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林平—曾获毛泽东赞赏的人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2月12日,毛泽东在关于广东工作问题的电报上批示:“林平的历史、能力请查明告我。此人似很有办法。”好一个“此人似很有办法”。尹林平这位曾获毛泽东赞赏的人确实不简单。
  不简单!这个人好本事的!
  尹林平1908年出生于江西省一户贫农家庭,21岁参加赤卫队,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斗争的严峻磨炼,成为红军中年轻的指挥员。到广东工作后,脚踏实地,积极开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岭南地区出了名的“将才”。
  1936年冬,尹林平从福建来到广东,参加中共南方临委和广东省委领导工作,任南方临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广东省委委员、常委,兼任省委军事委员会书记。1938年11月,尹林平被中共广东省委派往东江,任东江特委书记。由于曾生和王作尧部队在东移海陆丰时受挫,尹林平担当起领导重任,坚决执行中央指示,保护了曾生和王作尧部队。在复杂的斗争中,他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顺利开展工作,打了很多胜仗。他全面布置了民运、统战和地方党的工作,发动群众支援部队,积极进行打土匪、捉汉奸和消灭日伪军的斗争,先后指挥了黄潭、百花洞等一系列战斗。经过一年的斗争,曾、王两部发展到1500余人,基本控制了宝太全线和广九铁路以西大片地区。正是尹林平在危难中将两个部队整理并重新发展壮大,在关键的时刻,对广东党组织、广东抗日武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940年7月,尹林平任中共东江前线特委书记,兼任东江游击总队第三、第五大队政治委员。尹林平很重视地方工作,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深入发动群众,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同时加紧部队训练,提高作战能力,不断与日军周旋战斗,打掉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领导所部挫败日伪军的进攻和封锁。
  尹林平在领导全省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充分利用合法的形式在东莞、增城、惠阳、南海、顺德、中山、从化等县,建立了中共广东地方党组织掌握的民众抗日武装,并在东江、粤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使人民群众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抗日游击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尹林平英勇善战、克敌制胜的事迹流传至今。长期跟随尹林平工作的杜襟南,说起尹林平,不禁竖起大拇指,“不简单!这个人好本事的!”杜老回忆道:“打仗不容易啊,因为我们都是读书人,之前尽打败仗。尹林平在军事上很有本事,非常勇敢。”记得有一次,他们两人正在一起谈事,这时有敌人打过来的消息传到,尹林平赶紧让其他人先走,而他最后守着山头,大家叫他走,他反而安慰别人,“放心,我会走的!”他根本不害怕,等到敌人来了,他观察好情况,才退出来布置军队,把敌人一网打尽。
  尹林平的革命伴侣余慧一直亲切地叫尹林平“我老头”。他们一个是东莞人,一个是江西人,千里姻缘一线牵。当年,余慧从省立女中毕业,党组织将其分配到省委军委机关工作,也是那时开始熟悉尹林平。从1938年开始,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结伴同行,风雨同路,育有8个子女。余慧在说到尹林平,她总会心疼地叹说,“当时他真的很艰苦,身体也不好!”但更多的是骄傲。“林平受过很多次伤。在福建的时候受伤了,被送到厦门治疗,差点残废了。还有一次,一颗子弹从他的眉前擦过,也在他的额头留下一个永远的疤。”余慧笑笑地说,“他反而觉得没什么,说的很简单,擦了就擦了,反正战争都经历过来的。”
  “老头花了很多精力在这上面”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1942年,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抗日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余汉谋的夫人上官德贤、电影明星胡蝶等800余人,突然从日军的封锁下神秘“失踪”。几个月后,他们却安然无恙地出现在抗日后方。这是一场富有传奇色彩的营救行动——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这就是著名的“香港大营救”。而这场大营救正是在中央的指导下由廖承志、张方斌、尹林平等直接组织领导的。
  日军攻占香港时,周恩来紧急致电驻香港八路军办事处,指出在香港的这批文化界人士中不少是我国文化界的精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抢救出来,并转移到安全地方。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对尹林平说:“这事可得由你来扛大旗了,你们的部队要马上做好护送准备。”接到指示以后,尹林平立即返回白石龙向曾、王两部传达指示,组织力量从九龙交通站秘密护送各界人士到游击区再转往大后方。 尹林平妻子余慧回忆道,当时撤退有个很有利的条件。当时日军占领下的香港粮食供应紧张,所以要大量疏散老百姓,于是要赶他们回大陆,尹林平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化装成难民一起走。可是怎么走呢?余慧说:“老头花了很多精力在这上面。”
  这批知名人士,或因在香港逗留时间长,容易暴露身份,或因年老体弱,不适宜跋山涉水,尹林平不但要周密安排护送路线,更要考虑护送过程中的细节。一天,尹林平安排好工作,正要上路,忽又从门外折了回来,认真地对负责具体接待工作的何鼎华说,“何香凝老太太,还有茅盾、邹韬奋、柳亚子都是我国的文化名人,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走哪一条路,在转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都要事先跟他们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可千万别出岔子。”他沉思片刻,又郑重其事地说,“何老太太年纪太大了,我看不适宜走陆路,你们还是设法让她从海上走吧。”
  在尹林平的精心安排下,一路上的交通和接待工作很快安排就绪。香港沦陷后,当时社会治安十分混乱,特别是在偏僻的山区,常有土匪占山为王,猖獗一时。这给营救和护送工作带来很大麻烦。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出奇制胜,迫使沿途的土匪让道。
  很快,连接九龙至东江惠东宝游击区的东、西两条交通线就顺利打通了。1942年元旦,营救民主人士的各项工作全部准备就绪。秘密大营救也就此揭开了序幕。全部营救工作历时近200天,行程万余里,经过10余省市。一批又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人物,按照事先计划的路线,有惊无险地躲过敌伪的多道严密封锁和日夜搜捕,成功转移到内地。这一抢救行动的成功,不仅受到党中央来电表扬,而且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扬。这对于扩大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各界人民和海外的影响,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彰现“很有办法”的杰出才能
  尹林平特别能打仗,在军事方面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从一个农民出身的军事干部成为广东党组织、华南地区党组织武装部队的重要领导人,经常彰显出他的“很有办法”。这除了他本身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及智慧谋略,与他长期不懈的奋斗与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在香港大营救之后,因为操劳,尹林平心脏病发作,爬百米山坡也要歇息两次。当时的中共南委副书记张文彬要他离开部队择地疗养。不久,国民党顽固派的部队大举进攻宝安根据地,抗日武装部队两战失利。尹林平的妻子余慧回忆道,“当时我老头不在,省委叫杨康华来管理,杨康华之前是中共香港工委书记,刚刚参加部队,并没有充分的把握,于是写了封信给我老头。”尹林平看了那封信以后,就拄着拐杖“铿铿铿”地回去了。没有谁可以劝阻他,他告诉妻子,“形势这么紧张,没有人处理怎么行!”最后仗打胜了,杨康华还整天把这件事挂在嘴边,总说——“幸好有林平回来!”
  香港地方虽小,称为弹丸之地,但战略地位重要。1941年12月,当日军进攻香港时,尹林平从广东抗日游击队抽调精干队伍,组成武工队挺进香港九龙地区,建立港九游击基地,成立港九游击队。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斗争,在成功营救大批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同时,抗日游击队也从1942年夏天起,进入了发展时期。先后建立了西贡区、沙头角区、上水区、元朗区的游击武装;成立了大屿山中队、钢铁中队和海上队;开辟了新区,并形成了敏捷的情报工作网络。港九大队不仅在繁华的香港市区开展城市游击战;而且充分利用辽阔的海域、众多的岛屿,建立和发展海上武装,开展海上游击战。这是广东人民抗日战争的一大特色。
  1943年1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成立,以尹林平、梁广、连贯为委员;尹林平为书记。2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九龙乌蛟腾村,召开联席会议。尹林平主持会议并传达周恩来的电报指示。会议认真总结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克服困难,粉碎日、伪、顽的“围剿”,争取抗战胜利。从1943年春起,日、伪、顽军向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频频发起进攻。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领导各地军民,向日、伪、顽军展开全面出击,开展反“扫荡”、反“围攻”斗争。大岭山、阳台山根据地反“扫荡”、反“围攻”的胜利,使东莞、宝安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
  广东党组织领导的东江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10月成立时,称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939年4月,改称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和第四游击纵队第二大队;1940年9月,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2月,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番号几经变更,一直以民众抗日武装的面目出现,但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持久抗战。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为蜚声华南、海内外爱国人士交相赞誉的一支抗日劲旅。
  1943年7月10日,尹林平致电南方局和周恩来,建议公布东江抗日游击队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8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和《中国共产党抗击全部伪军概况》,首次向外公布:广九铁路地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抗击日、伪军。随后,南方局电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称为东江纵队。9月20日,周恩来指示:东江游击队为中外共知的中共游击队,应发表宣言,公开宣布成立东江纵队;应该强调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才能在敌后存在和发展。12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基础上,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东江纵队的成立,使抗日军民进一步增强了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很快取得一系列胜利。到1945年秋,东江纵队迅速发展到12000人,建立了6个相当于县一级的抗日民主政权。
  尹林平1945年起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尹林平未随东江纵队北撤,留在广东坚持武装斗争。1946年11月恢复武装斗争后,尹林平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书记兼粤赣湘边区党委书记,领导地方党和部队在艰苦斗争中发展壮大,到1948年先后建立了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江北支队、北疆支队、粤赣边支队和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纵队等部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在广东的两期“清剿”,进而发展成为粤赣湘边纵队。1949年元旦,经中央军委批准,粤赣湘边纵队正式成立,尹林平任司令员兼政委。边纵的成立标志着跨进了正规化部队的行列。余慧清楚地记得,“粤赣湘边纵队建立的那天,他们的三女儿刚刚出世,尹林平只看了一眼就出发了。”在尹林平的领导下,部队从东纵北撤留下的数百人的隐蔽武装,发展成华南游击队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作战部队就拥有3.8万人。解放战争后期,尹林平指挥粤赣湘边纵队打了几个漂亮的战斗,如沙鱼涌战斗、红花岭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对我游击队的重兵围剿计划。后来,广东武装部队逐步壮大为以广东为中心发展到华南七省的强大力量,打开了整个华南革命的新局面,这与尹林平的领导是分不开的。中央对广东乃至华南游击战争都曾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尹林平自1936年来到广东开始,在广东的武装斗争和党的工作上,成绩卓越,曾获得毛泽东的赞赏。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其他文献
中共早期决策受到共产国际掣肘,并不等于中共领导人不具备独立自主意识。中共三大前后,围绕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提出一系列独立自主的意见和设想,间接对
2006年7月下旬,我县古城镇某养殖户饲养的鹌鹑,发生了一种以败血症和剧烈下痢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我们综合诊断为巴氏杆菌病。现将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奶牛在产犊时,常会遇到因为各种原因而引起母牛阴道黏膜肌层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不及时处理与缝合,伤口很难愈合,尤其是做阴道深部缝合时,既不方便又难以操作。我们经过几次试用
1924年,“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成立,这支以“护路”名义组建的武装队伍,配备了先进的装备,在当时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令人惊讶的是这支武装队伍的主要成员是中共党员,直接接受周恩来的领导。新中国成立时,创建“铁甲车队”的5名骨干中的4名先后在革命道路上不幸牺牲,幸存的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周士第和他的战友们掌控的“铁甲车队”创造的辉煌业绩,永远
期刊
“生长因子”是多种有促进养殖动物整体或器官生长发育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在常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除初乳和常乳中所含有的“生长因子”有具体种类和名称外,大多因未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