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正在渗透到科学、教育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我国Internet网上信息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网络建设与数据库建设两个方面。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核心问题是网络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网络数据库就是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信息集合。
一、网络数据库
的发展概况
1、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网上中文信息资源速增长,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全国在线数据库的总量为82929个。在《中国数据库大全》所收录的1038个数据库中,目前有58.9%的数据库是以光盘形式出版发行,85%的数据库可以能过网络(或光盘)提供检索查询服务。《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专业文献》等光盘的出版发行居领先地位。
2、网络数据库的分布与统计
(1)所有在线数据库中,企业网站拥有的数据库数量最多,占全部数据库的61.08%,商业网站拥有的数据库,占全部数据库的29.14%,教育、科研机构网站拥有的数据库,占全部数据库的4.85%。
(2)全国网站中拥有在线数据库的网站数为61429个,约占全部网站的16.53%。从各类网站情况来看,商业网站拥有数据库的网站比例最高,为40.5%,教育、科研机构网站比例为29.17%, 企业网站比例为14.31%。
(3)从数据库按内容的分类情况来看,产品数据库的数量最多,占所有数据库的35.5%,其次是报刊新闻数据库, 比例为12.80%,第三是科技信息数据库,比例为11.90%。
(4)从数据库的记录数分布情况来看, 产品数据库占有65.4%的记录,其次为企业名录数据库,记录数占15.6%;人物数据库和政策法规数据库记录占有比例均不足1%;金融股票数据库、报刊新闻数据库记录占有比例均不足3%。
(5)从数据库的更新看,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1%~5%的数据库比重最大,占38.1%;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5%—10%的数据库,占12.4%;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10%—20%的数据库,占18.3%,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20%以上的数据库, 占12.7%;另有18.5%的数据库每周对记录的更新比例在1%以下。
(6)从数据库的载体情况来看,数据库拥有其它载体的比例以政府网站最高,为37.5%次是企业网站,比例为26.5%。
(7)从数据库的收费情况来看,收费数据库占所有数据库的12.3%。其中商业网站数据库中收费数据库所占比例最高,为32.4%,其次为教育、科研机构网站的数据库,收费数据库的比例为22.3%;第三为其它非盈利机构网站的数据库,收费数据库的比例为18.9%。
(8)从数据库的面向对象情况来看,面向个人的数据库比例最高,占71.7%;其次是面向商业机构的数据库, 比例为64.1%;第三是面向政府部门的数据库,比例为48.9%;第四是面向科研学术机构的数据库,比例为37%,第五是面向图书馆的数据库,比例为1&5%。
二、网络数据库
存在的问题
1、数量少、规模小、商业化水平
网络化服务促使数据库类型有重大调整和发展,2000年我国从二次文献数据库向一次文献数据库发展的数量有所增加o“中国专利”、“中国国家标准”、“中国法律法规”、“中国学术期刊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中文科技期刊”等全文数据库在相继出版光盘产品同时也纷纷通过网络提供检索服务。目前,我国全文数据库所占比例还不超过数据库总量的30%,与发达国家(日本全文数据库所占比例为78%)相比相差甚远。缺少已立项或在研项目及决策咨询方面的数据库,企业诚信数据库也是空白,地方性特色数据库规模小,商业化程度低。全文检索虽然有其优点和适用的场合,但也存在一些应用上的限制,非文字资料基本上是不适合全文检索,如地图、声音、影像等资源。
2.缺乏整体规划意识。标准不统一,兼容性差
国内数据库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国家缺乏整体规划,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已形成规模,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也在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企业产品数据库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很多数据库标引缺乏统一标准,互不兼容,缺乏共享性。
3,数据库的发展水平低,数据年限短,数据完整性差
目前,国内数据库收录数据不全,年限短,数据更新周期长,检索软件种类繁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企业产品数据库缺少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缺少权威性,大多是企。业自己为宣传产品自建的数据库较多,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值得商榷,缺少企业诚信数据库。
4.国家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数据资源垄断严重
我国对信息产业投资中重硬件设备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及数据库的建设,领导层对信息资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数库与信息系统建设投资比例失调,数据库建设严重滞后,80%的信息资源由政府垄断,开放性差,影响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网络数据库
发展趋势
1.数据库从科学技术领域向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方面扩展,社会性更强,服务层次趋于大众化。
2.随着数据库的发展变化,书目型、文摘型数据库向全文数据库方向发展,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多介质数据库比重越来越大,数据加工趋于深度化,服务个性化。
3.学术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数据库迅速发展,综合性与专业性数据库的发展长期并存,数据库内容趋于多元化。
4.数据库已经成为信息市场的重要商品,打破了过去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非营利部门生产研制的模式,外商及国内企业先后介入信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经营模式趋于商业化。
5.数据库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值也越来越大,用户也越来越多,数据库行业的发展趋于产业化。
6.目录型和文摘型数据库检索结果与原始文献相互链接,信息实体趋于虚拟化和自动化。
7.数据的分类、标引、加工及数据库的管理在线实时,信息管理趋于智能化。
8.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数据库建设趋于法制化。
9.国家投资不断加大,中央与地方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加工与利用趋于共享化。
总之,网络数据库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网络数据库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全文化、网络化。只有加快与国际数据库生产商的合作,各级政府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形成规模效应
一、网络数据库
的发展概况
1、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网上中文信息资源速增长,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全国在线数据库的总量为82929个。在《中国数据库大全》所收录的1038个数据库中,目前有58.9%的数据库是以光盘形式出版发行,85%的数据库可以能过网络(或光盘)提供检索查询服务。《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专业文献》等光盘的出版发行居领先地位。
2、网络数据库的分布与统计
(1)所有在线数据库中,企业网站拥有的数据库数量最多,占全部数据库的61.08%,商业网站拥有的数据库,占全部数据库的29.14%,教育、科研机构网站拥有的数据库,占全部数据库的4.85%。
(2)全国网站中拥有在线数据库的网站数为61429个,约占全部网站的16.53%。从各类网站情况来看,商业网站拥有数据库的网站比例最高,为40.5%,教育、科研机构网站比例为29.17%, 企业网站比例为14.31%。
(3)从数据库按内容的分类情况来看,产品数据库的数量最多,占所有数据库的35.5%,其次是报刊新闻数据库, 比例为12.80%,第三是科技信息数据库,比例为11.90%。
(4)从数据库的记录数分布情况来看, 产品数据库占有65.4%的记录,其次为企业名录数据库,记录数占15.6%;人物数据库和政策法规数据库记录占有比例均不足1%;金融股票数据库、报刊新闻数据库记录占有比例均不足3%。
(5)从数据库的更新看,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1%~5%的数据库比重最大,占38.1%;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5%—10%的数据库,占12.4%;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10%—20%的数据库,占18.3%,每周更新所有记录中20%以上的数据库, 占12.7%;另有18.5%的数据库每周对记录的更新比例在1%以下。
(6)从数据库的载体情况来看,数据库拥有其它载体的比例以政府网站最高,为37.5%次是企业网站,比例为26.5%。
(7)从数据库的收费情况来看,收费数据库占所有数据库的12.3%。其中商业网站数据库中收费数据库所占比例最高,为32.4%,其次为教育、科研机构网站的数据库,收费数据库的比例为22.3%;第三为其它非盈利机构网站的数据库,收费数据库的比例为18.9%。
(8)从数据库的面向对象情况来看,面向个人的数据库比例最高,占71.7%;其次是面向商业机构的数据库, 比例为64.1%;第三是面向政府部门的数据库,比例为48.9%;第四是面向科研学术机构的数据库,比例为37%,第五是面向图书馆的数据库,比例为1&5%。
二、网络数据库
存在的问题
1、数量少、规模小、商业化水平
网络化服务促使数据库类型有重大调整和发展,2000年我国从二次文献数据库向一次文献数据库发展的数量有所增加o“中国专利”、“中国国家标准”、“中国法律法规”、“中国学术期刊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中文科技期刊”等全文数据库在相继出版光盘产品同时也纷纷通过网络提供检索服务。目前,我国全文数据库所占比例还不超过数据库总量的30%,与发达国家(日本全文数据库所占比例为78%)相比相差甚远。缺少已立项或在研项目及决策咨询方面的数据库,企业诚信数据库也是空白,地方性特色数据库规模小,商业化程度低。全文检索虽然有其优点和适用的场合,但也存在一些应用上的限制,非文字资料基本上是不适合全文检索,如地图、声音、影像等资源。
2.缺乏整体规划意识。标准不统一,兼容性差
国内数据库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国家缺乏整体规划,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已形成规模,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也在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企业产品数据库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很多数据库标引缺乏统一标准,互不兼容,缺乏共享性。
3,数据库的发展水平低,数据年限短,数据完整性差
目前,国内数据库收录数据不全,年限短,数据更新周期长,检索软件种类繁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企业产品数据库缺少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缺少权威性,大多是企。业自己为宣传产品自建的数据库较多,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值得商榷,缺少企业诚信数据库。
4.国家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数据资源垄断严重
我国对信息产业投资中重硬件设备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及数据库的建设,领导层对信息资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数库与信息系统建设投资比例失调,数据库建设严重滞后,80%的信息资源由政府垄断,开放性差,影响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网络数据库
发展趋势
1.数据库从科学技术领域向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方面扩展,社会性更强,服务层次趋于大众化。
2.随着数据库的发展变化,书目型、文摘型数据库向全文数据库方向发展,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多介质数据库比重越来越大,数据加工趋于深度化,服务个性化。
3.学术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数据库迅速发展,综合性与专业性数据库的发展长期并存,数据库内容趋于多元化。
4.数据库已经成为信息市场的重要商品,打破了过去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非营利部门生产研制的模式,外商及国内企业先后介入信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经营模式趋于商业化。
5.数据库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值也越来越大,用户也越来越多,数据库行业的发展趋于产业化。
6.目录型和文摘型数据库检索结果与原始文献相互链接,信息实体趋于虚拟化和自动化。
7.数据的分类、标引、加工及数据库的管理在线实时,信息管理趋于智能化。
8.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数据库建设趋于法制化。
9.国家投资不断加大,中央与地方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加工与利用趋于共享化。
总之,网络数据库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网络数据库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全文化、网络化。只有加快与国际数据库生产商的合作,各级政府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形成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