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推广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向高层次发展,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根本性措施和战略选择。该文针对当前海晏县种子管理及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强化种子科学管理和特色种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今后海晏县种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青海海晏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309-01
海晏县农业经济发展和种子管理工作是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以发展农村经济会议精神的若干意见为导向,在有关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健全制度,提高能力,狠抓重点,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开展的[1]。近年来,虽然海晏县种子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仍存在良种体系不健全、品种效益较低、技术不规范、种子混杂等问题,现针对海晏县特色种业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 种子管理及种子生产现状
1.1 種子管理现状
自2007年体制改革后,海晏县种子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以坚持政(事)企分开,健全管理机构,强化政府职能,明确部门责任;坚持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救灾备荒种子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完善管理制度,稳定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手段;坚持以质量监督为重点,规范市场准入,促进种业健康发展作为种子管理服务的原则。履行了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种质资源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审定推广、种子质量监督检测[2];对种子科技示范户、种子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对种子经营企业发展进行管理和指导,监督常规种、原种种子的生产经营等,同时健全了种子标准体系和种子管理机构,加强了种子市场监督。
1.2 种子生产状况
推广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向高层次发展,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根本性措施和战略选择,为扩大海晏县良种面积,努力提高良种化程度,自“十一五”规化实施以来,海晏县种子管理部门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累计调购农民群众急需的良种142.7 t,建立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繁殖户627户,繁殖田204.53 hm2,发放良种补助资金12万元,正确引导广大农民串换良种442.8 t,良种推广面积达5 520 hm2,其中粮食作物3 800 hm2,良种化程度达92%,油菜1 720 hm2,良种化程度达93.4%。良种回收率达37%,同时加强了科技培训,“十二五”规划以来共累计培训3 086人次,田间技术指导8 706人次。专业技术员在农作物生产时期对种植户进行了精选良种、适时早播、合理施肥、药剂拌种、药剂灭草、叶面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主花序选留种等田间技术指导工作。在收获前组织种子检验人员,对繁殖田进行田间检验,对种子田生长状况、异作物、异品种、杂草、变异株和品种纯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进行品种纯度鉴定,对品种纯度达不到要求的繁殖户,及时进行田间去杂去劣,拔除异作物、异品种、杂草、变异株等。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体系不健全,良种效益低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种子管理服务体系和种子标准体系不健全,职能不明确,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都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种植业增收的目标以及品种质量优化[3]。良种覆盖率偏低,农家品种在生产中仍占多数比例,这些品种效益较低。
2.2 技术不规范,种子混杂
目前,许多种植户仍采用自留种,制种技术不规范,导致品种种性异化,种子质量不高,影响农作物产品质量;虽然一些种子村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基地,但良种专业化生产基地较少,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少,科研能力薄弱,良种繁育技术不高,对生产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种子生产和采后加工、检验、贮藏等技术和设施不规范,从而造成种子来源混乱。
3 发展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4]。二是推进良种生产区域化、标准化。种子企业或种子生产基地要生产足量符合标准的良种,除了要保证繁育基地的规模化,还要形成一套规范的良种繁育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培训,达到生产技术规范化。三是走研发、繁育和推广相结合的路子。应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或企业进行种子生产经营,使育种者和经营者成为利益主体,从而提高其品种改良和推广的积极性[5-7]。
4 参考文献
[1] 孙加焱,张渭章.我国长豇豆新品种应用现状及良种繁育技术[J].长江蔬菜,2007(10):25-27.
[2] 赵博,田云峰,闫文斌,等.国际化背景下加快河南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种业导刊,2010(6):10-12,25.
[3] 杨德,吴毓,周爱平,等.加快重庆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1(1):61-63.
[4]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J].青海政报,2007(14):37-39.
[5] 李明旺.海晏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策及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10(2):89-90.
[6] 马生祥.青海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12(4):44-45.
[7] 周宜军,肖龙,曾鑫,等.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J].中国种业,2010(9):60-61.
关键词 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青海海晏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309-01
海晏县农业经济发展和种子管理工作是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以发展农村经济会议精神的若干意见为导向,在有关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健全制度,提高能力,狠抓重点,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开展的[1]。近年来,虽然海晏县种子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仍存在良种体系不健全、品种效益较低、技术不规范、种子混杂等问题,现针对海晏县特色种业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 种子管理及种子生产现状
1.1 種子管理现状
自2007年体制改革后,海晏县种子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以坚持政(事)企分开,健全管理机构,强化政府职能,明确部门责任;坚持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救灾备荒种子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完善管理制度,稳定管理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执法手段;坚持以质量监督为重点,规范市场准入,促进种业健康发展作为种子管理服务的原则。履行了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种质资源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审定推广、种子质量监督检测[2];对种子科技示范户、种子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对种子经营企业发展进行管理和指导,监督常规种、原种种子的生产经营等,同时健全了种子标准体系和种子管理机构,加强了种子市场监督。
1.2 种子生产状况
推广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向高层次发展,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根本性措施和战略选择,为扩大海晏县良种面积,努力提高良种化程度,自“十一五”规化实施以来,海晏县种子管理部门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累计调购农民群众急需的良种142.7 t,建立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繁殖户627户,繁殖田204.53 hm2,发放良种补助资金12万元,正确引导广大农民串换良种442.8 t,良种推广面积达5 520 hm2,其中粮食作物3 800 hm2,良种化程度达92%,油菜1 720 hm2,良种化程度达93.4%。良种回收率达37%,同时加强了科技培训,“十二五”规划以来共累计培训3 086人次,田间技术指导8 706人次。专业技术员在农作物生产时期对种植户进行了精选良种、适时早播、合理施肥、药剂拌种、药剂灭草、叶面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主花序选留种等田间技术指导工作。在收获前组织种子检验人员,对繁殖田进行田间检验,对种子田生长状况、异作物、异品种、杂草、变异株和品种纯度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进行品种纯度鉴定,对品种纯度达不到要求的繁殖户,及时进行田间去杂去劣,拔除异作物、异品种、杂草、变异株等。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体系不健全,良种效益低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种子管理服务体系和种子标准体系不健全,职能不明确,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都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种植业增收的目标以及品种质量优化[3]。良种覆盖率偏低,农家品种在生产中仍占多数比例,这些品种效益较低。
2.2 技术不规范,种子混杂
目前,许多种植户仍采用自留种,制种技术不规范,导致品种种性异化,种子质量不高,影响农作物产品质量;虽然一些种子村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基地,但良种专业化生产基地较少,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少,科研能力薄弱,良种繁育技术不高,对生产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种子生产和采后加工、检验、贮藏等技术和设施不规范,从而造成种子来源混乱。
3 发展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4]。二是推进良种生产区域化、标准化。种子企业或种子生产基地要生产足量符合标准的良种,除了要保证繁育基地的规模化,还要形成一套规范的良种繁育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培训,达到生产技术规范化。三是走研发、繁育和推广相结合的路子。应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或企业进行种子生产经营,使育种者和经营者成为利益主体,从而提高其品种改良和推广的积极性[5-7]。
4 参考文献
[1] 孙加焱,张渭章.我国长豇豆新品种应用现状及良种繁育技术[J].长江蔬菜,2007(10):25-27.
[2] 赵博,田云峰,闫文斌,等.国际化背景下加快河南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种业导刊,2010(6):10-12,25.
[3] 杨德,吴毓,周爱平,等.加快重庆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1(1):61-63.
[4]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J].青海政报,2007(14):37-39.
[5] 李明旺.海晏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策及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10(2):89-90.
[6] 马生祥.青海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12(4):44-45.
[7] 周宜军,肖龙,曾鑫,等.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J].中国种业,201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