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林草融合的视角提出草原保护发展的基本思路,就做好草原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对草原生态保护给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路径。
关键词:草原管理;草原工作;草原保护;林草融合;路径;思路
1 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草原管理
着眼新形势,树立草原保护的思想与观念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思想格局。机构改革、林草融合以来,草原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家层面来说,党的十九大把“草”第一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愈加重视,让草原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社会层面来说,草原工作的建设方向发生了变化,草原职能回归林草大家庭后,功能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保障性生产服务为主转变为保障生态安全为主,实现了小产业到大生态的转变,实现产业融合,同时收获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效益。从个人层面来说,草原保护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至关重要,而我们作为最大受益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造福了世世代代的人们。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草原管理。草原是地球的“皮肤”,离天最近、贴地最近,是一项顶天立地的事业,是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本底。要坚持以生态为主,持续强化草原管理,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让鸟儿在草原自由飞翔,牧民安居乐业,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三是,推进林草融合、实现转型发展。林与草唇齿相依、互为共存,林因草而更加挺拔,草因林而更加秀美,林草事业要构建生态修复保护大格局,在林与草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实现林草相依、山水相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是宣传草原保护、强化草原管理。通过主流报刊、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结合“6.18”草原宣传保护日,大力开展草原宣传活动,举办草原风光摄影大赛、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草原进行“名片展示”,逐步形成了地方领导关注草、行业领导重视草,科研人员研究草、工程建设统筹草,基层调研多看草,工作检查不忘草,闲暇时间观赏草的良好氛围。
2 立足客观实际 强化责任担当
着眼客观实际,理清草原工作的思路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谋定才能后发。随着对草原工作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在实践中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怎么做、怎么干的问题又成为新的挑战和课题。针对当前草原工作存在的资源底数不清、管理体制不顺、思想认识不高等突出问题,我们坚持先把脉、再定向的原则,在工作思路和目标方向上进行了一次深入全面的系统梳理。
一是在调查研究中研判发展趋势。坚持主动站位,围绕草原管理、保护修复、生物防治等问题,开展专题性调查研究,努力摸清草地植被类型、草原退化现状等基础情况,着力为做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草种标本采集,编制优势乡土草种名录,把常见优势草种和伴生草种摸实搞细,为建立草种繁育基地和大规模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提供详实的基础支撑。
二是在工作职能中理清基本思路。认真学习机構改革后的草原管理职能,坚持熟悉上位、了解下位、清楚站位的原则,深入理解新时期草原管理职能的“本质”与“核心”,逐步捋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方向,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有力的指导方向。
三是在科学统筹中做好谋篇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比如在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中要明确的主战场、主阵地,科学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下达关于林草植被恢复资金和草种繁育基地的建设等专项资金,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零突破”。
3 培养新型人才 探索发展路径
着眼基层需求,探索保护修复的技术与路径
一是抓住特质去研究。部分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而北方最为严重的就是亚高山草甸,而亚高山草甸是北方草原的特质,也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代表,但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叠加干扰,亚高山草甸生态植被已经出现严重退化,植被稀疏黄土裸露,优势草种逐渐消亡,雨水侵蚀沟壑成丈,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治理造成了极大影响。
二是制定依据来引导。我们本着“黄土不露脸”的要求,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简明、规范、科学的工作指导依据,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让基层的同志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多措并举抓队伍。针对草原治理大多数都是新人,组织专题业务技能培训,采取“分层多段、划片轮训”的方式,邀请草原行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针对性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草原管理工作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讲解,提升各级林草部门和基层队伍对草原工作的认知感。
四是树立典型抓示范。积极奔赴参观典型示范区,学习借鉴草原生态修复的新经验新办法,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逐步形成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样板示范区。
五是做好监测夯基础。积极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给草原管理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为草原监测预警和决策上提供可靠的依据,构建起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草原监测体系。
六是跟踪指导抓落实。针对草原生态修复的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我们成立专家指导组,聘请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教授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并建立健全跟踪指导机制,组织草原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分片包点专项服务指导,确保项目申报有考察、方案制定有依据、实施中期有检查、项目完成有验收,形成一套规范性的专业化指导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冰,张志涛,谭淑豪,等.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机制 促进林草体制机制融合发展[J].林业经济,2019,41(4):4-10.
关键词:草原管理;草原工作;草原保护;林草融合;路径;思路
1 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草原管理
着眼新形势,树立草原保护的思想与观念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思想格局。机构改革、林草融合以来,草原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家层面来说,党的十九大把“草”第一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愈加重视,让草原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社会层面来说,草原工作的建设方向发生了变化,草原职能回归林草大家庭后,功能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保障性生产服务为主转变为保障生态安全为主,实现了小产业到大生态的转变,实现产业融合,同时收获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效益。从个人层面来说,草原保护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至关重要,而我们作为最大受益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造福了世世代代的人们。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草原管理。草原是地球的“皮肤”,离天最近、贴地最近,是一项顶天立地的事业,是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本底。要坚持以生态为主,持续强化草原管理,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让鸟儿在草原自由飞翔,牧民安居乐业,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三是,推进林草融合、实现转型发展。林与草唇齿相依、互为共存,林因草而更加挺拔,草因林而更加秀美,林草事业要构建生态修复保护大格局,在林与草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实现林草相依、山水相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是宣传草原保护、强化草原管理。通过主流报刊、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结合“6.18”草原宣传保护日,大力开展草原宣传活动,举办草原风光摄影大赛、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草原进行“名片展示”,逐步形成了地方领导关注草、行业领导重视草,科研人员研究草、工程建设统筹草,基层调研多看草,工作检查不忘草,闲暇时间观赏草的良好氛围。
2 立足客观实际 强化责任担当
着眼客观实际,理清草原工作的思路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谋定才能后发。随着对草原工作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在实践中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怎么做、怎么干的问题又成为新的挑战和课题。针对当前草原工作存在的资源底数不清、管理体制不顺、思想认识不高等突出问题,我们坚持先把脉、再定向的原则,在工作思路和目标方向上进行了一次深入全面的系统梳理。
一是在调查研究中研判发展趋势。坚持主动站位,围绕草原管理、保护修复、生物防治等问题,开展专题性调查研究,努力摸清草地植被类型、草原退化现状等基础情况,着力为做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草种标本采集,编制优势乡土草种名录,把常见优势草种和伴生草种摸实搞细,为建立草种繁育基地和大规模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提供详实的基础支撑。
二是在工作职能中理清基本思路。认真学习机構改革后的草原管理职能,坚持熟悉上位、了解下位、清楚站位的原则,深入理解新时期草原管理职能的“本质”与“核心”,逐步捋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方向,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有力的指导方向。
三是在科学统筹中做好谋篇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比如在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中要明确的主战场、主阵地,科学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下达关于林草植被恢复资金和草种繁育基地的建设等专项资金,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零突破”。
3 培养新型人才 探索发展路径
着眼基层需求,探索保护修复的技术与路径
一是抓住特质去研究。部分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而北方最为严重的就是亚高山草甸,而亚高山草甸是北方草原的特质,也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代表,但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叠加干扰,亚高山草甸生态植被已经出现严重退化,植被稀疏黄土裸露,优势草种逐渐消亡,雨水侵蚀沟壑成丈,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治理造成了极大影响。
二是制定依据来引导。我们本着“黄土不露脸”的要求,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简明、规范、科学的工作指导依据,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让基层的同志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多措并举抓队伍。针对草原治理大多数都是新人,组织专题业务技能培训,采取“分层多段、划片轮训”的方式,邀请草原行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针对性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草原管理工作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讲解,提升各级林草部门和基层队伍对草原工作的认知感。
四是树立典型抓示范。积极奔赴参观典型示范区,学习借鉴草原生态修复的新经验新办法,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逐步形成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样板示范区。
五是做好监测夯基础。积极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给草原管理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为草原监测预警和决策上提供可靠的依据,构建起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草原监测体系。
六是跟踪指导抓落实。针对草原生态修复的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我们成立专家指导组,聘请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教授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并建立健全跟踪指导机制,组织草原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分片包点专项服务指导,确保项目申报有考察、方案制定有依据、实施中期有检查、项目完成有验收,形成一套规范性的专业化指导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冰,张志涛,谭淑豪,等.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机制 促进林草体制机制融合发展[J].林业经济,2019,41(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