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肿瘤根治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TME手术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为肿瘤距肛缘10 cm以内、术后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完整的中低位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排除(1)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多灶性直肠癌、肿瘤固定、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不可切除或姑息性手术及复发性肿瘤者;(2)合并急性肠梗阻、出血或穿孔等急诊手术者;(3)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发生远处转移者。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72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6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学指标、肿瘤安全性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0 ± 12.6)min和(167.3 ± 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 3.6)ml和(30.1 ±3.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手术均为R0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3.7 ± 2.6)枚和(13.3 ± 2.1)枚;近端切缘长度分别为(16.4 ±1.9)cm和(16.7 ± 2.1)cm;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3.9 ± 0.6)cm和(4.1 ± 0.9)c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高位结扎组相比,低位结扎组保肛率更高[92.2%(59/64)比79.2%(57/72),χ2= 4.580,P= 0.032]、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1.6%(1/64)比9.7%(7/72),χ2= 4.075,P= 0.044]、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3.1%(2/64)比12.5%(9/72),χ2= 4.006,P= 0.045]以及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6.3%(4/64)比18.1%(13/72),χ2= 4.317,P= 0.03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19个月,高位结扎组局部发率为5.6%(4/72),远处转移率13.9%(10/72),总体生存率90.3%,无瘤生存率80.6%;低位结扎组局部发率为4.7%(3/64),远处转移率12.5%(8/64),总体生存率90.6%,无瘤生存率82.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TME术中保留左结肠血管安全可行,并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1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达到pCR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pCR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pCR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例(13.2%)患者达到p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消化道重建是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技术难点之一,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消化道重建方式各具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本文结合文献和笔者临床实践的体会,阐述并评价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各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期在肿瘤根治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
期刊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近年已广泛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但早期胃癌仅行ESD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日本胃癌处理规约2014(第4版)中规定了早期胃癌ESD根治性切除及其扩大适应证的条件。当没有满足根治性切除条件时,认为是非根治性切除。然而,ESD非根治切除后行补充手术,发现只有< 10%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加上手术存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风险,这使临床医生在决定患者是否行补
期刊
随着全国人均寿命提高及医疗条件日渐改善,老年群体中胃癌新发病例正在逐年增长。由于老年患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营养免疫状况有所下降,且通常合并一种甚至多种共患疾病,导致该群体术后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群体。然而,在外科技术、围手术期护理及治疗观念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已不再将高龄作为胃癌根治手术的禁忌证。近年来的许多研究也证实,可切除的老年胃癌患者仍能获益于根治性手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伤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关于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分别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
目的介绍一种自制标本保护套在腹腔镜中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经直肠标本取出手术时的使用以及置入方式的改进,以避免和减少腹腔内细菌污染和肿瘤细胞散落。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作者及其手术团队采用自制标本保护套对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48例高位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患者进行了腹腔镜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NOSES手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1)肿瘤下缘距齿状线6 cm
目的总结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迟发性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20例迟发性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在发生膈疝前有胸部外伤或胸腹部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顺利完成疝内容物还纳及破裂膈肌修补术,中位手术时间2.8(1.5~6.0)h。2例(10%)患者术后死亡,死亡原因分别考虑为急性呼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直肠系膜的分离终点线,提出"终点线"的概念,以利于中低位直肠癌术中直肠系膜的游离操作。方法对8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5~6 cm)和7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术后标本(直肠癌下缘距肛缘< 5 cm)的直肠末端系膜的大体解剖进行观察;复习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就治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的108例低位直肠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地区,而日本和韩国在胃癌的预防筛查、早诊早治、规范化手术、微创技术开展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胃癌的临床诊治通过学习日、韩两国的经验,取得了长足进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内镜和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应用得到发展,规范化手术流程和标准化的淋巴结清扫得以推广普及,胃癌的临床研究也开始起步。未来只要继续循着这样的道路和轨迹发展,一定能更好地提升我国胃癌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