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通过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良好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作业的批改可以让教师得到详细的课堂教学反馈。但通常一提起地理作业,很多同学会想到堆积课桌的海量选择、文综题带来的索然无味,传统的地理作业设计内容多局限于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业设计过于单一,只注重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的题海训练。从巩固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从而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怎样做好地理作业的设计、布置显得很有必要。
本人以新教材为模板,对地理作业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新课标下的地理作业设计的类型
在这里本人主要从日常作业的形式上将地理作业设计为以下类型。
1、书面作业。书面作业通常是留给学生课后需完成的新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上部分专题作业。书面作业可以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存在的问题、语言的规范性和书写的规范性等问题。
2、口头表述。这部分作业主要安排在课前或一节课快结束时进行。它更多的是对重要的概念、原理通过口述的方式回忆以及对课本活动题的探讨。这个模块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其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都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并挖掘发现并及时予以表扬。
3、手工操作。实践性作业是充分利用地理教学中现有课程资源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从而有效地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如学习“地球仪”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用乒乓球加铁丝等自制地球仪模型,并在上面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给出各大洲的基本划分界线等等。
4、图表绘制。图表在近些年高考地理题中屡见不鲜,已成为考核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更应注意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光照图,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析问题;在学习等高线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等。
5、调查报告。这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及数据采集,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调查南昌市的噪声污染及危害影响因素;调查扬子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南昌城市土地规划及绿化现状并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等。
6、实景观测。观测类的作业通常需要在连续时段内进行观测。实景观测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并用书本知识解释其原理,这项内容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天文观测》在学校天文馆进行;再如测算当地“二分二至”日春、秋分;夏、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其变化规律;观测当地气象、物候特点等。
7、小实验。这类作业使学生参照课本的活动题通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以加深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可以让学生用以下道具设计一个试验,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来验证热力环流的存在。
8、小论文。这类作业的编制既能丰富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见闻,又能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文字表述能力。学生必联系家乡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時,可以让学生收集当地资料写一篇《南昌市环境质量分析》的论文;在学习城市化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情写一篇《南昌市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论文。通过撰写小论文,可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产生新的认识,由理论走向实践,使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
9、网络作业。如今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有力工具,网络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准备,并将其归纳总结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学地理知识库,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0、分析型作业。此类作业主要是根据近年高考文综题的趋势而设计的,要求学生对身边出现的热点新闻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如日本大地震、利比亚局势、长江流域的旱涝急转等都可以站在地理的角度对问题本身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学习真正有用的地理,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二、地理作业完成期限的设置: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认为,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从多角度切入,同时不局限于单纯的书面操作练习,使教学起到举一反三、促进迁移的作用。根据之上叙述的作业设计的类型,我再对这些练习进行了精心分类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按完成时间长短分成三类作业:短期作业、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并根据每日的教学内容选择作业类型。
1.短期作业──教师精心选择
主要包括:口头表述、图表绘制、书面作业等。其中口头表述、图表绘制这部分主要由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时间3-6分钟;书面作业则是在第二天上交教师批改,教师在选题过程中以精炼为原则,避免对学生时间的不必要的浪费。
2.中期作业──师生共同开发
中期作业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或对资料的搜集。内容主要包括:①实景观测、手工操作(标本收集及制作)、实验设计、理论分析型作业等。
3.长期作业──学生自主选择
由几位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自由组合成某小组共同完成,时间为一个学期。作业的专题由学生将一学期的地理课本知识中最具兴趣的某点进行长期探讨,并形成课题分析最终撰写出地理小论文或地理问题的调查报告等,由此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可相应提供一些小课题供学生参考(如我校高中选修课开发的研究)。
总之,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了地理学科特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要让地理作业在切合实际的同时有其新意,更要能活跃每个学生的情感及思维,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在批改地理作业时应注意反馈教情、学情,以便在往后的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进行必要的校正。
本人以新教材为模板,对地理作业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新课标下的地理作业设计的类型
在这里本人主要从日常作业的形式上将地理作业设计为以下类型。
1、书面作业。书面作业通常是留给学生课后需完成的新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上部分专题作业。书面作业可以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存在的问题、语言的规范性和书写的规范性等问题。
2、口头表述。这部分作业主要安排在课前或一节课快结束时进行。它更多的是对重要的概念、原理通过口述的方式回忆以及对课本活动题的探讨。这个模块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其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都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并挖掘发现并及时予以表扬。
3、手工操作。实践性作业是充分利用地理教学中现有课程资源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从而有效地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如学习“地球仪”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用乒乓球加铁丝等自制地球仪模型,并在上面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给出各大洲的基本划分界线等等。
4、图表绘制。图表在近些年高考地理题中屡见不鲜,已成为考核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更应注意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光照图,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析问题;在学习等高线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等。
5、调查报告。这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及数据采集,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调查南昌市的噪声污染及危害影响因素;调查扬子洲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南昌城市土地规划及绿化现状并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等。
6、实景观测。观测类的作业通常需要在连续时段内进行观测。实景观测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并用书本知识解释其原理,这项内容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天文观测》在学校天文馆进行;再如测算当地“二分二至”日春、秋分;夏、冬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其变化规律;观测当地气象、物候特点等。
7、小实验。这类作业使学生参照课本的活动题通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以加深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可以让学生用以下道具设计一个试验,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来验证热力环流的存在。
8、小论文。这类作业的编制既能丰富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见闻,又能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文字表述能力。学生必联系家乡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時,可以让学生收集当地资料写一篇《南昌市环境质量分析》的论文;在学习城市化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情写一篇《南昌市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论文。通过撰写小论文,可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产生新的认识,由理论走向实践,使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
9、网络作业。如今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有力工具,网络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准备,并将其归纳总结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学地理知识库,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0、分析型作业。此类作业主要是根据近年高考文综题的趋势而设计的,要求学生对身边出现的热点新闻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如日本大地震、利比亚局势、长江流域的旱涝急转等都可以站在地理的角度对问题本身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学习真正有用的地理,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二、地理作业完成期限的设置: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认为,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从多角度切入,同时不局限于单纯的书面操作练习,使教学起到举一反三、促进迁移的作用。根据之上叙述的作业设计的类型,我再对这些练习进行了精心分类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按完成时间长短分成三类作业:短期作业、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并根据每日的教学内容选择作业类型。
1.短期作业──教师精心选择
主要包括:口头表述、图表绘制、书面作业等。其中口头表述、图表绘制这部分主要由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时间3-6分钟;书面作业则是在第二天上交教师批改,教师在选题过程中以精炼为原则,避免对学生时间的不必要的浪费。
2.中期作业──师生共同开发
中期作业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或对资料的搜集。内容主要包括:①实景观测、手工操作(标本收集及制作)、实验设计、理论分析型作业等。
3.长期作业──学生自主选择
由几位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自由组合成某小组共同完成,时间为一个学期。作业的专题由学生将一学期的地理课本知识中最具兴趣的某点进行长期探讨,并形成课题分析最终撰写出地理小论文或地理问题的调查报告等,由此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可相应提供一些小课题供学生参考(如我校高中选修课开发的研究)。
总之,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了地理学科特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要让地理作业在切合实际的同时有其新意,更要能活跃每个学生的情感及思维,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在批改地理作业时应注意反馈教情、学情,以便在往后的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进行必要的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