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课程也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初中物理也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怎样运用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激活知识 探究学习
初中物理也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活知识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的广泛而丰富的知识背景会参与到这种
相互作用中来,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参与这种相互作用的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知识建构的效果。个体的知识是一种主观表征,它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形成的,按照一定层次的网络结构存储于大脑之中,处于蛰伏状态。就如电脑文件按照一定的结构存储在硬盘上一样,处于“休眠”状态,直到运行某个程序时被打开。激活的本意为:刺激有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知识的激活是指通过某些方法手段,刺激大脑的皮下神经中枢,让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经验,使其处于活跃状态,然后参与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积极主动建构新的知识。
二、知识激活的意义
1.利于新知识学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平与掌握程度依赖于学生原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所以要重视基础知识经验的储备,以便有足够的旧知识经验可以用来参与新知识的建构。在构建认知冲突前激活旧的知识经验,降低了新旧知识的差距,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2.利于复习。在章节复习或者全面的总复习过程中,梳理、激活旧知识并恢复到以前韵知识水平是基础平台,然后才能找出学习中的漏洞并弥补,深化所学内容,进行各种综合应用。知识激活后能避免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应用知识时的思考脱节,更利于知识的迁移,触类旁通。
3.利于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牵连旧知识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只在学生思维力实在无法达到的高度,教师才进行适时的点拨。这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对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尊重,这种尊重能使得在课上充满了师生间的和谐与共振。
三、知识激活应遵口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根据初中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针对物理学习的特点,趣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良好的形象化的物理场景。
2.准确性原则。旧知识经验的激活要准确,新旧知识层次要接近,不要打开多余的知识,否则将干扰新知识的建构。
3.深度性原则。激活要到位,不仅仅是激活感觉、知觉、表象,还有概念、命题、图式。不仅要激活显性知识,还有隐性知识。要提高激活的效率。
4.动态性原则。知识学习前要创设情境,激活旧知识经验。学习过程中也要及时梳理并激活旧知识,给予及时的补充。知识学习后要将其内化,并结构化存储下来,整合重组,构建新的“知识树”,以利于今后学习中更容易被激活。
四、知识激活的方法
1.充分的预习。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缺乏知识经验的储备,或者没有充分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使新知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预习能把旧知识加以适当激活,减少听课中的困难,知道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找到知识的增长点,提高听课效率。预习不仅仅是看书、习题,还可以是观察、实验、收集资料等等。
2.口头语言激活。日常教学中常用口头提问的方式复习巩固旧知识,告知教学目标。素质良好的教师用寥寥数语就能构建好良好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激活方法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在学习大气压强前可以先复习提问液体压强的知识,如产生原因、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等。然后话语一转,空气有重力能流动吗?人类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那么空气里面有压强吗?规律又将如何?因为液体压强知识的铺垫,大气压强的引入自然,水到渠成。
3.图片激活。用图片、视频等做主线串联所学知识,展现物理情境。这种方法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以用教材所绘插图,也可以利用其他的视频、实物场景等。图片的呈现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
4.小组讨论。比较复杂的学习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有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思考问题,讨论交流,不断激活群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推论、综合和概括,反复检验新旧经验的合理性。教师承担辅助者、促进者、监控者的角色。小组讨论有助于填补以前学习中的认知空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激活思维的火花。压强的概念是从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当堂课的重点。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先要猜想与压力的作用效果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设计实验研究与这些因素的具体关系,这里有许多个体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如何选择器材,评估实验结果,等等。
總之,突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概念和规律,成为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学中如果能适时而准确的帮助学生激活旧的知识经验,参与新知识的建构,不仅可以轻松的让这些难点、疑点在学生面前不攻自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生长。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激活知识 探究学习
初中物理也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活知识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的广泛而丰富的知识背景会参与到这种
相互作用中来,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参与这种相互作用的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知识建构的效果。个体的知识是一种主观表征,它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形成的,按照一定层次的网络结构存储于大脑之中,处于蛰伏状态。就如电脑文件按照一定的结构存储在硬盘上一样,处于“休眠”状态,直到运行某个程序时被打开。激活的本意为:刺激有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知识的激活是指通过某些方法手段,刺激大脑的皮下神经中枢,让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经验,使其处于活跃状态,然后参与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积极主动建构新的知识。
二、知识激活的意义
1.利于新知识学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水平与掌握程度依赖于学生原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所以要重视基础知识经验的储备,以便有足够的旧知识经验可以用来参与新知识的建构。在构建认知冲突前激活旧的知识经验,降低了新旧知识的差距,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2.利于复习。在章节复习或者全面的总复习过程中,梳理、激活旧知识并恢复到以前韵知识水平是基础平台,然后才能找出学习中的漏洞并弥补,深化所学内容,进行各种综合应用。知识激活后能避免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应用知识时的思考脱节,更利于知识的迁移,触类旁通。
3.利于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牵连旧知识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只在学生思维力实在无法达到的高度,教师才进行适时的点拨。这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对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尊重,这种尊重能使得在课上充满了师生间的和谐与共振。
三、知识激活应遵口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根据初中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针对物理学习的特点,趣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良好的形象化的物理场景。
2.准确性原则。旧知识经验的激活要准确,新旧知识层次要接近,不要打开多余的知识,否则将干扰新知识的建构。
3.深度性原则。激活要到位,不仅仅是激活感觉、知觉、表象,还有概念、命题、图式。不仅要激活显性知识,还有隐性知识。要提高激活的效率。
4.动态性原则。知识学习前要创设情境,激活旧知识经验。学习过程中也要及时梳理并激活旧知识,给予及时的补充。知识学习后要将其内化,并结构化存储下来,整合重组,构建新的“知识树”,以利于今后学习中更容易被激活。
四、知识激活的方法
1.充分的预习。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缺乏知识经验的储备,或者没有充分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使新知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预习能把旧知识加以适当激活,减少听课中的困难,知道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找到知识的增长点,提高听课效率。预习不仅仅是看书、习题,还可以是观察、实验、收集资料等等。
2.口头语言激活。日常教学中常用口头提问的方式复习巩固旧知识,告知教学目标。素质良好的教师用寥寥数语就能构建好良好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激活方法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在学习大气压强前可以先复习提问液体压强的知识,如产生原因、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等。然后话语一转,空气有重力能流动吗?人类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那么空气里面有压强吗?规律又将如何?因为液体压强知识的铺垫,大气压强的引入自然,水到渠成。
3.图片激活。用图片、视频等做主线串联所学知识,展现物理情境。这种方法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以用教材所绘插图,也可以利用其他的视频、实物场景等。图片的呈现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
4.小组讨论。比较复杂的学习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有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思考问题,讨论交流,不断激活群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推论、综合和概括,反复检验新旧经验的合理性。教师承担辅助者、促进者、监控者的角色。小组讨论有助于填补以前学习中的认知空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激活思维的火花。压强的概念是从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当堂课的重点。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先要猜想与压力的作用效果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设计实验研究与这些因素的具体关系,这里有许多个体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如何选择器材,评估实验结果,等等。
總之,突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概念和规律,成为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学中如果能适时而准确的帮助学生激活旧的知识经验,参与新知识的建构,不仅可以轻松的让这些难点、疑点在学生面前不攻自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