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要求聚焦高中地理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平沙新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托新城建设,设计教学课程,做好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真正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不断探索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标准为新教材的日常使用指明了方向,通过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结合校本课程内容开设,灵活开展组织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也能够丰富感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拓宽学生认识问题、辨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用带有时代感、空间感、现实性的家乡案例,建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适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基于平沙新城的建设进行问题探究,通过科学的地理过程思维,了解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地理要素间紧密的现实关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启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行动方式及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实现教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促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科素养水平。
一、地理实践力与研学实践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在课程设计上兼有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特征,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科素养容易流于形式,新时代,新高考背景下,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设计的应有之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提高学科素养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应用地理思维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应用实践学习,尤其是以新教材的活动设计环节为引领,结合乡土教材,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研究能力,在研学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地理实践力,推进素质教育,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学习。
二、地理研学课程教学设计
1.地理研学课程地点选择的背景
学校地处珠海高栏港区平沙镇,根据规划方案,平沙新城的建设不仅是珠海产业的核心之一,同时也是实施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港口中高端综合配套居民生活服务、推动珠海西部地区城镇化、促进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使命。
2.选择研学路线,设计研学项目
平沙新城目前正在前期起步建设阶段,基本形成了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新城公园初步建成,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要求,围绕“山海河湖桥园”等元素,作为新城初见轮廓,作为观察一个区域城镇化的样板,在城市区域选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历史变化,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等都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1)城市风景线路设计
以平沙新城建设,选取标志性的新城建设,按照一定比例尺,绘制平沙新城平面图,了解新城主要功能区分布,有一定美术绘画基础的同学绘制印象地图,同时为后期研学路线设计提供前提条件,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摄影,记录城市建设发展情况。
(2)城市住宅区设计情况调查
了解目前已完成或正建设的楼盘,其房屋朝向,楼层高度、密度等信息,估计居住区人口数。同时结合周围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距离公园远近、商业区规模等情况,综合评估该住宅区的人居环境质量。
(3)城市生态环境调查
对新城附近的水体分布、面积大小、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自然植被种类、数量等,土壤剖面、性质等信息进行采样调查,充分了解新城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结合道路硬化、人造景观的分布情况,了解平沙新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充分感受人地协调带来的环境质量提升。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主流地图App,确定研学路线起始地,结合无人机等全面了解新城的建设面貌,在体验和反思中、在应用实践中体会在城市管理与规划中交通路线设计、密度与周边功能区分布的关系。
三、具体实施
1.学情分析
研学旅行的参与者初定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地理学习基础,并有较强的学习爱好和学习情趣,愿意应用地理知识到实践学习活动中。
2.前期准备
外出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做好各项安全预案,充分了解从学校到目的地的交通安全情况,学生的心理情况,出行前要充分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各项必要的物资准备。
同时结合每次的研学路线设计,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学习,如在城市住宅区的研学中,要充分理解城市功能區的概念,居住区的位置、形态、布局特点等教材知识。
3.研学过程——以城市住宅区设计情况调查为例
(1)前期搜集相关信息,利用地图App了解新城道路分布情况,楼盘建设情况,确定采样地点;提前设计调查问卷,分组分工。
(2)根据导航到指定位置,与楼盘建设方或销售方座谈,了解楼盘面积、层高等公开信息,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征得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实地了解该楼盘预期容纳人口数量,周围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如幼儿园、中小学、停车场建设、信息技术在小区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3)总结提高:成员交流,口头报告,对组员访谈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对访问及实际调查到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调查报告。
4.活动评价
为了确保研学活动切实有效,同时避免过于繁复,对小组成员在前期设计、中期活动、后期总结三方面进行星级评价,且分为自评、小组评、带队教师评三个方面,对各小组最后呈现的各类资料的丰富程度、质量,如照片、问卷情况、总结调查报告内容等,综合进行评价,特别优秀的可以结集成专题报告,形成论文、研学手册等。
结合本地平沙新城建设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从学校周边不断寻找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寻找资源,体验学习,在情境中学习,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实现教材本地化,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有用的地理实践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学习问题,让地理学习脱离应考,在研学旅行中实现真学习、优质学习,进而启发学生爱学习,在学习和认识实践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共鸣,体验与成长的快乐,是研学课程设计的应有之义。
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安全保障,缺乏经费,带队经验不足,师资力量有限,社会协同配合,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搭配组合差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成为学校的可操作、可实施、能持续的具体校本课程,还需要配套的管理体制,真正让校本研学旅行课程作为实践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举措,通过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考察地理实践力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任国荣.中学地理教学及教师专业成长案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刘龙华.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3):76-80.
[3]李臣之,纪海吉.研学旅行的实施困境与出路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8(9).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标准为新教材的日常使用指明了方向,通过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结合校本课程内容开设,灵活开展组织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也能够丰富感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拓宽学生认识问题、辨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用带有时代感、空间感、现实性的家乡案例,建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适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基于平沙新城的建设进行问题探究,通过科学的地理过程思维,了解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地理要素间紧密的现实关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启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行动方式及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实现教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促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科素养水平。
一、地理实践力与研学实践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在课程设计上兼有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特征,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科素养容易流于形式,新时代,新高考背景下,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设计的应有之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提高学科素养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应用地理思维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应用实践学习,尤其是以新教材的活动设计环节为引领,结合乡土教材,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研究能力,在研学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地理实践力,推进素质教育,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终身发展、终身学习。
二、地理研学课程教学设计
1.地理研学课程地点选择的背景
学校地处珠海高栏港区平沙镇,根据规划方案,平沙新城的建设不仅是珠海产业的核心之一,同时也是实施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港口中高端综合配套居民生活服务、推动珠海西部地区城镇化、促进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使命。
2.选择研学路线,设计研学项目
平沙新城目前正在前期起步建设阶段,基本形成了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新城公园初步建成,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要求,围绕“山海河湖桥园”等元素,作为新城初见轮廓,作为观察一个区域城镇化的样板,在城市区域选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历史变化,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等都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1)城市风景线路设计
以平沙新城建设,选取标志性的新城建设,按照一定比例尺,绘制平沙新城平面图,了解新城主要功能区分布,有一定美术绘画基础的同学绘制印象地图,同时为后期研学路线设计提供前提条件,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摄影,记录城市建设发展情况。
(2)城市住宅区设计情况调查
了解目前已完成或正建设的楼盘,其房屋朝向,楼层高度、密度等信息,估计居住区人口数。同时结合周围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距离公园远近、商业区规模等情况,综合评估该住宅区的人居环境质量。
(3)城市生态环境调查
对新城附近的水体分布、面积大小、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自然植被种类、数量等,土壤剖面、性质等信息进行采样调查,充分了解新城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结合道路硬化、人造景观的分布情况,了解平沙新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充分感受人地协调带来的环境质量提升。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主流地图App,确定研学路线起始地,结合无人机等全面了解新城的建设面貌,在体验和反思中、在应用实践中体会在城市管理与规划中交通路线设计、密度与周边功能区分布的关系。
三、具体实施
1.学情分析
研学旅行的参与者初定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地理学习基础,并有较强的学习爱好和学习情趣,愿意应用地理知识到实践学习活动中。
2.前期准备
外出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做好各项安全预案,充分了解从学校到目的地的交通安全情况,学生的心理情况,出行前要充分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各项必要的物资准备。
同时结合每次的研学路线设计,提前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学习,如在城市住宅区的研学中,要充分理解城市功能區的概念,居住区的位置、形态、布局特点等教材知识。
3.研学过程——以城市住宅区设计情况调查为例
(1)前期搜集相关信息,利用地图App了解新城道路分布情况,楼盘建设情况,确定采样地点;提前设计调查问卷,分组分工。
(2)根据导航到指定位置,与楼盘建设方或销售方座谈,了解楼盘面积、层高等公开信息,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征得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实地了解该楼盘预期容纳人口数量,周围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如幼儿园、中小学、停车场建设、信息技术在小区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3)总结提高:成员交流,口头报告,对组员访谈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对访问及实际调查到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调查报告。
4.活动评价
为了确保研学活动切实有效,同时避免过于繁复,对小组成员在前期设计、中期活动、后期总结三方面进行星级评价,且分为自评、小组评、带队教师评三个方面,对各小组最后呈现的各类资料的丰富程度、质量,如照片、问卷情况、总结调查报告内容等,综合进行评价,特别优秀的可以结集成专题报告,形成论文、研学手册等。
结合本地平沙新城建设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从学校周边不断寻找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寻找资源,体验学习,在情境中学习,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实现教材本地化,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有用的地理实践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学习问题,让地理学习脱离应考,在研学旅行中实现真学习、优质学习,进而启发学生爱学习,在学习和认识实践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共鸣,体验与成长的快乐,是研学课程设计的应有之义。
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安全保障,缺乏经费,带队经验不足,师资力量有限,社会协同配合,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搭配组合差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成为学校的可操作、可实施、能持续的具体校本课程,还需要配套的管理体制,真正让校本研学旅行课程作为实践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举措,通过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考察地理实践力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任国荣.中学地理教学及教师专业成长案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刘龙华.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3):76-80.
[3]李臣之,纪海吉.研学旅行的实施困境与出路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