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三不动”的原因分析到“三联动”教学设想的提出,从“三联动”实施依据的考量,再到学生和老师双维度分析“三联动”课堂教学的实施途径,通过详尽的分析阐述,谋求“单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联动”的“三联动”课堂的实现,就如何达成知识掌握度高、技能形成度高、目标达成度高的“三高”课堂,发表浅见,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三联动 单生主动 生生互动 师生联动
一、“三不动”课堂教学的归因分析
1.内因——心理归因使学生怯动
中职生在初中时成绩不突出,不被关注,学生往往认为这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缺乏抽象思维、运气不好等不可控因素所致,这一归因符合韦纳的归因成败理论。由于学生自我消极的归因,造成学生的怯动心理。
2.外因——课程性质使学生怯动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是中职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典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的核心技能。掌握技能、技巧需学生反复训练、不断揣摩。但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低、由知识转变为技能的熟练度低、技能形成度低,对技能技巧的领悟度不高,学生怯“动手”实践,缺乏相互“切磋”,导致生生之间“不互动”,进而师生之间“不联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就形成了“三不动”的课堂。
二、“三聯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依据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可能时,其积极性才最高。因此“三联动”将课程知识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来建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情境。以此挖掘学习激发量的最大化,实现期望效价最大化:“单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联动”。
2.“教学做一体”理念
“三联动”课堂教学在“教学做一体”理念指导下,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三联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途径
从“不动”的源头出发,寻求挖掘学生激发量的有效手段,构建“三联动”教学的实施途径。如图1所示。
1.创设“三联动”之根本――学生
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是“三联动”课堂的关键,组建学习小组是突破口。综合考量学习情况、性格、爱好、特长、性别等因素,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在组长带领下捆绑前行。老师课前辅导组长,课上组长充当“小老师”,老师带组长、组长带组员,发挥“蝴蝶效应”。犹如“三联动”的“复兴号”列车,老师是火车头,每个学习小组是分动力机,一个个分动力车厢集合起来,列车自然风驰电掣!
2.创设“三联动”之基石――老师
(1)精心编制学案——助力学生清晰地“动”。老师以探究性、启发性、灵活性和梯度化为原则,将本课程划分项目,梳理工作任务,采取主动参与、评价激励相结合,以设疑激趣、精点精练为核心编制学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梳理项目分解子任务,如: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如正反转、顺序控制、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等)都可按“六步法”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细化分解任务步骤,精心设计学案,引领学生课堂三联动。如图2所示,预习案,通过细读教材,初识电路,为学生课上知识的落地做准备;探究案(课上使用)是单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联动有力保障。分解成4个子任务,各任务下老师设置难易相当的分解步骤,引领学生小步子前行、任务清晰明了,层层递进,步步为营;训练案(课后使用)——评价反馈,以检测反馈学生知识达成度。只有学案任务清晰了,才能有效带动后面每个环节的连锁联动。
(2)改变教学策略——助力学生针对地“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发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方面的变革,而本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更利于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单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联动的三联动课堂。
如图2中第二步:绘电气接线图中,在遇到导线是否交叉、走线是否规范、布局是否合理等疑难问题时,可借助FLASH或仿真软件等信息技术来突破,助力学生针对性地“动”。
(3)遴选培养导生——助力学生高效地“动”。学习小组、老师和导生是“三联动”课堂的“三驾马车”。导生是“三联动”课堂的有力保障。由学习小组中成绩较好、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通过老师指导和自主培养的方式,让导生先“动”起来,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具备较强的技能操作水平,去指导帮扶本组同学,发挥连带效应,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
在控制线路装接过程中,当遇导线成型、走线规范、故障排除、技能提升、技巧领悟等疑难问题时,可从导生帮扶、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等多途径突破;通电试车环节,由导生和老师共同监护,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助力学生再次地“动”。学生取得成绩得到及时的鼓励,才能获得不断的激发量,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促使学生再次“动”。因此要以多层面、多维度关注学生为原则,从时间维度考量,设计课前评、课中评、课后评;从参与者维度考虑,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从项目维度考虑,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度、任务完成度等;结合课程内容维度进行项目细化,设计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实现师生共评;也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入行业、企业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引进企业实践专家点评,实现考核与评价多元化。
四、“三联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成效
“三联动”,契合了弗鲁姆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求。通过实施“三联动”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引导学生做正确归因:成功可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当学生获得激发量时,就会付出努力,取得成绩,获得满足感,从而实现个人需求。
1.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习积极性源于兴趣与需求,完成任务的过程即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解决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生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在适应了“三联动”课堂教学方式后,提高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如对电路分析能力的提升:课前,通过学案引领自主预习,初识电路原理。课中,绘电气接线图,再读电路原理;装接、检测控制线路,再明电路原理;通电试车,显现电路原理。老师引领学生的每一步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进而知识会迁移至技能,线路装接、故障分析排查、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2.提升老师专业素养
“三联动”课堂教学的实施,变“教书”为“铸魂”。在教学法的选择上,需安排各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这就倒逼教师沉下心,研究教材与学生,设计好步骤清晰、任务明确的导学案;倒逼教师设计能吸引学生,符合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案;倒逼教师去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实教学手段,提升和拓宽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老师成为学生眼中的“专家”与“杂家”。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三联动 单生主动 生生互动 师生联动
一、“三不动”课堂教学的归因分析
1.内因——心理归因使学生怯动
中职生在初中时成绩不突出,不被关注,学生往往认为这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缺乏抽象思维、运气不好等不可控因素所致,这一归因符合韦纳的归因成败理论。由于学生自我消极的归因,造成学生的怯动心理。
2.外因——课程性质使学生怯动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是中职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典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的核心技能。掌握技能、技巧需学生反复训练、不断揣摩。但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低、由知识转变为技能的熟练度低、技能形成度低,对技能技巧的领悟度不高,学生怯“动手”实践,缺乏相互“切磋”,导致生生之间“不互动”,进而师生之间“不联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就形成了“三不动”的课堂。
二、“三聯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依据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可能时,其积极性才最高。因此“三联动”将课程知识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来建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情境。以此挖掘学习激发量的最大化,实现期望效价最大化:“单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联动”。
2.“教学做一体”理念
“三联动”课堂教学在“教学做一体”理念指导下,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三联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途径
从“不动”的源头出发,寻求挖掘学生激发量的有效手段,构建“三联动”教学的实施途径。如图1所示。
1.创设“三联动”之根本――学生
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是“三联动”课堂的关键,组建学习小组是突破口。综合考量学习情况、性格、爱好、特长、性别等因素,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在组长带领下捆绑前行。老师课前辅导组长,课上组长充当“小老师”,老师带组长、组长带组员,发挥“蝴蝶效应”。犹如“三联动”的“复兴号”列车,老师是火车头,每个学习小组是分动力机,一个个分动力车厢集合起来,列车自然风驰电掣!
2.创设“三联动”之基石――老师
(1)精心编制学案——助力学生清晰地“动”。老师以探究性、启发性、灵活性和梯度化为原则,将本课程划分项目,梳理工作任务,采取主动参与、评价激励相结合,以设疑激趣、精点精练为核心编制学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梳理项目分解子任务,如: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如正反转、顺序控制、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等)都可按“六步法”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细化分解任务步骤,精心设计学案,引领学生课堂三联动。如图2所示,预习案,通过细读教材,初识电路,为学生课上知识的落地做准备;探究案(课上使用)是单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联动有力保障。分解成4个子任务,各任务下老师设置难易相当的分解步骤,引领学生小步子前行、任务清晰明了,层层递进,步步为营;训练案(课后使用)——评价反馈,以检测反馈学生知识达成度。只有学案任务清晰了,才能有效带动后面每个环节的连锁联动。
(2)改变教学策略——助力学生针对地“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发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方面的变革,而本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更利于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单生主动、生生互动、师生联动的三联动课堂。
如图2中第二步:绘电气接线图中,在遇到导线是否交叉、走线是否规范、布局是否合理等疑难问题时,可借助FLASH或仿真软件等信息技术来突破,助力学生针对性地“动”。
(3)遴选培养导生——助力学生高效地“动”。学习小组、老师和导生是“三联动”课堂的“三驾马车”。导生是“三联动”课堂的有力保障。由学习小组中成绩较好、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通过老师指导和自主培养的方式,让导生先“动”起来,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具备较强的技能操作水平,去指导帮扶本组同学,发挥连带效应,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
在控制线路装接过程中,当遇导线成型、走线规范、故障排除、技能提升、技巧领悟等疑难问题时,可从导生帮扶、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等多途径突破;通电试车环节,由导生和老师共同监护,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助力学生再次地“动”。学生取得成绩得到及时的鼓励,才能获得不断的激发量,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促使学生再次“动”。因此要以多层面、多维度关注学生为原则,从时间维度考量,设计课前评、课中评、课后评;从参与者维度考虑,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从项目维度考虑,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度、任务完成度等;结合课程内容维度进行项目细化,设计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实现师生共评;也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入行业、企业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引进企业实践专家点评,实现考核与评价多元化。
四、“三联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成效
“三联动”,契合了弗鲁姆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求。通过实施“三联动”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引导学生做正确归因:成功可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当学生获得激发量时,就会付出努力,取得成绩,获得满足感,从而实现个人需求。
1.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习积极性源于兴趣与需求,完成任务的过程即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解决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生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在适应了“三联动”课堂教学方式后,提高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如对电路分析能力的提升:课前,通过学案引领自主预习,初识电路原理。课中,绘电气接线图,再读电路原理;装接、检测控制线路,再明电路原理;通电试车,显现电路原理。老师引领学生的每一步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进而知识会迁移至技能,线路装接、故障分析排查、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2.提升老师专业素养
“三联动”课堂教学的实施,变“教书”为“铸魂”。在教学法的选择上,需安排各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这就倒逼教师沉下心,研究教材与学生,设计好步骤清晰、任务明确的导学案;倒逼教师设计能吸引学生,符合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案;倒逼教师去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实教学手段,提升和拓宽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老师成为学生眼中的“专家”与“杂家”。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