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体已步入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数学课上,教师恰当地运用多种电教媒体,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成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教师也就拿到了教学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公顷的认识”时,“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很难把现实生活中的1公顷的大小呈现给学生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刚上课时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我的“见面礼”——谷歌卫星地图。当一出现美丽的旋转着的地球,孩子们惊叫了起来,随着一步一步地搜索,电子卫星地图上出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城市、我们的学校、学校周围的小区,所有的路和建筑物在地图上都标的清清楚楚,孩子们欢呼了起来,那惊奇和欢乐的笑声填满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溢出了教室……看着孩子们这么开心,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的快乐,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的愿望吗?
二、展示过程,增强示范
数学教学,教师的讲解示范很重要。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位学生,往往只是较近的学生能观察到老师示范的细节,而较远的学生对老师的示范感到模糊,有的学生根本观察不到,教师的讲解自然也成了白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课前把示范操作的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突出过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把测量圆的方法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不仅能仔细观察,而且能准确地掌握要领,领会得更深刻。
三、突出关键,化解难点
教学的关键表现在一是抓教学重点,它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本质的学习内容。由于重点知识具有共性和概括性,所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迁移。抓教学重点,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抓纲带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抓教学难点,难点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时,教师用微机先演示长方体的模型,再把它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着上红色、黄色、蓝色,然后分别移动至下面、后面、左面,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揭示出“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上下方向的一条棱旋转,揭示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水平方向的四条棱相等,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也相等,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四、重现想象,帮助理解
教学中,有些解释纯粹用语言来描述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尤其是某些想象的内容只凭借语言的描述更是无法让人领会,这种情况如果用课件来重现这种想象,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设计了一组“小动物们的车轮”:小熊骑椭圆形车轮做成的车子的行进情景和小兔骑圆形车轮做成的车子行进的情景。优美的音乐、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对“车轮一定要做成圆形”的这一结论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放大处理,解决争论
课堂上,往往出现孩子们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不能相互说服对方。有些时候即使教师作了解释,但孩子们还是为此纠结,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长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四根小棒,要求学生任选三根小棒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操作后,对选用的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各执己见。这个时候,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把这三根小棒进行放大,慢慢地把4厘米和6厘米两根小棒向10厘米长的这根小棒靠拢,最终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无法拼成一个三角形,从而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电化教育媒体在数学中的独特作用之多是有目共睹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教师也就拿到了教学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公顷的认识”时,“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很难把现实生活中的1公顷的大小呈现给学生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刚上课时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我的“见面礼”——谷歌卫星地图。当一出现美丽的旋转着的地球,孩子们惊叫了起来,随着一步一步地搜索,电子卫星地图上出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城市、我们的学校、学校周围的小区,所有的路和建筑物在地图上都标的清清楚楚,孩子们欢呼了起来,那惊奇和欢乐的笑声填满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溢出了教室……看着孩子们这么开心,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的快乐,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的愿望吗?
二、展示过程,增强示范
数学教学,教师的讲解示范很重要。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位学生,往往只是较近的学生能观察到老师示范的细节,而较远的学生对老师的示范感到模糊,有的学生根本观察不到,教师的讲解自然也成了白讲,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课前把示范操作的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突出过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把测量圆的方法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不仅能仔细观察,而且能准确地掌握要领,领会得更深刻。
三、突出关键,化解难点
教学的关键表现在一是抓教学重点,它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本质的学习内容。由于重点知识具有共性和概括性,所以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迁移。抓教学重点,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抓纲带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抓教学难点,难点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时,教师用微机先演示长方体的模型,再把它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着上红色、黄色、蓝色,然后分别移动至下面、后面、左面,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揭示出“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上下方向的一条棱旋转,揭示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水平方向的四条棱相等,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也相等,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四、重现想象,帮助理解
教学中,有些解释纯粹用语言来描述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尤其是某些想象的内容只凭借语言的描述更是无法让人领会,这种情况如果用课件来重现这种想象,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设计了一组“小动物们的车轮”:小熊骑椭圆形车轮做成的车子的行进情景和小兔骑圆形车轮做成的车子行进的情景。优美的音乐、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对“车轮一定要做成圆形”的这一结论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放大处理,解决争论
课堂上,往往出现孩子们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不能相互说服对方。有些时候即使教师作了解释,但孩子们还是为此纠结,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长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四根小棒,要求学生任选三根小棒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操作后,对选用的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各执己见。这个时候,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把这三根小棒进行放大,慢慢地把4厘米和6厘米两根小棒向10厘米长的这根小棒靠拢,最终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无法拼成一个三角形,从而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电化教育媒体在数学中的独特作用之多是有目共睹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