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委书记王建军在省委宣传部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宣传文化工作要在“两文”建设上有更大作为。他强调,自然资源越挖越少,文化资源越挖越多,加强“两文”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勇于担当,使文化建设更好服务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建军同志的讲话文风朴实、思路清晰、见解独到,既充分体现中央精神,又凸显青海特点,既有理论的高度认知,又有实践的具体指导,聆听之后深受鼓舞,倍感温暖。
理解和把握王建军同志关于“两文”的论述,重点要着眼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文化和文明建设当中,努力在“两文”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要在“两文”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按照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文化事业促进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程,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提高人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投身新青海建设,扎实推动“五四”战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施文化事业促进工程,必须紧紧扭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聚焦现实主义题材,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鼓励和倡导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化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的中国梦”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具有青海特色、西部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巩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依托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办文化,组建民间演出团体、文艺社团、健身团队及个体放映队等,让群众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农牧区电影放映、全民阅读、“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基层文化能人、热心人、带头人的积极性,培养和打造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服务队伍。
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打造“一核五区”发展格局。培育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重点培育影视动漫业、创意设计业等新兴文化业态。持续推进国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青海片区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各地实施“一地一品”战略,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做精做强已有较高知名度的唐卡、藏毯、昆仑玉等特色文化产品。办好青海文化旅游节、丝路花儿艺术节及玉树康巴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大力扶持原创舞台艺术、原创影视动漫、原创出版物生产,支持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終端的原创数字文化产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完善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程,必须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贯穿到培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弘扬青海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滋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社会公益、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节俭养德等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加强公民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注重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门户网站、两微一端、融媒体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推进“文明青海”建设活动,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四大工程,打造青海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对接基层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举办“欢乐乡村”“欢乐城镇行”等文艺巡演活动。深人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
理解和把握王建军同志关于“两文”的论述,重点要着眼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文化和文明建设当中,努力在“两文”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要在“两文”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按照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文化事业促进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程,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提高人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投身新青海建设,扎实推动“五四”战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施文化事业促进工程,必须紧紧扭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聚焦现实主义题材,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鼓励和倡导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化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的中国梦”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具有青海特色、西部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巩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依托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办文化,组建民间演出团体、文艺社团、健身团队及个体放映队等,让群众在各类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农牧区电影放映、全民阅读、“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基层文化能人、热心人、带头人的积极性,培养和打造公共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服务队伍。
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打造“一核五区”发展格局。培育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重点培育影视动漫业、创意设计业等新兴文化业态。持续推进国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青海片区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各地实施“一地一品”战略,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做精做强已有较高知名度的唐卡、藏毯、昆仑玉等特色文化产品。办好青海文化旅游节、丝路花儿艺术节及玉树康巴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大力扶持原创舞台艺术、原创影视动漫、原创出版物生产,支持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終端的原创数字文化产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完善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程,必须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贯穿到培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弘扬青海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滋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社会公益、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节俭养德等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加强公民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注重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门户网站、两微一端、融媒体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推进“文明青海”建设活动,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四大工程,打造青海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对接基层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举办“欢乐乡村”“欢乐城镇行”等文艺巡演活动。深人推进“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