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彭,男,7岁,江西吉水人,二年级时从苏州相城转来的。刚来几天,我们几个任课老师就发现:小彭好动,非常贪玩。上课时,他从不认真听讲,非常自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会儿钻到课桌下,一会儿又爬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课间活动时,手里常常喜欢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提到作业,更令人生气,再少的作业都要拖到晚学后老师看着才完成,家庭作业几乎是天天不完成。作业本上写的字没有一个像样的,错字别字无处不在,从不自主订正。每次默写都是不及格。他的卫生意识淡薄,个人卫生较差。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只当耳旁风,一会儿就忘了。其父母都在西新幸运公司上班,拿他父母的话说:他们很忙,一天下来也很累,根本不想去管孩子。
根据观察和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现状,小彭属于不良习惯造成的学习适应障碍,导致他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家所不喜欢的“特殊学生”。
根据小彭的情况,我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
1换角度去衡量和评价
首先对小彭进行细心的观察,学校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课堂上、活动中的表现,对同学、老师的态度,语言交流的情况等等,不给他预先定位,换位后用儿童的视角改变心态去看,发现小彭偶尔也有一些闪光点:教室的地面上有张废纸,老师刚一开口,他就主动捡掉了,表扬了一下,脸上就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作业本找不到,老师询问的时候不撒谎,坦然承认;别的同学游戏时,他去捣乱……种种迹象表明:小彭的内心是很孤独的,他的某些行为属于无意识的,是长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致。相信,只要细心诱导,他也会改变的。
2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为了对小彭进行引导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长进行沟通。先是电话联系,一开始家长并不是很配合,认为他们的孩子就这样,不知道怎样配合。随后,我几次来到他家家访,发现他们吃住在一间屋里,孩子在窗边写作业,爸爸在一旁打电脑、玩游戏。于是,我耐心地和其父母谈,要求家长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应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不要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但家长的回答是:为了生活,要工作,没办法做到。因此我又向家长提议,放学后帮其托管小彭,希望家长晚些再抽时间来接孩子,让老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个月以后,家长开始配合老师对小彭进行思想、心灵的交流:小彭弄坏了同桌的卷笔刀,母亲没有责打,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买卷笔刀,并跟孩子讲道理,让其知道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小彭弄丢了《语文补充习题》,电话联系其爸爸,让爸爸去新华书店帮助购买。就这样,家长对小彭多教育少打骂,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陌生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我在与其家长谈话时,要求家长重视孩子思想品质的发展,鼓励他多与积极上进的同学交往,严格控制物质上的刺激,多与学校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
3耐心交谈,真诚感化
耐心交谈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小彭的一举一动,除了定期找他谈心,我还像一位唠叨的母亲一样去时刻关注他,让他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如:进校不向老师问好,提醒他;不注意卫生进行批评;衣服没穿好,帮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赶紧拉他起来,看看是否伤到;在教室里打闹,在校园里奔跑,就给他讲不注意安全的危险,让他知道这样做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心中产生害怕之意……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改正缺点。只要有点滴小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还经常给他讲一些伟人努力学习的故事,帮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自信。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他对我开始信任并依赖,当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老师会更喜欢的。”等等时,他开始学会了自控。
4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信,纠正行为。
我引导班中的小伙伴多看小彭的闪光点,为他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特意安排一个自控力较强、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的小李做他的同桌。这样,当他课堂上坐不住时及时提醒他,学习上有困难时,能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让他逐步感受到交好朋友的快乐,帮助他学会与人交往。
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当他答对了,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让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会很棒的。课后,我手把手教他学写字,当他也能模仿着把一个字写正确时告诉他老师有多高兴,相信他一定能战胜困难,把学习成绩赶上去。慢慢地,小彭在课堂上能坐得住了,偶尔也能主动地完成作业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情感交流后,小彭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课堂上虽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但已经不再下位,影响其他同学;文明习惯也初步形成,见了老师会主动问好;教室里、走廊上、操场上……只要看见垃圾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排队做操、进食堂用餐都不会再在队伍里乱跑乱撞;课间活动不会再去和同学打闹;对老师的口头提醒能及时改正,虽有反复,但有一定自我约束力了。小彭的改变让我感到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
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对待特殊学生,我们教师只有换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做到耐心交谈,真诚感化,跟其父母经常沟通,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根据观察和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现状,小彭属于不良习惯造成的学习适应障碍,导致他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家所不喜欢的“特殊学生”。
根据小彭的情况,我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
1换角度去衡量和评价
首先对小彭进行细心的观察,学校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课堂上、活动中的表现,对同学、老师的态度,语言交流的情况等等,不给他预先定位,换位后用儿童的视角改变心态去看,发现小彭偶尔也有一些闪光点:教室的地面上有张废纸,老师刚一开口,他就主动捡掉了,表扬了一下,脸上就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作业本找不到,老师询问的时候不撒谎,坦然承认;别的同学游戏时,他去捣乱……种种迹象表明:小彭的内心是很孤独的,他的某些行为属于无意识的,是长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致。相信,只要细心诱导,他也会改变的。
2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为了对小彭进行引导和教育,我首先和家长进行沟通。先是电话联系,一开始家长并不是很配合,认为他们的孩子就这样,不知道怎样配合。随后,我几次来到他家家访,发现他们吃住在一间屋里,孩子在窗边写作业,爸爸在一旁打电脑、玩游戏。于是,我耐心地和其父母谈,要求家长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应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不要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但家长的回答是:为了生活,要工作,没办法做到。因此我又向家长提议,放学后帮其托管小彭,希望家长晚些再抽时间来接孩子,让老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个月以后,家长开始配合老师对小彭进行思想、心灵的交流:小彭弄坏了同桌的卷笔刀,母亲没有责打,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买卷笔刀,并跟孩子讲道理,让其知道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小彭弄丢了《语文补充习题》,电话联系其爸爸,让爸爸去新华书店帮助购买。就这样,家长对小彭多教育少打骂,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陌生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我在与其家长谈话时,要求家长重视孩子思想品质的发展,鼓励他多与积极上进的同学交往,严格控制物质上的刺激,多与学校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
3耐心交谈,真诚感化
耐心交谈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学习生活中密切关注小彭的一举一动,除了定期找他谈心,我还像一位唠叨的母亲一样去时刻关注他,让他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如:进校不向老师问好,提醒他;不注意卫生进行批评;衣服没穿好,帮其整理好;走廊奔跑摔倒了,赶紧拉他起来,看看是否伤到;在教室里打闹,在校园里奔跑,就给他讲不注意安全的危险,让他知道这样做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心中产生害怕之意……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改正缺点。只要有点滴小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还经常给他讲一些伟人努力学习的故事,帮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自信。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他对我开始信任并依赖,当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老师会更喜欢的。”等等时,他开始学会了自控。
4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信,纠正行为。
我引导班中的小伙伴多看小彭的闪光点,为他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特意安排一个自控力较强、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的小李做他的同桌。这样,当他课堂上坐不住时及时提醒他,学习上有困难时,能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让他逐步感受到交好朋友的快乐,帮助他学会与人交往。
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当他答对了,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让他知道只要努力,他也会很棒的。课后,我手把手教他学写字,当他也能模仿着把一个字写正确时告诉他老师有多高兴,相信他一定能战胜困难,把学习成绩赶上去。慢慢地,小彭在课堂上能坐得住了,偶尔也能主动地完成作业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情感交流后,小彭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课堂上虽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但已经不再下位,影响其他同学;文明习惯也初步形成,见了老师会主动问好;教室里、走廊上、操场上……只要看见垃圾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排队做操、进食堂用餐都不会再在队伍里乱跑乱撞;课间活动不会再去和同学打闹;对老师的口头提醒能及时改正,虽有反复,但有一定自我约束力了。小彭的改变让我感到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
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对待特殊学生,我们教师只有换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做到耐心交谈,真诚感化,跟其父母经常沟通,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