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9例晚期mCRP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进展生存期(PSA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总体生存期(OS)。结果共有6例患者未完成总评估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9.4(13.8,23.7)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2.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9例晚期mCRP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进展生存期(PSA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总体生存期(OS)。结果共有6例患者未完成总评估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9.4(13.8,23.7)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2.2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急性脑卒中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95例,统计患者入院后的性别、年龄、烟酒史等一般资料及既往病史、卒中部位类型等基线资料,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PSQI、NIHSS、BI、MMSE、HAMD、HAMA等量表评定。根据PSQI评分结果分为睡眠良好组和睡眠质量差组,分析PSQI评分与上述各指标间的关系;发病后1个月随访并再次进行PSQI、HAMA、HAMD、BI、MMSE等量表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联合手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四肢创伤性骨髄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MRSA感染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病灶处植入我盐酸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静滴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盐酸万古霉素。比较两组术后的炎症指标、肾功能指标、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骨髄炎复发率。结果术后第16d,对照组的炎症及肾功能指标
目的 探讨危重氢氟酸烧伤的早期救护.方法 回顾分析既往危重氢氟酸急救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科救治能力、改进急救团队管理和急救工作程序,观察改进措施后的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后其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水平的变化。方法9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另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均行TACE介入治疗,未行放化疗或其他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比较肝癌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MMP-7水平,并进行随访及生存分析。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的血清MMP-7水平分别为(12.072±4.151)ng/ml和(11.679±4.25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悲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其HBV-DNA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II)及Ⅳ型胶原(CIV)等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根据测得的HBV-DNA载量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105IU/ml)、B组(≥103IU/ml且≤105IU/m
目前,我国面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加快,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偏低的现状[1-2]。研究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为38.6%,治疗率为35.6%[2]。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多种并发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评价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及肠内营养(EN)耐受性的影响。方法125例机械通气≥72 h且行鼻饲肠内营养(EN)的成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组(63例)和吗啡组(62例),布托啡诺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吗啡组予以吗啡+右美托咪定。评估两组用药前(T0)及用药后1 h(T1)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以及EN耐受性和7 d内EN目标达成情况。结果两种方案的镇痛镇静效果相当,布托啡诺组
目的分析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126例,另同期随机选取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患者12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个人史、术前检查、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再次手术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31例)和非感染组(95例),对可能与术后感染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26例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共发生术后感染31例(24.6%),远高于胆管结石首次手术组的术后感染率8.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7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中,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组)33例,无腹膜转移(无腹膜转移组)38例。腹膜转移组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升高21例,无腹膜转移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