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各种税种的筹划与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中几个有代表性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讨论会计政策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关键词 会计政策 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一、固定资产折旧中的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涉及纳税问题。这是因为不同的折旧方法造成年折旧提取额不同,直接关系到利润抵减的程度,因而会造成纳税差异。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主要包括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纳税筹划。
(一)折旧年限的纳税筹划。
在符合规定的条件内,企业选择的折旧期限越短对其越有利,这是因为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由于资金存在时间价值,因前期增加折旧额,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的递延缴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举例说明如下:
新华造船厂一台大型设备原值4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12000元,会计制度规定预计使用年限为5—8年,税法规定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是3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按8年折旧期计提折旧,则年固定资产折旧额=(400000-12000)€?=48500(元),则节约所得税=48500€?5%=12125(元)
如果企业将折旧的年限定为5年,则年固定资产折旧额=(400000-12000)€?=77600(元),则节约所得税=77600€?5%=19400(元)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
(二)折旧方法的筹划。
会计上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不同的折旧方法使计入各会计期或纳税期的折旧额不同,进而影响各期营业成本和利润。这一差异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在直线法下,计入各期的折旧额相同,从而使企业前期利润减少而后期利润增加,造成各纳税期利润波动较大。加速折旧法同直线法相比,加速折旧法滞后了纳税期,可收到延缓纳税的好处。承前例,假定折旧年限为5年,则有:
1、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400000-12000)€?=77600(元)
2、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00%=40%。每年应提折旧额如表1所示。
注:表1中第四年、第五年折旧额=(第三年末固定资产净值86400-预计净残值12000元)€?=37200元
表1(单位:元)
3、年数总和法下每年应提折旧额如表2所示。
表2(单位:元)
假设该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时,每年的税前利润都是100万元,那么由于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每年的折旧额均不相同,所以每年的税前利润和所得税额均不相同,如表3。
表3(单位:元)
以上只是以一台设备的原值40万元为例,事实上一些电子、汽车、化工、医药等生产企业,其机器设备一般都在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对所得税额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存货计价方法中的纳税筹划
目前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三种。由于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存在,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某企业2006年12月1日甲材料的结存数量为200吨,账面实际成本为40000元;12月4日购进该材料300吨,单价为180元,12月10日发出该材料400吨;12月5日购进该材料500吨,单价为200元;12月19日发出该材料300吨。
(一)先进先出法。
第一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200€?00+200€?80=76000(元)
第二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100€?80+200€?00=58000(元)
本期甲材料合计摊入成本=76000+58000=134000(元)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40000+300€?80+500€?00)€鳎?00+300+500)=194(元)
第一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194€?00=77600(元)
第二批另用甲材料的成本=194€?00=58200(元)
本期甲材料合计摊入成本=77600+58200=135800(元)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第一批领用时的加权平均单价=(40000+300€?80)€鳎?00+300)=188(元)
第一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188€?00=75200(元)
第二批领用时的加权平均单价=(100€?80+500€?00)€鳎?00+500)=198(元)
第二批另用甲材料的成本=198€?00=79200(元)
本期甲材料合计摊入成本=75200+79200=154400(元)
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我们就会发现,该企业当期发出两笔材料,就已经出现了差异,即134000元、135800元和154400元,进而影响到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企业发出存货的纳税筹划,主要反映在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上。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的销售价格是随着市场的行情不断变动,在不同的时期购入相同存货,其价格可能就不一样,进而影响成本,最终影响所得税。
当然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中,进行纳税筹划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坏账损失的核销方法、债券折价溢价摊销方法的选择、扣除项目中的纳税筹划以及资产减值准备中的纳税筹划等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总之,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也是纳税筹划的过程。对于会计政策选择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企业应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全面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优化的会计政策组合,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关键词 会计政策 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一、固定资产折旧中的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涉及纳税问题。这是因为不同的折旧方法造成年折旧提取额不同,直接关系到利润抵减的程度,因而会造成纳税差异。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主要包括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纳税筹划。
(一)折旧年限的纳税筹划。
在符合规定的条件内,企业选择的折旧期限越短对其越有利,这是因为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由于资金存在时间价值,因前期增加折旧额,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的递延缴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举例说明如下:
新华造船厂一台大型设备原值4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12000元,会计制度规定预计使用年限为5—8年,税法规定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是3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按8年折旧期计提折旧,则年固定资产折旧额=(400000-12000)€?=48500(元),则节约所得税=48500€?5%=12125(元)
如果企业将折旧的年限定为5年,则年固定资产折旧额=(400000-12000)€?=77600(元),则节约所得税=77600€?5%=19400(元)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
(二)折旧方法的筹划。
会计上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不同的折旧方法使计入各会计期或纳税期的折旧额不同,进而影响各期营业成本和利润。这一差异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在直线法下,计入各期的折旧额相同,从而使企业前期利润减少而后期利润增加,造成各纳税期利润波动较大。加速折旧法同直线法相比,加速折旧法滞后了纳税期,可收到延缓纳税的好处。承前例,假定折旧年限为5年,则有:
1、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400000-12000)€?=77600(元)
2、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00%=40%。每年应提折旧额如表1所示。
注:表1中第四年、第五年折旧额=(第三年末固定资产净值86400-预计净残值12000元)€?=37200元
表1(单位:元)
3、年数总和法下每年应提折旧额如表2所示。
表2(单位:元)
假设该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时,每年的税前利润都是100万元,那么由于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每年的折旧额均不相同,所以每年的税前利润和所得税额均不相同,如表3。
表3(单位:元)
以上只是以一台设备的原值40万元为例,事实上一些电子、汽车、化工、医药等生产企业,其机器设备一般都在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对所得税额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存货计价方法中的纳税筹划
目前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三种。由于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存在,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某企业2006年12月1日甲材料的结存数量为200吨,账面实际成本为40000元;12月4日购进该材料300吨,单价为180元,12月10日发出该材料400吨;12月5日购进该材料500吨,单价为200元;12月19日发出该材料300吨。
(一)先进先出法。
第一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200€?00+200€?80=76000(元)
第二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100€?80+200€?00=58000(元)
本期甲材料合计摊入成本=76000+58000=134000(元)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40000+300€?80+500€?00)€鳎?00+300+500)=194(元)
第一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194€?00=77600(元)
第二批另用甲材料的成本=194€?00=58200(元)
本期甲材料合计摊入成本=77600+58200=135800(元)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第一批领用时的加权平均单价=(40000+300€?80)€鳎?00+300)=188(元)
第一批领用甲材料的成本=188€?00=75200(元)
第二批领用时的加权平均单价=(100€?80+500€?00)€鳎?00+500)=198(元)
第二批另用甲材料的成本=198€?00=79200(元)
本期甲材料合计摊入成本=75200+79200=154400(元)
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我们就会发现,该企业当期发出两笔材料,就已经出现了差异,即134000元、135800元和154400元,进而影响到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企业发出存货的纳税筹划,主要反映在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上。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的销售价格是随着市场的行情不断变动,在不同的时期购入相同存货,其价格可能就不一样,进而影响成本,最终影响所得税。
当然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中,进行纳税筹划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坏账损失的核销方法、债券折价溢价摊销方法的选择、扣除项目中的纳税筹划以及资产减值准备中的纳税筹划等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总之,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也是纳税筹划的过程。对于会计政策选择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企业应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全面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优化的会计政策组合,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