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思考
小学阶段平均数的教学,在我国经历了作为应用题到作为统计初步认识的变迁。课前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的了解程度,发现学生对平均数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听到“考试平均分”“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概念。部分学生还会用“移多补少”或者“总数量一总份数”来计算平均数。但学生易混淆“平均数”与“平均分”两个概念,缺乏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概念进行教学,从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角度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操作的能力。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3.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猜猜看,我今天来是干什么的?(生自由回答)不,今儿我是来招兵买马,招人才的。我是桂香园公司总经理:张总。我有两家分店正在招聘,听闻我们学校的人才都在这,想请你们当我的小评委,好吗?(生)
【PPT出示:1号店月平均工资6500元;2号店月平均工资8000元】
师:一号店招聘海报一贴出,立马招到一位蛋糕师——小雅。于是二号店赶紧贴出了他们的招聘海报。经过初次选拔,这三位蛋糕师脱颖而出,可2号店只招聘1名高级蛋糕师,该怎么办呢?(预设生:让他们比一比!)
【设计意图】以饱含趣味性的招聘活动作为导入,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三人比拼
2、展示三人比拼结果
(1)萍萍:7、7、7
以生代表萍萍,介绍萍萍成绩的方式,询问:用哪个数代表萍萍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板书:整体水平)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军军:6、10、8
①以生代表军军,介绍军军成绩的方式,询问:用哪个数代表军军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
生自由表达,师及时追问,并在问答的过程中重点探讨:为什么不用6、10来代表军军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
②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明白用“8”代表军军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并总结归纳什么叫做“移多补少”。
(3)术术:10、5、12
①师:用哪个数来代表术术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
②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③生汇报交流:
预设1:移多补少;
预设生2:先合后分;
④师小结:其实,无论是“先合后分”还是“移多补少”,目的是把一组数据中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这里的9到底是哪些数的平均数呢?(生:9是10、5、12这三个数的平均數)引出课题“平均数”,并张贴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先后展示三人的三次成绩,抛出核心问题“用哪个数来代表他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先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索,再交流、讨论、展示、碰撞,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了“移多补少”,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几份。从而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更深入的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三)全课总结,拓展提升
1、以术术和小雅的工资表为例,通过:小雅没能进入二号店,她真的会后悔吗?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工资表,学生谈收获;
2、师小结。
(四)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认识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重其统计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节课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的着眼点,这节课着眼于让学生亲身融入到课堂中,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
二、呈现方式。这节课学生们是在一个“招聘会”的情境中开展学习,初步感知平均数,并且随着招聘会的深入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现在的课是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思中学”。
四、师生交往方式。现在的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张总”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们扮演的“评委”的学习活动中去,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的前提下,进行随机调控,力求达到最佳的动态效果。
五、应用形式。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得不枯燥。
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但我在本课教学中,侧重点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而忽视了对“现实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平均数?”这一问题的挖掘,期望未来能够改进。
小学阶段平均数的教学,在我国经历了作为应用题到作为统计初步认识的变迁。课前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的了解程度,发现学生对平均数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听到“考试平均分”“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概念。部分学生还会用“移多补少”或者“总数量一总份数”来计算平均数。但学生易混淆“平均数”与“平均分”两个概念,缺乏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概念进行教学,从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角度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操作的能力。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3.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猜猜看,我今天来是干什么的?(生自由回答)不,今儿我是来招兵买马,招人才的。我是桂香园公司总经理:张总。我有两家分店正在招聘,听闻我们学校的人才都在这,想请你们当我的小评委,好吗?(生)
【PPT出示:1号店月平均工资6500元;2号店月平均工资8000元】
师:一号店招聘海报一贴出,立马招到一位蛋糕师——小雅。于是二号店赶紧贴出了他们的招聘海报。经过初次选拔,这三位蛋糕师脱颖而出,可2号店只招聘1名高级蛋糕师,该怎么办呢?(预设生:让他们比一比!)
【设计意图】以饱含趣味性的招聘活动作为导入,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三人比拼
2、展示三人比拼结果
(1)萍萍:7、7、7
以生代表萍萍,介绍萍萍成绩的方式,询问:用哪个数代表萍萍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板书:整体水平)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军军:6、10、8
①以生代表军军,介绍军军成绩的方式,询问:用哪个数代表军军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
生自由表达,师及时追问,并在问答的过程中重点探讨:为什么不用6、10来代表军军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
②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明白用“8”代表军军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并总结归纳什么叫做“移多补少”。
(3)术术:10、5、12
①师:用哪个数来代表术术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呢?
②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
③生汇报交流:
预设1:移多补少;
预设生2:先合后分;
④师小结:其实,无论是“先合后分”还是“移多补少”,目的是把一组数据中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这里的9到底是哪些数的平均数呢?(生:9是10、5、12这三个数的平均數)引出课题“平均数”,并张贴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先后展示三人的三次成绩,抛出核心问题“用哪个数来代表他做蛋糕的整体水平”,先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索,再交流、讨论、展示、碰撞,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了“移多补少”,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几份。从而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更深入的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三)全课总结,拓展提升
1、以术术和小雅的工资表为例,通过:小雅没能进入二号店,她真的会后悔吗?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工资表,学生谈收获;
2、师小结。
(四)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认识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重其统计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基于此,本节课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的着眼点,这节课着眼于让学生亲身融入到课堂中,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
二、呈现方式。这节课学生们是在一个“招聘会”的情境中开展学习,初步感知平均数,并且随着招聘会的深入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现在的课是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思中学”。
四、师生交往方式。现在的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张总”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们扮演的“评委”的学习活动中去,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的前提下,进行随机调控,力求达到最佳的动态效果。
五、应用形式。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得不枯燥。
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但我在本课教学中,侧重点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而忽视了对“现实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平均数?”这一问题的挖掘,期望未来能够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