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由文人、画家等参与设计并营造的,因此不免反映了这些人的精神思想、审美趣味。文人、画家等受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浪漫飘逸的气质、恬静淡雅的审美趣味。江南私家园林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处处体现出幽静雅致的意境美,耐人寻味。
【关键词】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意境;幽静
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与追求理性、讲求轴线、强调人工美的西方园林的最大差别,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美。东、西方造园活动风格的不同是受到了东、西方不同美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东、西方正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哲学体系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造园体系。
中国古人受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影响颇深。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提倡积极“入世”,比较注重现实,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认为“美本源于人心,万物有序为礼”,要求克己复礼,追求有序、稳定、和谐之美。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向往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1]《庄子·知北游》中说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认为美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因此道家追求自然无为、纯任自然之美,追求内心恬静、愉悦的境界。佛教思想强调息心去欲,追求内心的空灵、宁静。这三家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它们交融、汇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恬淡自如、浪漫飘逸的气质,崇尚自然、恬静淡雅的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古典园林可以说是文士园林,是由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并营造的。例如拙政园,初唐时为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明代时为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的居所,王对拙政园加以扩建,并请当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参与设计。因此,古典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画家等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极富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重在表现的精髓,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2]江南私家园林极为重视意境美的营造,园林意境的创造者多是文人、画家,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园林美景,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寄托人生理想。古代文人墨客受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的影响,审视内心,净化心灵,性情多恬静自如,又受古代隐士文化的影响,多崇尚自然,淡泊名利。古诗中常有体现内心恬淡宁静的诗句。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刘长卿的“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都表达了一种悠闲安逸、恬静自如的心境。这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匾额中也有体现。如董其昌题苏州怡园玉延亭曰:“静坐参众妙,清谈适我情。”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静观”理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其哲学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既影响了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也影响到造园家的艺术追求以及园林鉴赏者的审美意趣。[3]在这种审美观的影响下,江南私家园林中无论是园林环境、园林建筑、掇山理水还是花木配置,处处流露出“静”的意境美。
(一)园林景致幽静恬淡
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致淡雅、恬静,少有的较为热闹的景致亦不像现代园林那般热闹非凡。以留园东部遍植牡丹的花园与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亭为例,同样是以牡丹为主题,留园中的牡丹花园远没有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亭处的景色那样热闹。花港观鱼中牡丹亭在一块高出的台地上,周围种有牡丹等各种花木。牡丹亭后山林青秀,亭前有一片开阔的大草坪,视线开阔。人们从远处看便能感受到这里花团锦簇、热闹欢快的气氛。牡丹亭旁盛开的牡丹,显得十分热闹大气,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留园中的牡丹花园的景色比起其他院落中的小景要热闹许多,阳春四月,满园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盛放,但依然让人觉得安静雅致。
(二)园林中的小空间雅致幽静
江南私家园林与开阔大气的现代园林相比,显得小巧精致,有丰富多变的较私密的小空间,这与古人内向的思维方式、恬静淡雅的审美情趣相契合。如苏州网师园,总占地面积不过十余亩,但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极富变化,形成极雅致幽静、丰富多样的小空间。这样的环境清幽雅静、意境恬静悠闲的小空间适宜于自省、静思。
(三)园林建筑周围环境体现“静”的趣味
江南私家园林中许多的景点体现了“静”的趣味。如拙政园的留听阁,取“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意,人们只有在内心无牵挂、恬淡安宁的时候,才会有那样一份闲情逸致去听秋雨落在残败的荷叶上的萧瑟秋声;听雨轩的轩前轩后种植几丛芭蕉,雨打芭蕉清脆的滴答声,心静才会听得到;雪香云蔚亭以及留园的闻木樨香轩,也是因内心宁静才会有那份闲情逸致细细品味梅花、桂花的怡人香气。
(四)园林建筑内部环境雅静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尺度宜人,小巧玲珑,建筑所呈现的栗色,温和典雅,有一种让人平静的力量。因结构的原因,古典园林中建筑采光远没有现代建筑采光充足,室内光线较为黯淡柔和,让人心性平静。以沧浪亭中的玉玲珑为例,玉玲珑为园主人读书之处,四面均为木格窗。通过建筑周围遍植的翠竹和木格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光线十分柔和。木材在柔和的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温和典雅,营造出安静的氛围,木格窗又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室内,使人更觉幽静雅致。
(五)园林中的植物色彩素雅
与喜欢做遍布花坛、花径的西方园林不同的是,江南私家园林中少有花团锦簇的景象。花,绚烂而易逝,大多时候只是作为一种点缀,点缀四时之景。古人认为花无百日红,常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感叹,因此更加偏爱常存而沉静的树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植物色彩以素雅为主,多植绿色植物,仅以少数色叶植物作为点缀。遒劲有力的松树、修长挺拔的翠竹、“凌寒独自开”的腊梅、金秋送香的桂树、摇曳多姿的柳树等是江南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植物。植物素雅的色彩营造出宁静的环境氛围。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意境深邃悠远,恬淡幽静。陈从周先生曾讲过:“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只有在内心宁静的是时候才能品味一二。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生动反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P8
[2] 魏娜. 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意境”神韵[J]. 企业家天地,2007(7):135—136
[3] 许耕耘. 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 華中农业大学,2010
【关键词】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意境;幽静
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与追求理性、讲求轴线、强调人工美的西方园林的最大差别,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美。东、西方造园活动风格的不同是受到了东、西方不同美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东、西方正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哲学体系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造园体系。
中国古人受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影响颇深。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提倡积极“入世”,比较注重现实,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认为“美本源于人心,万物有序为礼”,要求克己复礼,追求有序、稳定、和谐之美。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向往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1]《庄子·知北游》中说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认为美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因此道家追求自然无为、纯任自然之美,追求内心恬静、愉悦的境界。佛教思想强调息心去欲,追求内心的空灵、宁静。这三家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它们交融、汇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恬淡自如、浪漫飘逸的气质,崇尚自然、恬静淡雅的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古典园林可以说是文士园林,是由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并营造的。例如拙政园,初唐时为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明代时为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的居所,王对拙政园加以扩建,并请当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参与设计。因此,古典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画家等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极富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重在表现的精髓,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2]江南私家园林极为重视意境美的营造,园林意境的创造者多是文人、画家,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园林美景,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寄托人生理想。古代文人墨客受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的影响,审视内心,净化心灵,性情多恬静自如,又受古代隐士文化的影响,多崇尚自然,淡泊名利。古诗中常有体现内心恬淡宁静的诗句。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刘长卿的“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都表达了一种悠闲安逸、恬静自如的心境。这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匾额中也有体现。如董其昌题苏州怡园玉延亭曰:“静坐参众妙,清谈适我情。”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静观”理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其哲学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既影响了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也影响到造园家的艺术追求以及园林鉴赏者的审美意趣。[3]在这种审美观的影响下,江南私家园林中无论是园林环境、园林建筑、掇山理水还是花木配置,处处流露出“静”的意境美。
(一)园林景致幽静恬淡
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致淡雅、恬静,少有的较为热闹的景致亦不像现代园林那般热闹非凡。以留园东部遍植牡丹的花园与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亭为例,同样是以牡丹为主题,留园中的牡丹花园远没有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亭处的景色那样热闹。花港观鱼中牡丹亭在一块高出的台地上,周围种有牡丹等各种花木。牡丹亭后山林青秀,亭前有一片开阔的大草坪,视线开阔。人们从远处看便能感受到这里花团锦簇、热闹欢快的气氛。牡丹亭旁盛开的牡丹,显得十分热闹大气,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留园中的牡丹花园的景色比起其他院落中的小景要热闹许多,阳春四月,满园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盛放,但依然让人觉得安静雅致。
(二)园林中的小空间雅致幽静
江南私家园林与开阔大气的现代园林相比,显得小巧精致,有丰富多变的较私密的小空间,这与古人内向的思维方式、恬静淡雅的审美情趣相契合。如苏州网师园,总占地面积不过十余亩,但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极富变化,形成极雅致幽静、丰富多样的小空间。这样的环境清幽雅静、意境恬静悠闲的小空间适宜于自省、静思。
(三)园林建筑周围环境体现“静”的趣味
江南私家园林中许多的景点体现了“静”的趣味。如拙政园的留听阁,取“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意,人们只有在内心无牵挂、恬淡安宁的时候,才会有那样一份闲情逸致去听秋雨落在残败的荷叶上的萧瑟秋声;听雨轩的轩前轩后种植几丛芭蕉,雨打芭蕉清脆的滴答声,心静才会听得到;雪香云蔚亭以及留园的闻木樨香轩,也是因内心宁静才会有那份闲情逸致细细品味梅花、桂花的怡人香气。
(四)园林建筑内部环境雅静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尺度宜人,小巧玲珑,建筑所呈现的栗色,温和典雅,有一种让人平静的力量。因结构的原因,古典园林中建筑采光远没有现代建筑采光充足,室内光线较为黯淡柔和,让人心性平静。以沧浪亭中的玉玲珑为例,玉玲珑为园主人读书之处,四面均为木格窗。通过建筑周围遍植的翠竹和木格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光线十分柔和。木材在柔和的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温和典雅,营造出安静的氛围,木格窗又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室内,使人更觉幽静雅致。
(五)园林中的植物色彩素雅
与喜欢做遍布花坛、花径的西方园林不同的是,江南私家园林中少有花团锦簇的景象。花,绚烂而易逝,大多时候只是作为一种点缀,点缀四时之景。古人认为花无百日红,常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感叹,因此更加偏爱常存而沉静的树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植物色彩以素雅为主,多植绿色植物,仅以少数色叶植物作为点缀。遒劲有力的松树、修长挺拔的翠竹、“凌寒独自开”的腊梅、金秋送香的桂树、摇曳多姿的柳树等是江南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植物。植物素雅的色彩营造出宁静的环境氛围。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意境深邃悠远,恬淡幽静。陈从周先生曾讲过:“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只有在内心宁静的是时候才能品味一二。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生动反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P8
[2] 魏娜. 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意境”神韵[J]. 企业家天地,2007(7):135—136
[3] 许耕耘. 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 華中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