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农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 “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三、作业创新,丰富生活
以往的语文作业无外乎读读写写,读读课文,写写字词,再有就是背一背,每天如此,学生怎会主动完成呢?新教材是一套装载着崭新观念,需要用崭新方法解读,去实践的现代化教材,因此,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应体现一个“新”字,让“新”伴随着这套教材走进学生心中,当然作业也要体现“新”字。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农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 “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三、作业创新,丰富生活
以往的语文作业无外乎读读写写,读读课文,写写字词,再有就是背一背,每天如此,学生怎会主动完成呢?新教材是一套装载着崭新观念,需要用崭新方法解读,去实践的现代化教材,因此,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应体现一个“新”字,让“新”伴随着这套教材走进学生心中,当然作业也要体现“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