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事关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推进步伐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实地走访、培训反馈等形式,就深入推进余杭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展开专题调研,重点分析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一、余杭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 农村实用人才结构
目前,全区入库(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9495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人口42.5万人的4.6%。其中,①人才从业结构:在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库26类从业类型的结构状况中,种植能手比例最大,占总量的29.4%;其次是复合型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养殖能手,分别占总量的14.2%、13.5%、13.4%;肥料配方师、能工巧匠、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最少,共计4人。②人才年龄结构:41~50岁的最多,占总量的40.6%;其次是51~60岁,占总量的28%;61岁及以上占总量的8.1%;31~40岁占总量的16%;30岁及以下的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7.3%。③人才性别结构:男性占总量的77.6%,是女性的3.5倍。
2. 农村实用人才层次
从农村实用人才级别分析,市级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3.2%;区级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20.9%;镇级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75.8%。从实用人才文化层次分析,小学文化程度或未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总量的20.8%;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占总量的51.4%;其次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分别占总量的19.2%、6.6%;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总量的2%。
3. 农村实用人才成才渠道
从农村实用人才成才方式统计分析,通过代际或师承成才的占总量的6%,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才的占总量的24.6%,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成才的占总量的14.7%,通过自学或其他渠道成才的占总量的69%。从实用人才技术职称统计分析,具有农民职称占总量的9.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总量的7.3%。
二、余杭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余杭区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着老化、弱化、退化的“三化”现象。一是年龄结构老化,50岁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占人才总量的36%;二是文化程度弱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学历层次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人才总量的72%;三是性别结构不均,女性人才比例小,只占人才总量的22%;四是镇街人才数量不平衡,有的镇街人才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超过12%,有的镇街人才比例还不到3%。
2.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够稳定
一是技能经验不稳定。据统计,通过代际或师承、自学等其他自然成长途径成才的农村实用人才多达1.4万人,占总量的75%,高中以上学历的还不到总量的28%,大学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技能经验不够稳定。二是技能提升渠道受限。由于农村实用人才人员分散、种类繁多,培训课程的设置一时难以达到所有实用人才的需要,专门培训多停留在对种养等专业的培训上,使农村实用人才在涉及产业发展前景问题上站不高、看不远。三是涉足产业不稳定。受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产业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所处领域不能有较持久的发展,如某农村实用人才在养殖业打拼了几年,见形势不佳或技术更新不够,便选择放弃或转行,因而其就业和涉足产业都具有不稳定性。
3. 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主动纳管的积极性不高。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体系等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彰、奖励也没有形成制度,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更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资金、荣誉等激励措施,致使农村实用人才主动纳管的极少,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创办经济实体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待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难以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发挥的平台。同时,部分实用人才小农意识重,不愿把自己的“绝活”外传,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少数,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经费投入不足。管理经费不足,镇、村两级均没有单列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经费,使很多调查和培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科技经费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申报科技试验项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经费难度很大,阻碍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人均经费仅15.4元,这部分经费要办好高质量、高科技、高水准的培训班,如履薄冰,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 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重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与其他人才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待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形成和健全区、镇(街)、村三级网络管理模式,由区委组织部门牵头,区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镇(街)党委(党工委)、村级党组织具体抓落实,做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二要转变人才观念,形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氛围。不仅要重视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怀有传统技术、祖传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更新观念,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创设使农村实用人才安心扎根农村、奋发进取的“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技术专长,卓有成效地服务农村、建设农村。 三要落实工作责任,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有序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面广量大、专业性强,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制度化,明确工作职责,实行部门责任制,成立工作小组,启动农村实用人才选育方案,对所属农村实用人才有较为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主动组织、服务和培养,逐步形成具有余杭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服务、考核评估体系和“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
2. 逐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
一要完善选拔标准,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优化。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选拔范围、基本条件、选拔认定程序等选拔标准进行选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认定的规范管理,完善余杭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标准,真正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具有一定的技术专长或产业规模,创业创新意愿强烈,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实用人才,不断充实和壮大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二要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技能提升。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根据实用人才类别、文化技能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如开展各类“行业状元”大比武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聘请各类专家、教授,开展培训活动;根据实际需要,经常性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巡回辅导;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考察;通过实训基地结对帮扶、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实用人才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
三要健全激励制度,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定期表彰制度,每年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群众共同致富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评定制度,并且要评有所用;对年满30年的种养殖行家给予适当养老金补助;对那些年纪轻、素质较高、业绩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除纳入“三培养”工程外,还应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业协会负责人,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带动力、辐射力。
3. 全面引导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集聚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有序发展。政府要注意考虑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在土地流转、资金筹措、证件办理、技术攻关、税收优惠等方面享受优先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和推广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生活待遇、事业平台、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激励和保障政策。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的落实,区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奖励、技术和信息支持等;区级各部门在申报、审批、考核项目等过程中,对农村实用人才项目和农村实用人才主持的项目要优先安排;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社会多方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
三要强化典型引导,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激情发展。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典型事例,如技术能人沈要刚、经营能人李生龙、农民致富带头人郑宏广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专门召开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他们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发展文明乡风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荣誉感,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者加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来,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加大培育力度,打造真正具有余杭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真正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汤 秋
一、余杭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 农村实用人才结构
目前,全区入库(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9495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人口42.5万人的4.6%。其中,①人才从业结构:在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库26类从业类型的结构状况中,种植能手比例最大,占总量的29.4%;其次是复合型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养殖能手,分别占总量的14.2%、13.5%、13.4%;肥料配方师、能工巧匠、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最少,共计4人。②人才年龄结构:41~50岁的最多,占总量的40.6%;其次是51~60岁,占总量的28%;61岁及以上占总量的8.1%;31~40岁占总量的16%;30岁及以下的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7.3%。③人才性别结构:男性占总量的77.6%,是女性的3.5倍。
2. 农村实用人才层次
从农村实用人才级别分析,市级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3.2%;区级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20.9%;镇级农村实用人才占总量的75.8%。从实用人才文化层次分析,小学文化程度或未达到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总量的20.8%;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占总量的51.4%;其次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分别占总量的19.2%、6.6%;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总量的2%。
3. 农村实用人才成才渠道
从农村实用人才成才方式统计分析,通过代际或师承成才的占总量的6%,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才的占总量的24.6%,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成才的占总量的14.7%,通过自学或其他渠道成才的占总量的69%。从实用人才技术职称统计分析,具有农民职称占总量的9.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总量的7.3%。
二、余杭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余杭区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着老化、弱化、退化的“三化”现象。一是年龄结构老化,50岁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占人才总量的36%;二是文化程度弱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学历层次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人才总量的72%;三是性别结构不均,女性人才比例小,只占人才总量的22%;四是镇街人才数量不平衡,有的镇街人才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超过12%,有的镇街人才比例还不到3%。
2.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够稳定
一是技能经验不稳定。据统计,通过代际或师承、自学等其他自然成长途径成才的农村实用人才多达1.4万人,占总量的75%,高中以上学历的还不到总量的28%,大学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技能经验不够稳定。二是技能提升渠道受限。由于农村实用人才人员分散、种类繁多,培训课程的设置一时难以达到所有实用人才的需要,专门培训多停留在对种养等专业的培训上,使农村实用人才在涉及产业发展前景问题上站不高、看不远。三是涉足产业不稳定。受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产业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所处领域不能有较持久的发展,如某农村实用人才在养殖业打拼了几年,见形势不佳或技术更新不够,便选择放弃或转行,因而其就业和涉足产业都具有不稳定性。
3. 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主动纳管的积极性不高。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体系等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彰、奖励也没有形成制度,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更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资金、荣誉等激励措施,致使农村实用人才主动纳管的极少,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创办经济实体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待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难以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发挥的平台。同时,部分实用人才小农意识重,不愿把自己的“绝活”外传,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少数,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经费投入不足。管理经费不足,镇、村两级均没有单列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经费,使很多调查和培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科技经费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申报科技试验项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经费难度很大,阻碍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人均经费仅15.4元,这部分经费要办好高质量、高科技、高水准的培训班,如履薄冰,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 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重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与其他人才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待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形成和健全区、镇(街)、村三级网络管理模式,由区委组织部门牵头,区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镇(街)党委(党工委)、村级党组织具体抓落实,做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二要转变人才观念,形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氛围。不仅要重视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怀有传统技术、祖传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带头更新观念,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创设使农村实用人才安心扎根农村、奋发进取的“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技术专长,卓有成效地服务农村、建设农村。 三要落实工作责任,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有序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面广量大、专业性强,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制度化,明确工作职责,实行部门责任制,成立工作小组,启动农村实用人才选育方案,对所属农村实用人才有较为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主动组织、服务和培养,逐步形成具有余杭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服务、考核评估体系和“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
2. 逐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
一要完善选拔标准,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优化。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选拔范围、基本条件、选拔认定程序等选拔标准进行选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选拔认定的规范管理,完善余杭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标准,真正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具有一定的技术专长或产业规模,创业创新意愿强烈,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实用人才,不断充实和壮大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二要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技能提升。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根据实用人才类别、文化技能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如开展各类“行业状元”大比武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聘请各类专家、教授,开展培训活动;根据实际需要,经常性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巡回辅导;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考察;通过实训基地结对帮扶、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实用人才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
三要健全激励制度,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定期表彰制度,每年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群众共同致富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评定制度,并且要评有所用;对年满30年的种养殖行家给予适当养老金补助;对那些年纪轻、素质较高、业绩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除纳入“三培养”工程外,还应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业协会负责人,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带动力、辐射力。
3. 全面引导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集聚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有序发展。政府要注意考虑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在土地流转、资金筹措、证件办理、技术攻关、税收优惠等方面享受优先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和推广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生活待遇、事业平台、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激励和保障政策。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的落实,区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奖励、技术和信息支持等;区级各部门在申报、审批、考核项目等过程中,对农村实用人才项目和农村实用人才主持的项目要优先安排;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社会多方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投资体系。
三要强化典型引导,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激情发展。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典型事例,如技术能人沈要刚、经营能人李生龙、农民致富带头人郑宏广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专门召开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他们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发展文明乡风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荣誉感,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者加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来,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加大培育力度,打造真正具有余杭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真正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汤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