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突然想起儿子那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来。
“怎么好长时间没看见你和陆可可一块玩了?”我随意问道。
“不玩就不玩呗,我还有好多朋友呢。”儿子回答道,语气中明显带有一丝怒气。
“一定是吵架了吧?”我笑着调侃道。
“谁说的,没有的事。”儿子嘴硬。
儿子近一年来明显地表现出独立意识了,有心事不愿与父母说就是明证之一。看来,要想达到与他无话不谈的境界,我还得多多动脑以智取胜。
“孩子,妈妈像你这么大时,和小伙伴们也时常吵架,有时一连好几天谁也不理谁,虽然心里很想在一起玩,但谁也不会主动,甚至见面还会用眼睛狠狠地相互瞪一下。”
“真的?”儿子眼睛一亮,像是终于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了。
“当然是真的!”
“那后来呢,是不是现在还没有说话?不在一块玩?”
“哪里呀,我们没几天就说话了。后来还是吵,吵了好,好了吵,到现在还是好朋友呢。”
“真的?是不是黄阿姨?”儿子立即想起我的好友来。
“不止黄阿姨,妈妈小时候有许多小伙伴,都在争吵中长大了。”
“那是因为什么事呢?”儿子急切地问道,或许他已经联想到了自己。
“时间太久了,早就忘了,反正挺多的,不过都是些小事。”
“唉。”儿子有些失望。
“你想知道我和小伙伴是怎样和好的吗?”我趁热打铁。
“你想說就说吧!”儿子假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急着呢。
“那就看什么事了,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和好方式。比如你,你最近因为什么与可可吵架了,能告诉我吗?我帮你分析分析这事赖谁。”
“他妈妈说你的坏话。”儿子的火一下子被激起来了。
“为什么呀?”我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吵架居然是我惹的祸。
“上个月,你不是让我把六一游园票给他送去3张吗?后来,我问陆可可六一去玩了没有,他说他想去,可他妈妈不带他去,把票扔了,还说是什么破玩意儿。我就说他妈妈没教养,他就生气了,我们就谁也不理谁了。本来就是没教养嘛,好心给他送票,他妈妈还说难听话,凭什么?”
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我们单位每年六一都举办大型游园活动,8岁以下的孩子都非常感兴趣,许多朋友都想要票,带孩子去玩。我想到了儿子的好朋友,希望儿子能与朋友分享,没想到竟弄出这档子事来。
然而,听完儿子的陈述,我一把搂着他,心里充满了喜悦。儿子不解地看着我说:“妈妈,我吵架了,你不帮我解决,还高兴?”
“不,我高兴的不是你吵架,而是你居然知道没礼貌就是没教养,最重要的是你还敢于对伤害自己和妈妈的人说‘不’,真是不能小瞧你了。”
“那当然!”儿子自豪地挺挺并不发达的小胸脯。
“不过,你也有错。别人对你妈妈不礼貌,你就生气。那你说他妈妈没教养,他当然也会生气呀。你应该有理说理,告诉陆可可,他妈妈那样做为什么不好,要以理服人,也不至于为这事闹矛盾。对不对?”
儿子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也许,陆可可现在心里很后悔,可又不好意思说对不起呢,你可以主动找他玩嘛。”
“如果他不理我,那我多没面子呀。”儿子心里有顾虑。
“不会的,咱们打赌。”其实,我心里是有把握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有城府,天真纯洁,尽管当时怒目相向,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和好如初。
儿子按我说的做,果然一试就灵。两人很快又黏在一块了。
“以后与小伙伴相处有什么矛盾,要告诉妈妈,好吗?”我试探着对儿子说。谁知儿子竟一口回绝了,说:“不,我们的问题最好自己解决。”
从此,他真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了。为了弄清虚实,每当他在大院里和小伙伴一起玩时,我就在楼上居高临下地“虎”视着他。果然,那一帮包括儿子在內的小子们,在逮人、踢球、砍包、跳绳等游戏中,会因为游戏的规则或磕着了自己或碰着了同伴而吵得面红耳赤,但他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技巧、平等争论来充分说服对方。
在说服对方中,孩子们学会了申辩自己的主张;在服从对方中,孩子们感到无理取闹是行不通的,从而学会了生活中必要的听取与放弃。在这种“吵了好,好了又吵”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增长了互相合作、互相谦让的能力,掌握了处事技能,学会了适应集体生活、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宽容地面对社会。从这些意义上说,吵架,未尝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怎么好长时间没看见你和陆可可一块玩了?”我随意问道。
“不玩就不玩呗,我还有好多朋友呢。”儿子回答道,语气中明显带有一丝怒气。
“一定是吵架了吧?”我笑着调侃道。
“谁说的,没有的事。”儿子嘴硬。
儿子近一年来明显地表现出独立意识了,有心事不愿与父母说就是明证之一。看来,要想达到与他无话不谈的境界,我还得多多动脑以智取胜。
“孩子,妈妈像你这么大时,和小伙伴们也时常吵架,有时一连好几天谁也不理谁,虽然心里很想在一起玩,但谁也不会主动,甚至见面还会用眼睛狠狠地相互瞪一下。”
“真的?”儿子眼睛一亮,像是终于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了。
“当然是真的!”
“那后来呢,是不是现在还没有说话?不在一块玩?”
“哪里呀,我们没几天就说话了。后来还是吵,吵了好,好了吵,到现在还是好朋友呢。”
“真的?是不是黄阿姨?”儿子立即想起我的好友来。
“不止黄阿姨,妈妈小时候有许多小伙伴,都在争吵中长大了。”
“那是因为什么事呢?”儿子急切地问道,或许他已经联想到了自己。
“时间太久了,早就忘了,反正挺多的,不过都是些小事。”
“唉。”儿子有些失望。
“你想知道我和小伙伴是怎样和好的吗?”我趁热打铁。
“你想說就说吧!”儿子假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急着呢。
“那就看什么事了,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和好方式。比如你,你最近因为什么与可可吵架了,能告诉我吗?我帮你分析分析这事赖谁。”
“他妈妈说你的坏话。”儿子的火一下子被激起来了。
“为什么呀?”我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吵架居然是我惹的祸。
“上个月,你不是让我把六一游园票给他送去3张吗?后来,我问陆可可六一去玩了没有,他说他想去,可他妈妈不带他去,把票扔了,还说是什么破玩意儿。我就说他妈妈没教养,他就生气了,我们就谁也不理谁了。本来就是没教养嘛,好心给他送票,他妈妈还说难听话,凭什么?”
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我们单位每年六一都举办大型游园活动,8岁以下的孩子都非常感兴趣,许多朋友都想要票,带孩子去玩。我想到了儿子的好朋友,希望儿子能与朋友分享,没想到竟弄出这档子事来。
然而,听完儿子的陈述,我一把搂着他,心里充满了喜悦。儿子不解地看着我说:“妈妈,我吵架了,你不帮我解决,还高兴?”
“不,我高兴的不是你吵架,而是你居然知道没礼貌就是没教养,最重要的是你还敢于对伤害自己和妈妈的人说‘不’,真是不能小瞧你了。”
“那当然!”儿子自豪地挺挺并不发达的小胸脯。
“不过,你也有错。别人对你妈妈不礼貌,你就生气。那你说他妈妈没教养,他当然也会生气呀。你应该有理说理,告诉陆可可,他妈妈那样做为什么不好,要以理服人,也不至于为这事闹矛盾。对不对?”
儿子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也许,陆可可现在心里很后悔,可又不好意思说对不起呢,你可以主动找他玩嘛。”
“如果他不理我,那我多没面子呀。”儿子心里有顾虑。
“不会的,咱们打赌。”其实,我心里是有把握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有城府,天真纯洁,尽管当时怒目相向,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和好如初。
儿子按我说的做,果然一试就灵。两人很快又黏在一块了。
“以后与小伙伴相处有什么矛盾,要告诉妈妈,好吗?”我试探着对儿子说。谁知儿子竟一口回绝了,说:“不,我们的问题最好自己解决。”
从此,他真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了。为了弄清虚实,每当他在大院里和小伙伴一起玩时,我就在楼上居高临下地“虎”视着他。果然,那一帮包括儿子在內的小子们,在逮人、踢球、砍包、跳绳等游戏中,会因为游戏的规则或磕着了自己或碰着了同伴而吵得面红耳赤,但他们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技巧、平等争论来充分说服对方。
在说服对方中,孩子们学会了申辩自己的主张;在服从对方中,孩子们感到无理取闹是行不通的,从而学会了生活中必要的听取与放弃。在这种“吵了好,好了又吵”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增长了互相合作、互相谦让的能力,掌握了处事技能,学会了适应集体生活、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宽容地面对社会。从这些意义上说,吵架,未尝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