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知道,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第一次与奥运近距离接触;很多人不知道,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将是百年奥运第一次与人脸识别技术真正结缘。
人脸识别技术将为北京奥运会的安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人脸识别是个非常遥远的话题,但是,当各方信息显示出这一技术将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展身手时,人们对它的兴趣似乎在一夜间就高涨了。
为奥运保驾护航
尽管距离奥运会开幕仍有一年多的光景,但是北京已经创造了一项奥运纪录: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北京奥组委日前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该技术能够从人群中快速辨认和甄别恐怖分子和其他可能引发犯罪的人员,以防止其进入相关的敏感区域。
此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盐湖城冬奥会上,主办方曾经使用过类似功能的设备。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那些设备大体上只能算是用于海关出入境的传统安检设备的“升级”版本,与即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人脸识别系统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按照北京奥组委首席安全顾问马昕博士的说法:“这是一个科技进步的过程,以前奥运会采用的识别系统都很简单,而且在速度和精度方面都并不成熟。”
北京本地人可能并没有察觉到,其实这项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北京站、北京西客站和北京地铁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场所。该系统从去年9月投入运行到现在,已有1000多名犯罪嫌疑人因为该系统落入法网。该系统还将在年内安装到北京的500多家商场,以此来对该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调试和检测。
据不完全估算,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万人共襄此次盛会,其中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以及大量的观众。因此,对所有人分级别进行辨识,把危险和犯罪人群从人群中区分出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是北京奥运会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据悉,2008年将有10多亿人的信息进入北京奥运场馆的人脸识别系统数据库,每个比赛场馆安装的探头数量可能会是数百个甚至多达数千个,从而全部实施监控。
这种监控采用了人脸骨骼进行识别的尖端技术。即便某个出入口在短时间内涌入几百乃至上千人,电子探头都可以在瞬间进行精确的抓拍;即便是由于角度关系,可能只拍到了1/5的侧面,也可以在几秒钟内识别出“可疑人物”。
马昕表示,眉骨、鼻梁、颧骨等是人脸骨骼的基本结构,每个人的骨骼会有不同的细微差别,人脸识别系统就是通过这种细微差别找出可疑人物。人脸识别系统利用的是骨骼识别原理,其主要特点是吞吐量很大、动态抓拍能力强,最快的反应速度仅为0.01秒。即使是一年当中某人由于体形上出现巨大变化,或者面部遭受到整形和创伤,甚至到了肉眼都无法辨认的地步,仍然逃脱不了电子探头的锐利“目光”。
三大应用模式
人脸识别系统及其技术进展,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所谓的人脸识别,就其技术本质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其发展也已历经多年。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与指纹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在安全上更具惟一性、稳定性和通用性,而它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人脸识别监控,即将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照片存放在系统中,当此类人员出现在监控设备覆盖的范围中时系统将报警提示。此种模式主要应用在奥运通道安检、地铁等需要实时预警的地点。
第二种是人脸识别比对检索,即利用特定对象的照片与已知人员照片库进行比对,进而确定其身份信息。这种应用模式能够解决传统人工方式工作量巨大、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可以应用于网络照片检索、身份识别等环境。这种模式可以用于机场等人员流动大的公众场所。
第三种是身份确认,即确认监控设备和照片中的人是否是同一人,此种模式可广泛应用于需要身份认证的场所,如自助通关、银行金库等。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逐渐普及,这种模式将会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除此以外,当前市场上的一些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也号称拥有人脸识别的功能,不过这些产品提供的功能都非常简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脸识别。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商业公司涉足人脸识别领域,由于技术日趋成熟,加之相互之间的竞争,以往价格高高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也开始变得愈发“平易近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用于中小型公司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价格仅为数万元,一些功能更为强劲的系统,价格则是在数十万元不等。而用于北京奥运的人脸识别系统,粗略估算其价格也会在百万元以上。
国内技术进展迅猛
正当国人由于北京奥运的缘故开始对人脸识别有所认识时,日前清华大学电子系丁晓青教授研究组的人脸识别系统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在美国NIST组织的2006年人脸识别供应商评测(Face Recognition Vendor Test 2006,简称FRVT2006)中,清华大学的这套识别系统获得了国际领先的测试成绩。
FRVT是国际公认的在人脸识别工业界最权威的一项人脸识别技术评测,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FRVT2000、FRVT2002和FRVT2006三届测试。在前两届,该测试原则上是面向那些从事人脸识别的技术供应商,不过从FRVT2006开始鼓励学术研究机构参加该测试。
本次的FRVT2006一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22个机构参加。其中,国际上较为知名的人脸识别公司,譬如Identix、Cognitec、Viisage以及前不久被Google收购的Neven Vison等公司都参加了该次测试。另外,国际上其他的一些大型公司,如韩国三星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等也参加了此次测试。参加测试的22个单位中有6个是学术研究机构,其中包括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虽然FRVT2006测试早在2006年1月30日就开始提交测试系统,但是由于参加测试的机构数目和评测项目都比较多,因此直到2007年3月30日,FRVT2006才首次公布了在大规模数据库上的测试报告。按照惯例,只有成功完成了大规模测试的系统,其测试结果才能包含在该报告中。在全部22个参测机构中,只有11个完成了大规模测试,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是惟一一个完成大规模数据库测试的学术机构。
报告公布的结果表明,在非控制光照条件下计算机人脸识别性能和人眼的人脸识别性能的比较中,清华大学的人脸识别系统是惟一一个优于人眼的人脸识别性能的系统。同时,清华大学的人脸识别系统具有最低的相等错误率。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进展迅速,已经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而北京奥运会将是国内业者展示自身实力的绝佳舞台。
编辑点评
历史上,很多技术都是通过一些大型体育赛事走向实用。对于国内乃至国际人脸识别领域,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很有可能为他们提供一次这样的机遇。(康翔)
人脸识别技术将为北京奥运会的安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人脸识别是个非常遥远的话题,但是,当各方信息显示出这一技术将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展身手时,人们对它的兴趣似乎在一夜间就高涨了。
为奥运保驾护航
尽管距离奥运会开幕仍有一年多的光景,但是北京已经创造了一项奥运纪录: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北京奥组委日前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该技术能够从人群中快速辨认和甄别恐怖分子和其他可能引发犯罪的人员,以防止其进入相关的敏感区域。
此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盐湖城冬奥会上,主办方曾经使用过类似功能的设备。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那些设备大体上只能算是用于海关出入境的传统安检设备的“升级”版本,与即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人脸识别系统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按照北京奥组委首席安全顾问马昕博士的说法:“这是一个科技进步的过程,以前奥运会采用的识别系统都很简单,而且在速度和精度方面都并不成熟。”
北京本地人可能并没有察觉到,其实这项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北京站、北京西客站和北京地铁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场所。该系统从去年9月投入运行到现在,已有1000多名犯罪嫌疑人因为该系统落入法网。该系统还将在年内安装到北京的500多家商场,以此来对该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调试和检测。
据不完全估算,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万人共襄此次盛会,其中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以及大量的观众。因此,对所有人分级别进行辨识,把危险和犯罪人群从人群中区分出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是北京奥运会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据悉,2008年将有10多亿人的信息进入北京奥运场馆的人脸识别系统数据库,每个比赛场馆安装的探头数量可能会是数百个甚至多达数千个,从而全部实施监控。
这种监控采用了人脸骨骼进行识别的尖端技术。即便某个出入口在短时间内涌入几百乃至上千人,电子探头都可以在瞬间进行精确的抓拍;即便是由于角度关系,可能只拍到了1/5的侧面,也可以在几秒钟内识别出“可疑人物”。
马昕表示,眉骨、鼻梁、颧骨等是人脸骨骼的基本结构,每个人的骨骼会有不同的细微差别,人脸识别系统就是通过这种细微差别找出可疑人物。人脸识别系统利用的是骨骼识别原理,其主要特点是吞吐量很大、动态抓拍能力强,最快的反应速度仅为0.01秒。即使是一年当中某人由于体形上出现巨大变化,或者面部遭受到整形和创伤,甚至到了肉眼都无法辨认的地步,仍然逃脱不了电子探头的锐利“目光”。
三大应用模式
人脸识别系统及其技术进展,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所谓的人脸识别,就其技术本质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其发展也已历经多年。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与指纹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在安全上更具惟一性、稳定性和通用性,而它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人脸识别监控,即将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照片存放在系统中,当此类人员出现在监控设备覆盖的范围中时系统将报警提示。此种模式主要应用在奥运通道安检、地铁等需要实时预警的地点。
第二种是人脸识别比对检索,即利用特定对象的照片与已知人员照片库进行比对,进而确定其身份信息。这种应用模式能够解决传统人工方式工作量巨大、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可以应用于网络照片检索、身份识别等环境。这种模式可以用于机场等人员流动大的公众场所。
第三种是身份确认,即确认监控设备和照片中的人是否是同一人,此种模式可广泛应用于需要身份认证的场所,如自助通关、银行金库等。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逐渐普及,这种模式将会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除此以外,当前市场上的一些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也号称拥有人脸识别的功能,不过这些产品提供的功能都非常简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脸识别。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商业公司涉足人脸识别领域,由于技术日趋成熟,加之相互之间的竞争,以往价格高高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也开始变得愈发“平易近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用于中小型公司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价格仅为数万元,一些功能更为强劲的系统,价格则是在数十万元不等。而用于北京奥运的人脸识别系统,粗略估算其价格也会在百万元以上。
国内技术进展迅猛
正当国人由于北京奥运的缘故开始对人脸识别有所认识时,日前清华大学电子系丁晓青教授研究组的人脸识别系统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在美国NIST组织的2006年人脸识别供应商评测(Face Recognition Vendor Test 2006,简称FRVT2006)中,清华大学的这套识别系统获得了国际领先的测试成绩。
FRVT是国际公认的在人脸识别工业界最权威的一项人脸识别技术评测,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FRVT2000、FRVT2002和FRVT2006三届测试。在前两届,该测试原则上是面向那些从事人脸识别的技术供应商,不过从FRVT2006开始鼓励学术研究机构参加该测试。
本次的FRVT2006一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22个机构参加。其中,国际上较为知名的人脸识别公司,譬如Identix、Cognitec、Viisage以及前不久被Google收购的Neven Vison等公司都参加了该次测试。另外,国际上其他的一些大型公司,如韩国三星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等也参加了此次测试。参加测试的22个单位中有6个是学术研究机构,其中包括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虽然FRVT2006测试早在2006年1月30日就开始提交测试系统,但是由于参加测试的机构数目和评测项目都比较多,因此直到2007年3月30日,FRVT2006才首次公布了在大规模数据库上的测试报告。按照惯例,只有成功完成了大规模测试的系统,其测试结果才能包含在该报告中。在全部22个参测机构中,只有11个完成了大规模测试,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是惟一一个完成大规模数据库测试的学术机构。
报告公布的结果表明,在非控制光照条件下计算机人脸识别性能和人眼的人脸识别性能的比较中,清华大学的人脸识别系统是惟一一个优于人眼的人脸识别性能的系统。同时,清华大学的人脸识别系统具有最低的相等错误率。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进展迅速,已经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而北京奥运会将是国内业者展示自身实力的绝佳舞台。
编辑点评
历史上,很多技术都是通过一些大型体育赛事走向实用。对于国内乃至国际人脸识别领域,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很有可能为他们提供一次这样的机遇。(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