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思共研磨专题 团结奋进促成长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义乌市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居多的现象,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为优秀教师,晋升为骨干教师?在这种局限背景下,如何真正落实骨干教师带动青年体育教师,破解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不精的困局,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呢?义乌市体育学科在市教育局的统筹部署下,联动全市多所学校的名优骨干体育教师,共同搭建“吴剑平名师工作室”平台,以“同思共研磨专题”为主要学习目的,以“团结奋进促成长”为主要学习目标,制订出台工作室管理办法,不断优化研训模式,建立活动成果档案。
  凝名师之髓,聚优课之光。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发展成效显著,学员成长迅速。全体成员共承担市级公开课12人次,市级讲座7人次;三位导师荣获第七届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学员获浙江省体育教学活动评比一等奖1人次,浙江省体育学科论文评比三等奖1人次,市级教坛新秀1人次,市优质课获得者5人次,市级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6人次……工作室将一群努力上进的体育教师聚集在一起,培养骨干教师朝特色化成长,带动青年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义乌市名师工作室活动具体实施步骤与策略如下:
  一、创建成长性平台,广纳贤才共谋发展
  工作室成立需要吸收优质、上进的体育教师,“有将有兵”才是完整的团体。市教育局依据《义乌市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的精神,根据全市所有学校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学校骨干、青年体育教师的分配比例,秉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领头作用,结合自主申报、学校推荐、导师审核并征求学科教研员意见,共同遴选出20位工作室学员。其中骨干教师16位,主要以获得“义乌市教坛新秀”“义乌市优质课获得者”等殊荣的教师组成,青年教师主要是以全市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或论文获奖的教师组成。整个工作室团队以金华名师、市体育教研员为首席顾问,三位体育学科带头人为导师,带领20位学员。名师工作室平台的创建,给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促进了校际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体育教学资源,活跃体育研究氛围,共同实现增效提质的教研目的。
  二、建立可行性机制,规范化管理团队
  俗话说:“没有制度寸步难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搭建成立骨干教师同思共研的工作室平台,为最大化地发挥各位学员的潜质、激发其学习动力、延长其学习毅力、促使工作室顺利而又高效地开展各项活动,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其具体内容包含工作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机制组成的管理体系,学期研讨活动总计划、每月研讨具体方案、学习细则和材料整编、归档组合而成的运行体系,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教育宣传平台、金华体育教学公众号等媒体新闻平台组合成的宣传体系(图1)。
  管理体系,主要以工作室全体学员的专业成长为目的,以课程改革、创新、创优为思路,培养新时代教育的“四有教师”。工作室实施年终和阶段性的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阶段考核由名师工作室的三位导师根据学员出勤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对阶段考核不合格者,要求补全缺项任务后,方可进入下一学期的学习研修活动。年终考核,名师工作室的三位导师依据考核指标,结合学员自我评定表,对每位学员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上报至教育主管部门。对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学员进行劝退,并上报主管部门备案;对年终考核优秀的学员进行大会表彰,并奖励下学年优先外出学习的机会。
  运行体系,以教学研讨为中心,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反思总结为辅。如制订学员按时按需每月一次的学习细则,学习形式主要分学员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导师根据工作室近期研究方向,确定探讨主题,抑或是好书分享,引导学员分小组先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将学习成果编写成文字上传到小组微信群进行组内线上分享与交流,经小组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把最终讨论成果委派组员进行工作室线上分享,让每一位学員都有发表自我意见的平台,让每一位学员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一次学习都有良好的收获;集中学习,导师在月初制订好集中研训活动主题,安排好执教人员,分组进行备课—上课—修改-再次上课,通过小团队的力量,进行两次左右的组内磨课,基本形成一堂高效的体育与健康课,最终在集中学习的当天课堂上亮相。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灵活的学习机制,能够不断鞭策学员进行自主学习、积极进取,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
  宣传体系,以活动宣传报道为主。如审核组职责,主要对活动新闻报道的稿件进行审核,审核出问题的地方进行圈注,并及时通知该次活动主负责编辑人员进行修改,确定无误后通知其“可以推送”;编辑组职责,负责当次活动编辑的人员,要在活动前收集好相关资料,了解活动流程与主要内容,事先编辑好大概的新闻报道内容。在活动结束后当天,对先前编辑的文章进行补充、修改,并插入照片后进行整体检查,确定无误后推送到报道群,通过主审人员审核并修改后同步到工作室的公众号上;摄影组职责,负责当天活动摄影,工作室通过确定报道组工作职责和要求,把任务与职责落实到实处,充分锻炼学员的写作能力,编辑优质的报道文章,推送到相关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室的知名度,为年终成果归档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打造灵活性研讨模式,精准锁定学员需求
  工作室研训活动模式主要以线下教学研讨活动为主、线上专题活动为辅。下面以吴剑平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研训活动为例。为加强工作室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展现新时代体育教师卓越风采,工作室将线下研讨活动用教学展示课和线上分享来呈现,分成“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模式。
  (一)“请进来”模式
  工作室研讨活动的开展是引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每次活动都会邀请一线名师、骨干教师助阵课堂,诚邀本市或外市兄弟学校共筑课堂,一起专研教材,分享团队特色,展示优质课堂,吸取他人之精华。
  1.专家助阵活动。例如以“名师引领如潮流 专业提升促成长”的主题研讨活动,特邀杭州资深心理专家,温州瓯海、台州仙居、金华、义乌四地体育教研员助阵活动。市教研员陈益军作了题为《基于省纲要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探析》的讲座,他依据省纲要的核心要求,剖析“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重点讲解了“教材三个一”中如何体现单一练习到组合练习。陈益军通过详细讲解动作组合策略,结合自身经历,生动、形象地将一个个教育教学案例贯穿于讲座内容当中。让学员知道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练习组合,启发出很多教育教学上的灵感。专家的每一场讲座和经验分享,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带来前沿化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分享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让学员熟知研训活动是组织者搭建平台,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提供专业引导的过程。   2.兄弟团队共筑课堂。除了特邀一线专家助阵活动,还邀请任松梅工作室团队加入,携手共研教材,助力课堂教学。以篮球单元教学展示课为例,任松梅工作室成员和吴剑平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室,共同确定研训主题,探讨教材重难点,拟定解决难点的方法,再各自委派出学员进行磨课试教,双方在各自课堂中进行指导纠正,为优质的展示课提出宝贵意见。任松梅工作室的加入,展示了他们团队的精彩亮点,分享了工作经验,也给予工作室极大的支持,两支团队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导师引领带动成长。由工作室导师亲自亮相,带动学员敢于“登台”,牵动学科教师勇于发言。教学展示课先由工作室导师授课,再由经导师指导过的学员进行执教。如,吴剑平亲自执教的水平三(五年级)《运球 传球的运用方法》。他采用創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新颖的教学道具、精练的教学语言,将篮球的运 传动作组合练习与篮球实战运用巧妙结合。整堂课紧紧围绕省纲要课堂教学“七个一”的基本要求,灵活运用教材“三个一”,遵循篮球运动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循序渐进地运用篮球运、传组合技能,从而巩固动作方法。鲜明的教学特色形成活生生的教学样板,使学员无不叹之其课堂的精妙。再如,导师指导学员郑洪艳执教的《多种形式拍球运用方法》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她从活力四射的音乐准备操到复习拍球的击球点,再到运用各种有趣的拍球练习,穿插激烈的竞技游戏,既充分巩固了拍球的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导师的带领、团队的合作,让学员在一次次磨练中进步,在一次次历炼中成长。
  (二)“走出去”模式
  工作室另一种研讨形式是让部分学员走进其他研训平台进修,并通过现场直播或录播的方式,使不能到场的学员也能参与其中,以“借他山之石”来“琢己身之玉”。例如,工作室送教丽水莲都区囿山小学、杭州娃哈哈小学,把团队磨炼出的最佳课堂效果展示给异乡,同时虚心学习当地教学特色,将好的“产物”通过录播的形式带回来“消化”“吸收”,达到优秀资源共享的目的。导师积极带领学员参与高层次学习平台,如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名师优质课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湖台金温甬”五地市体育与健康研讨活动,走进罗郭松名师工作室课堂等,让学员参与其中,开拓视野,吸取精华,同时也看到自身不足,明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工作室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研讨模式,一方面特邀学科领头人助阵活动,倾注前沿化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诚邀其他优秀团队入驻课堂,共谋体育教学发展前景,提升团队品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外省市、地县区举办的各级各类研训活动,达到“聚内、聚外”双管齐下,充分吸收新鲜血液。
  四、开展全面性归纳汇总,为前行道路点亮一盏明灯
  工作室研训活动顺利的开展,汇聚了整个团队的智慧、心血和努力。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把活动全部材料整理成册,留下佐证的同时,也是对自我成长的一种自省。例如,工作室每次活动结束都进行线上反思,把研讨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解决的方式等编辑成文,统一上交给负责人。再由归档负责人将活动方案、开课教案、活动记载表、课堂观测表、照片、视频等一系列材料以电子稿和纸质稿两种形式进行留存。理清工作室研训活动形式与流程,排摸研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整合教研成效,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今后开展研讨活动指明精准的方向。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一线骨干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掌握新时代新科技的教学方式,给青年教师树立好标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借助名师工作室进行自我修行,时刻鞭策自己迈开前进的脚步,跟紧团队步伐,肩并肩、手拉手,拧成一股绳,与团队共成长,从而带动全市体育教师创新工作热潮,促进义乌市体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
其他文献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即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的影响作用。遵循运动技能的迁移规律,避免负迁移,合理使用正迁移,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夯实基础,避免负迁移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度看,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是一个建立神经联系的过程,新技能的神经元联系要超过之前的神经元联系需要漫长的时间。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动作,容易被之前所学的技术动作所干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跳
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受场地限制较小,对发展力量、灵敏、柔韧和心肺耐力,提高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规定,体操类运动为必修必学的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之一。健身健美操是体操类运动中的重要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女生的喜爱。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专门编写了健身健美操的相关内容,供
一、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校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肩负着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综合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法制和社会意识觉悟的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在学校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面对学生在校园体育运动中产生的伤害事故,有效应对运动伤害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悬在
耐久跑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心肺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形式单一枯燥等原因,学生并不喜欢耐久跑练习。为此,笔者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游戏和耐久跑进行有效融合,设计了“小小驾驶员”系列游戏。  一、驾驶不超速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谦恭礼让的品德和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设置若干条“行驶道路”,可以利用体育场地上原有的边线
我国学校体育在同一个学段内,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以及其他学校体育活动均是相对独立的,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笔者所在学校2017年以来的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以“纵向衔接、横向联合”的设计思路一体化建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目标。  一、学校体育
一、居家体育锻炼热身活动  可听着音乐进行热身活动:1.从标准站立位开始直腿体前屈,双手触地;2.双手慢慢向前爬行至俯卧撑位置,始终保持膝关节伸直;3.左脚向前跨出至左手外侧;4.左手伸直向上旋转至最大幅度,再向下旋转至最大幅度;5.左肘向下压尽量触地;6.腿向上瞪起,双手不要离开地面,两腿尽量蹬直;7.两手直臂向上伸起,重心下压成弓步伸展;8.交换至另一侧重复同样的动作。热身活动可提升机体的运动
在校体育课的练习时间有限,学生如果不加以复习巩固,技能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遗忘和降低,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传统的体育家庭作业存在学生和家长不重视、不理解,家校对体育作业认知水平不同等问题,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完成,家长不知如何辅导和监督。再加上教师对体育作业的检查和反馈不到位,导致作业无效化。笔者使用微课共享的方式,利用网络等便利辅助工具,通过家校沟通、家校共享、家校反馈,逐步解决教师、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之一,但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可
敏捷圈是一种提高学生速度、敏捷和协调性的训练器材。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教师可利用敏捷圈等新型器材,融合体能教学,创编新颖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能。利用富有挑战性的敏捷圈游戏,隐藏体能训练内容,增加快乐、紧张等感官刺激。在游戏中,重点提高手臂、腰腹、腿部等力量,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能。  一、“滚圈接力”  适合年级:一至六年级。  游戏目标:发展学生快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与会的京、浙两地体育教师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即构建“学为中心”课堂模式,提出“课堂教学要落实以发展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受益。  一、课堂为谁而设——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什么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部分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