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只要“一瓶一钵”足矣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t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语文老师要花大力气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清代著名学者彭端淑曾讲过一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四川边境有一贫一富两个和尚,他们都想去东海。富和尚有钱想雇大船东下而去,结果几年过去还只是个愿望罢了。而穷和尚只带着一瓶一钵,想去就去,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从东海平安回来了,让富和尚很吃惊。富和尚始终不明白带着一瓶一钵的穷和尚是怎么到东海的?究其实,这件事的奥妙之处就在于穷和尚能轻装上阵,没有累赘——行动上、思想上都很轻松自如,非常方便;富和尚却刚好相反。由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不禁会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可借鉴于此,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去掉不必要的包袱,让学生只带着“瓶钵”——笔和书本去学习,这有利于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精化、素质的提高。
  语文这门学科,仅那些字、词、句、篇章、结构、修辞等等,就够多了,还有那听、说、读、写的培养,可谓包罗万象,学不胜学。而传统的教学一般单纯地灌输知识,采用填鸭式,搞题海战术,以考带练,以练带讲。这样,学生只能埋头于作业、题库之中,负担很重,众多的作业本、相类似的练习册,不同的考试卷,几乎是相同的题目,还要让学生一做再做,这不是让学生背“大船”去东海吗?如此下去,学生不但知识得不到巩固,相反,渐渐地可发现学生不想读书了,原先的想巩固一下知识的做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这种做法有待商榷、改进和提高,更有待去推陈出新,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关系到我们能否从传统教学的旧观念中冲出来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面去努力。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语文教学在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教学的成败决定于老师的教育观,决定于老师的素质高低,所以要想上好课,必须让老师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新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人看待,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要想使学生成才,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1.把作业放在课堂上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上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尽量把作业解决在课堂之中,作业量要少,并精益求精。做一些典型性的题目或者作业归成几个类,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学生会自觉自愿去完成,或干脆让学生按自己所需要留作业,并引导一下,提高学的能力和学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轻装上阵,充分发挥“一瓶一钵”的作用,才会让学生轻松地登上知识高峰。
  2.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消除心理疲劳,调节因重复学习带来的生理疲劳,淡化情绪生活中的焦虑水平,恢复心理平衡,那么就看你语文老师如何去培养,如何去激发学生兴趣了。语文课往往是文质兼美的,教师可利用教材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的因素,再加上形象生动地讲解,富有趣味性的独特的方法来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盎然成趣,轻而易举地结束全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3.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作为老师必须教学生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找到了学习语文的金钥匙。那么,课外的读书笔记、语文资料的搜集,他会自觉地按需要去做。一个人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便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自然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了。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投入到实践中去。学生要学会从语文教学中吸取养分,把目光投向大潮涌动、异彩纷呈的世界,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学校、社会和课本应该一体化。现在所谓的人才应该是高素质的适应社会的人才,如果不和社会打交道,怎么会知道社会?
  再次,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把知识艺术化。这是一种更有意义的方法。鉴于语文学科的本身,也可减轻学生的负担。语文也是一种生活,有人曾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谁不生活?对于什么是生活,可能有很多人理解不深,生活是酸甜苦辣,生活是花前月下,还是奔走颠簸,安闲享清福等等,都可能是,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又是杂乱无章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杂乱无章的生活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艺术化的结果。艺术是一种美,是一种愉悦身心的因素,它能提高一个人的审美感,也能熏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吸引学生乐于其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积累知识。因此,引导学生把生活艺术化,可以减轻学生无谓的负担。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是艺术,它是引导学生走向美的殿堂,自然要从那单调枯燥乏味中走出来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他文献
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与反思四十年来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得失,必定是音乐界本年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着“历史观照”“国际视野”尤其是“理论驱动”的切入点,由上海音乐学院发起,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茱莉亚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于1月22日至23日在纽约联合举行了“中国当代音乐中的理论与实践:中美交叉视角”学术研讨会。三十年前的1988年,中国“新潮”音乐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周文中
当面对一场陌生的当代器乐音乐会,我们能听到什么?这样的叩问,对于尚处于经典化构建过程中的现代音乐欣赏来说是不陌生的。尤其当执笔者尚不出名,没有更多作品或背景资料可作旁注时,问题就显得愈发无法回避。  对此,已经举办九届、历经十一个年头的上海音乐学院“百川奖”作曲比赛颁奖音乐会可谓一个充满挑战的绝佳沙盘。比赛要求参赛者在笛子(含箫)、琵琶、二胡、钢琴及小/中/大/倍大提琴中任选3—9件,创作中西混合
摘要:艺术风格的发展多种多样,民族风格可以说是其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定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且体现了一定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孕育了的本民族的艺术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很好地反映于其民族的艺术作品中,使我们能更好地去了解它、认识它。  关键词:风格 艺术风格 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音乐    “风格”一词作为一个常用词语,频频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希腊,其最初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来把写字
2011年12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板胡音乐周——暨艺术院校板胡教材建设研讨会及新作品音乐会”在京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板胡音乐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汇集了全国三十余所艺术院团,从事板胡艺术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师生的一次盛会。  音乐周系列活动安排得丰富而紧凑,隆重的开幕式吸引了全国众多音乐界知名专家的关注。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院长、中央民族乐团席强团长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些有效的交际情境,来引起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其交际情感,从而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让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学会“说话”。  关键词:低年级;口语交际;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9-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
百多年前(1902),我祖父的兄长沈心工先生①,为寻求中华民族的富国强民之道,曾经来到这里——位于东京牛込区的弘文书院②。不过先生选择的救国之道是“教育”,而不是“革命”。他认定要救国,就要“从三尺童子教起”③。先生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学堂乐歌”。他看中了这种歌曲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它们既能振奋民心,又特别适合于作为向孩子们灌输科学、民主思想的依托。他在东京中国留学生中发起成立了“音乐讲
摘要:我们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语文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心理;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需要实质就是创新。  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
2008年10月25日至28日,“2008‘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音乐创作论坛”在浙江丽水市举行。论坛由《音乐生活》杂志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等单位主办,《人民音乐》、《歌曲》、《儿童音乐》等12家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曲家、词作家、音乐理论家、音乐编辑家、音乐活动家及有关人士80余人出席了会议。  怀着对我国儿童音乐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代表们以饱满的热情
摘要:本文通过发挥人格魅力、利用言语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运用灵活恰当多样的评价、注意技巧的差异等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教学;四学    一、发挥人格魅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愿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年龄较小,注意力往往受到兴趣的影响,他们一旦对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自觉地去学习。
一、缘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深夜重温韩庭贵先生演奏的筝曲《鸿雁夜啼》不仅潸然泪下,不知何如。《鸿雁夜啼》原是山东传统大板筝曲,属大板第二①,其曲目内容的描述的是一只离群的大雁寻觅同伴的凄凉情景。而此曲改编于1979年,“文革”期间韩庭贵体味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而“文革”结束后他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就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心情下,韩庭贵一改他以前的热情、泼辣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