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变形杆菌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c3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1988年2月对1 540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检得奇异变形杆菌152株,表明奇异变形杆菌是本组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易引起1岁以内婴儿,尤其新生儿肠炎的流行,我们对该菌所致肠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经过等方面作了探讨,该菌具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内毒素,其中部分可产耐热性肠毒素。

其他文献
对56例小儿囊虫病进行临床分析。脑囊虫病49例,皮肌囊虫病7例。头颅CT扫描、血液及脑脊液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囊虫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经口服阿苯哒唑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并提出患儿在学龄期发病较多,占80%,农村患儿比例较大,占67.9%,应引起注意。
期刊
对50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用82P-HBV 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脐血淋巴细胞和血清中HBV DNA,并用ELISA法检测脐血血清HBsAg,阳性分别为5例(检出率10%)、10例(20%)和4例(8%)。三种阳性结果互有重叠,血清和(或)淋巴细胞HBV DNA阳性共11例,总检出率为22%。结果提示:HBV经胎盘进入胎儿发生率较高;脐血中检出HBsAg提示胎儿血中可能有HBV;HBV可
期刊
期刊
163例2~15岁儿童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发现房室结双径道(DAVNP)35例(21.5%)、三径道3例(1.8%)。38例中有3例临床疑诊为心肌炎,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13/38例(34.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I~II°房室传导阻滞。表明DAVNP及三径道是小儿常见的电生理现象,多数属良性,但有三分之一可导致心律紊乱,应引起重视。
期刊
期刊
报道了用免疫印迹法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儿的肌活检标本中检测肌营养不良蛋白。研究的12例DMD男性想儿均表现此蛋白缺如;2例无临床症状的母亲含有正常肌营养不良蛋白;2例女性患儿具DMD表型,肌营养不良蛋白基本正常,提示女性患儿具有遗传异质性。此方法不仅为临床上对DMD患儿作出确诊提供直接的特异生化测试指标,而且也为
检测了2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及23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血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黄嘌呤氧化酶(XOD)。结果表明,HIE患儿血中SOD降低,LPO、XOD增高,轻度HIE时,SOD即降低,LPO增高。提示新生儿HIE时,自由基参与并加重了该病发生,SOD、LPO可作为早期诊断HIE的灵敏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