管理,但会计人员使用的现有设备和技术比较陈旧,整体性能低下,经常出现故障,一旦停机维修就会降低工作效率,让办理业务的报账人员等待时间更长。同时报销审核的手段还停留在手工人眼状态,每一笔业务都需要审核会计逐字逐项仔细审阅、逐笔金额仔细计算、审核,并现场录入到账务系统中(录入系统需要化费较长时间,如果业务不熟,打字不快,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再加上会计人员若进行岗位轮换,新来的审核会计需要较长时间熟悉业务,审核和录入速度相对就更慢,从而导致报账人员等待的时间可能更长而感到“报账难”。
(7)预算控制,及时出账
为了防止超预算、无预算的情况,高校财务人员在审核报销单据的同时就须按规定将其信息录入到账务系统或预算系统中,实时监控项目资金余额。在录入时经常会出现项目资金余额不足支付,或无预算项目情况,这时就必须由报账人员找负责预算管理的老师要么追加预算,要么签字同意超支预算,但追加或超支预算按学校管理规定是很难一下子就能办到的。另外有时找负责人找不到,那就得再次去找,去等,这一来二去就耗费了报账人员较多的时间,导致其心情烦燥,意见较大,从而产生“报账难”。
(8)规定不熟,培训不搞
导致高校报账人员票据不合法,手续不齐全,报销单据填写不规范,以及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办完经费报销事宜的原因是报账人员对学校经费报销的各项规定、单据填写要求、经费报销流程等不熟悉,支付款项时对取得的票据是否合法,能不能报销根本无意识。导致这一情况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校根本没有针对学校财务报销各项规定和要求举办过任何培训、讲座,没有印发过任何宣传手册,报销指南等资料,导致不经常报销的教职工偶尔需要报销经费了,才来“摸石头过河”,试探摸索报账,这也是导致“报账难”的重要原因。
(9)领导难找,签字困难
除了属于报账人员本身的因素(如票据不合法、手续不齐备不给予办理)外,报销时领导签批是关键。按照规定报销任何一笔经费都必须有领导的审批(我校目前至少要有学院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审批),否则会计人员是不予审核报销的。但因会议多、公务多,各学院领导、财务领导经常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和公务活动,很难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等待报账人员的到来,这样就导致报账人员多次找领导审批未果的情况,有时找到领导审批了,到会计人员审核时却因票据不合法或手续不齐备而无法报销,从而把长期以来的怨气发泄到报销的最后一个环节“会计审核报销环节”,产生“报账难”。
3.解决高校“报账难”的建议与措施
要解决高校财务“报账难”问题,提高报账效率,缩短报销等待时间,平息教职工报销怨气,加大宣传培训是重点,减化审批手续是关键,改进技术手段是条件,增加会计人员是基础,做到“三熟”是捷径,领导坐台是亮点,提升综合素质是保障。
(1)加大宣传培训,着力解决报账人无财务报销意识
解决报账人员报销无头绪,无意识,走弯路的现状,加大财务报销规章制度、报销流程和报销要求等的宣传,常期开展报销培训班,培训财务规定,讲解票据知识,明确具体要求,提升实做能力,强化报销意识是解决高校“报账难”的重中之重。
首先,财务部门应当把学校当前正在执行的有关规章制度、报销流程、报销标准、报销要求、票据常识、真假票据鉴别方法与技巧、填单标准、填单要求与注意事项等统一归纳整理,制作标准样本,印制成册,印发成文,或长期挂在财务网络平台上,或置放于报账人员伸手可及的地方,或分发到报账人员手中,重点解决报账人员报销无标准、无参考、无样本,无查阅等“四无”现象。
其次,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部门要切实做到位,大力开展财务报销知识宣传活动,定期举办财务报销知识讲座,报销知识竞赛,报销知识辩论、报销知识征文等活动,并且建立财务报销信息交流平台(最简单也实用的就是建立一个财务报销交流的QQ群),及时发布各种财务规定和报销要求,交流报账心得体会,安排专人实时提供报账咨询等,着力解决报账人员无头绪、无意识状态,确实解决业务经办人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全面,行动上不到位的混沌状况。 最后,加大报销知识培训力度,定期举办财务报账人员培训班,并提供模拟实验,进行实做培训,着力解决单据填写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完备,报销要求不清楚,票据审核不过关等严重影响报账效率的问题。通过培训,不仅能让报账人员熟知财务报销规定、报销标准、报销程序、报销要求,还能让其自觉遵从并执行,真正达到“人人懂报销,个个守规定,报账不再难,财务是管家”的理想境界。
(2)减化审批手续,着力解决报销审批繁杂问题
减化报销审批手续是有效解决高校“报账难”的主要措施。笔者建议如下:
1)修订规章制度,减化审批手续。
高校应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其他规定,结合实际修订支出报销审批办法,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扩大审批权限(如一次性报销单笔或合计金额在五万元以内且属于年初预算内的,由各学院负责人审批后即可报销,而无须财务处负责人审批或分管校领导审批),优化审批流程,以期到达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报账工作效率的目的。
2)执行集中审批制度。
凡涉及需要校级领导、学校财务负责人审批的业务,由报账人员每周五下午5点前报送下周本部门领导审批同意的《资金使用申请表》(须以纸质形式)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预审并汇总后填制《资金使用申请汇总表》,然后报财务负责人审批,最后由其报分管校领导审批。会计审核岗位就依领导审批过的《资金使用申请汇总表》办理报销审核业务,无须报账人员每一笔业务都要找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把报账人员找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的事项转移到财务部门,签一次字就能完成一周的审批。这种做法既能有效减轻报账人员的工作负担,又能让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减少签字审批数量,更能让学校领导、财务负责人和财务部门清楚下周资金使用需求,有计划地安排使用每项资金笔者建议的《资金申请表》及《资金使用申请汇总表》格式如下:
3)执行授权审批制度。
为有效减少校领导报销审核签字的工作量,解放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统筹和管理学校事务,执行授权审批制度不失为一项最为有效的措施。即凡是年初财务预算已经安排的项目和资金,一项业务一次使用或支付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含单笔金额或多笔金额合计),由学校授权财务负责人审批,无须校领导在每笔报销单上审批,这既大大减少了校领导审批签字的工作量,又大大方便了各业务发生部门报销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3)改进技术手段,着力解决财务报销硬件限制
要解决当前财务报销审核仍停留在手工人眼的状态,更新财务设备,改进技术手段,实行网上预约报账、无现金报账、无纸化报账是当前各高校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措施。
首先,更新财务部门较为陈旧、落后的财务设备,提高设备运行速度,避免因设备运行速度较慢、经常停机维修等导致报账人久等的不良情况;改善办公环境,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报销大厅,给到大厅报账的人员一种安静、祥和、高雅、贵宾的氛围,避免导致报账人员心情紧张的“门难进,脸难看,账难报,钱难拿”的“四难”情况。
其次,改进技术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使用网上预约报账、无现金报账系统,实现网上审批审核。报账人员在网上审核通过后可根据需要预约报销时间,并在约定时间到报销大厅办理报销业务,无需排队,直接办理,方便快捷,彻底解决找审批人“签字难”问题。
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网络优势,实行无纸化报账。报账人把需要报账的单据扫描到财务报销系统中,在网上先由本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再转到财务负责人审批签字(需要分管校领导、校长、书记审批的,由财务负责人转批),最后转到会计审核岗位,由其在网上审核“票据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和项目经费的可用性”,审核通过后即可通过网上银行、POS机、转入公务卡、酬金卡等形式将其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上,无须报账人员多次找领导、多次到财务部门,全面实现办公室办公一体化。为避免业务经办部门多次扫描重复报账问题,以及票据合法性问题,各部门已报账纸质单据必须按月整理,定日交财务部门,由其负责装订整理入档,同时学校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抽调精干人员定期到各部门实地检查,指导,促进各部门规范报账手续,严格内部控制,有效使用教育资金,确实解决高校“报账难”问题。
(4)做到“三熟”,着力解决报销审批无知状态
有效解决 “报账难”的关键措施是报账人员必须做到 “三熟”,即熟悉报账规定和要求,熟悉报账流程和审批环节,熟悉审批签字领导。
首先,熟悉报账规定和要求。报账人员只有熟悉学校的报账规定和要求,才能明白什么票据可以报销,按什么标准报销,到什么地方去报销,报销时需要填写什么样的单据,如何填写单据,后附票据如何粘贴等会计基础规范,彻底解决票据不规范、不合法等而返工现象。
其次,熟悉报账流程和审批环节。报账人员只有熟悉报账流程和审批环节,才能清楚知道学校财务报销流程:
知道了这个报销流程,才能清楚下一步工作内容,才能顺利完成报销工作。
最后,熟悉审批签字领导。决定经费支出能否报销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领导审批签字。因此清楚什么样的业务在哪个环节需要哪个领导审批签字和熟悉审批签字领导是解决“报账难”的最有效的捷径。
(5)领导定点坐台,着力解决签字难问题
“报账难”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找领导“签字难”,因此高校报账审批签字领导应当每周固定一至两天专门坐在办公室或报账大厅为报账人员报账审批签字(这个固定的时间应当让所有需要报账的人员知道),彻底解决报账人员找领导找不到而多次往返的情况。
(6)增加会计人员,着力解决服务容量限制问题
有效解决高校“报账难”问题的基础是增加会计人员数量,增设和分散报销审核窗口。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再熟练的审核会计也无法应付成百上千份单据(每一份单据都要靠人眼手脑仔细审核,鉴别,计算,核对等),因此高校安排岗位和人员时应当向财务部门倾斜,优先增加会计人员数量,这样才能让财务部门增设和分散更多的报销审核窗口,甚至可以上门服务,把集中拥堵的报账人员分散开来,从而彻底解决报账排队等候现象。
(7)提升综合素质,着力解决等候久返工多问题
高校应当加强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注意交流语气,实行服务承诺和挂牌上岗,使用审核会计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仪,定期对审核会计从考勤纪律、工作业绩、服务评价,监督检查结果等四个方面开展综合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我工作,我快乐;我多干,我多得”的工作氛围,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道德高尚,业务全面的高素质会计队伍,有效解决报账等候久返工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