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是针对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并制作一个简短但又相对完整的教学视频,符合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心理特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精心设计同步微课。那么如何进行古诗文微课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不同的古诗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这就决定了微课设计的内容和使用的时机也要有所不同。笔者结合自己的古诗文教学实践,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微课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妙用。
一、“凡事预则立”——预习掌握写作背景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深入预习的话,就很难随着教师一同走入诗人创作的情境,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无法有效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古诗文教学中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尤为重要,但这些知识教学如果都在课堂上呈现,势必减少教师在重点和难点上花费的时间。有了微课,学生们就可以在预习环节学习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中的“千秋雪”和“万里船”,学生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千年不化的积雪”和“行了万里的船”上,是不能体会诗人杜甫的情感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通过微课视频进行有效预习,教师的微课学习任务单可以这样设计:
一、学习目标
了解《绝句》的写作背景。
二、学习资源
《绝句》微课视频。
三、学习方法
1.观看视频。
2.学会思考,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四、学习任务
1.预习《绝句》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了解古诗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试着想一想“万里船”是“开往东吴的船”还是“从东吴来的船”。
五、学习困惑
这样,学生观看了微课,就知道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不得不避往梓州(在今四川省绵阳市),直到公元764年,好朋友严武推荐他为节度使署中参谋。这首诗就是他在成都草堂接获任命书,正准备去赴任,心潮澎湃有感而发的即景小诗。再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任务单问题引导,学生就明白了这个“万里船”,不是真正的一条船,而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准确地说,那“泊”着的“万里船”是一条憧憬着未来的“心船”。这样,通过寫作背景的介绍和解读,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教学难点“万里船”的意思,体会杜甫当时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和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
二、“单丝不成线”——交流吟诵悟诗情
1.合作交流悟诗情。古诗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诗句意思的讲解上,还要让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这一环节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字面的意思领略诗人的情感呢?借助微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分小组交流,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再适当点拨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时,为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课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卢纶的感情。
二、学习资源
《塞下曲》微课视频。
三、学习方法
1.观看视频。
2.学会思考,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学习任务
1.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五、合作探究的问题
将士们有没有追上逃跑的单于呢?
预设的问题是:“将士们有没有追上逃跑的单于呢?”在交流学习环节,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有的学生说,追上了单于并且他们还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来把单于活捉了;有的学生说,没有追上,因为雪太大了,把“弓刀”都覆盖了;还有的学生说,单于因为雪大找不到路,没有跑掉,将士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单于捉到了。合作、探究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了解了诗的内容,走进了诗的情境,很自然地体会到将士们不怕辛苦、英勇无畏的精神。
2.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体悟诗情。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诵读是很重要的,古诗文的韵味是读出来的,正所谓“吟哦不辍,废寝忘食”。诵读是感悟品味古诗文的前提,为了更好地体会诗情,在交流、合作、探究环节结束后,教师还要相机引导学生朗读,精心设计配乐朗诵微课。从古诗文的平仄、节奏、停顿,以及诗人在古诗文中抒发的情感等方面细心加以指导。
教学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将士们追击单于的英勇无畏,教师可以利用“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则,精心制作好一段配乐吟诵微课。学生听完吟诵后,教师相机提问:“同学们,细心的你们一定会发现,老师在吟诵时每句最后一个字音读得很长,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把“高”读长,从中可以感受到天空的高远;把“逃”读长,仿佛看到了单于狼狈逃跑的样子;把“逐”读长,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奋力追赶的样子;把“刀”读长,让人看到了弯刀上布满了白雪的样子。学生在交流感受的同时,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就清晰可感了。教师再让学生也照着这个样子配乐吟诵,他们沉浸其中,不仅体悟了诗情,更学会了一种朗读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温故而知新”——课后延伸会诗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检查、反馈,往往发现学生学习层次不同,有的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古诗文的内容,但有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古诗文的知识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反复讲解,这样效率势必低下,还容易引起已经学会的学生的反感。
有了微课,教师就可以把学生没掌握的知识点留为作业,让那些一时没有学懂的学生在复习时再次观看微课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补缺、补差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使得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教师则要把握住课堂文本学习的延伸点,搜集同类古诗文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学习、积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好、学透,实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如在学完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以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微课视频:
一、学习目标
复习巩固《古诗三首》,比较这三首诗的共同点。
二、学习资源
观看这三首诗的微课视频。
三、学习方法
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有选择地观看。
四、学习任务(选做两题)
1.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2.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诗也是写边塞的?
五、学习自评
这个微课设计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对学习任务也进行了分层。微课学习延伸拓展,为学生深入学习古诗文,积累更多的古诗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微课还增加了自我评价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从而增强对古诗文学习的趣味。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验研究”(立项号:HDJ20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岗湾小学)
一、“凡事预则立”——预习掌握写作背景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深入预习的话,就很难随着教师一同走入诗人创作的情境,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无法有效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古诗文教学中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尤为重要,但这些知识教学如果都在课堂上呈现,势必减少教师在重点和难点上花费的时间。有了微课,学生们就可以在预习环节学习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中的“千秋雪”和“万里船”,学生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千年不化的积雪”和“行了万里的船”上,是不能体会诗人杜甫的情感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通过微课视频进行有效预习,教师的微课学习任务单可以这样设计:
一、学习目标
了解《绝句》的写作背景。
二、学习资源
《绝句》微课视频。
三、学习方法
1.观看视频。
2.学会思考,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四、学习任务
1.预习《绝句》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了解古诗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试着想一想“万里船”是“开往东吴的船”还是“从东吴来的船”。
五、学习困惑
这样,学生观看了微课,就知道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不得不避往梓州(在今四川省绵阳市),直到公元764年,好朋友严武推荐他为节度使署中参谋。这首诗就是他在成都草堂接获任命书,正准备去赴任,心潮澎湃有感而发的即景小诗。再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任务单问题引导,学生就明白了这个“万里船”,不是真正的一条船,而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准确地说,那“泊”着的“万里船”是一条憧憬着未来的“心船”。这样,通过寫作背景的介绍和解读,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教学难点“万里船”的意思,体会杜甫当时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和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
二、“单丝不成线”——交流吟诵悟诗情
1.合作交流悟诗情。古诗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诗句意思的讲解上,还要让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这一环节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字面的意思领略诗人的情感呢?借助微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分小组交流,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再适当点拨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时,为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课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卢纶的感情。
二、学习资源
《塞下曲》微课视频。
三、学习方法
1.观看视频。
2.学会思考,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学习任务
1.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五、合作探究的问题
将士们有没有追上逃跑的单于呢?
预设的问题是:“将士们有没有追上逃跑的单于呢?”在交流学习环节,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有的学生说,追上了单于并且他们还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来把单于活捉了;有的学生说,没有追上,因为雪太大了,把“弓刀”都覆盖了;还有的学生说,单于因为雪大找不到路,没有跑掉,将士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单于捉到了。合作、探究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了解了诗的内容,走进了诗的情境,很自然地体会到将士们不怕辛苦、英勇无畏的精神。
2.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体悟诗情。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诵读是很重要的,古诗文的韵味是读出来的,正所谓“吟哦不辍,废寝忘食”。诵读是感悟品味古诗文的前提,为了更好地体会诗情,在交流、合作、探究环节结束后,教师还要相机引导学生朗读,精心设计配乐朗诵微课。从古诗文的平仄、节奏、停顿,以及诗人在古诗文中抒发的情感等方面细心加以指导。
教学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将士们追击单于的英勇无畏,教师可以利用“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则,精心制作好一段配乐吟诵微课。学生听完吟诵后,教师相机提问:“同学们,细心的你们一定会发现,老师在吟诵时每句最后一个字音读得很长,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把“高”读长,从中可以感受到天空的高远;把“逃”读长,仿佛看到了单于狼狈逃跑的样子;把“逐”读长,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奋力追赶的样子;把“刀”读长,让人看到了弯刀上布满了白雪的样子。学生在交流感受的同时,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就清晰可感了。教师再让学生也照着这个样子配乐吟诵,他们沉浸其中,不仅体悟了诗情,更学会了一种朗读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温故而知新”——课后延伸会诗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检查、反馈,往往发现学生学习层次不同,有的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古诗文的内容,但有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古诗文的知识点。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反复讲解,这样效率势必低下,还容易引起已经学会的学生的反感。
有了微课,教师就可以把学生没掌握的知识点留为作业,让那些一时没有学懂的学生在复习时再次观看微课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补缺、补差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使得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教师则要把握住课堂文本学习的延伸点,搜集同类古诗文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学习、积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好、学透,实现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如在学完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以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微课视频:
一、学习目标
复习巩固《古诗三首》,比较这三首诗的共同点。
二、学习资源
观看这三首诗的微课视频。
三、学习方法
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有选择地观看。
四、学习任务(选做两题)
1.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2.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诗也是写边塞的?
五、学习自评
这个微课设计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对学习任务也进行了分层。微课学习延伸拓展,为学生深入学习古诗文,积累更多的古诗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微课还增加了自我评价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从而增强对古诗文学习的趣味。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验研究”(立项号:HDJ20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岗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