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些重点高中发生了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还有学生因玩“死亡游戏”差点送命。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件都反映了学生对生命冷漠的现实,让人痛心不已。生物学是一门认识生命的基础学科,在生物教学中适时渗透一定的生命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结合生命孕育的不易,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生命孕育”为主题的内容,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以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为例,五颜六色的花并非为了抓人眼球,而是为繁衍后代,但不是任何一朵花都能结果,没有传粉、受精,就不会有种子,但是为了孕育后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努力地绽放着,尽量实现着生命的最大价值。动物界如鸟类中伟大的“父亲”——雄帝企鹅在零下40℃的条件下在脚背上孵蛋,为了孕育生命,它们一动不动、不吃不喝地要站立60多天。人类的生殖则更是复杂,男性每次产生的几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最快、最强的精子能真正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长达10个月的孕育,一个新生命才能由母亲分娩后诞生。因此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可给学生布置任务,回家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采访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回忆怀孕、生产、产后的切身感受,这期间包括了对新生命的感动与期盼、生产时痛苦与喜悦交集的心情以及孩子呱呱坠地后对其倾注的全部心力。让学生记录下来,切身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我爱父母!只有了解生命孕育过程,学生才能正确认识生命。
二、结合生命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1)在课堂内容的延伸中渗透生命教育。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会绽放光芒,这些生命现象让人们震撼。泥土中的种子为了生的意志,胚根不断往下扎,胚芽不断向上长,石块、瓦砾等都不是它的障碍,当它破土而出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悬崖峭壁上刚从岩石中钻出来的那点绿意。刚刚生下的婴儿会有吸吮、缩手等非条件反射,这些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生命现象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真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生命和谐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大量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永远存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适应性,才有了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我们尊重。
(2)学会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涉及领域广泛。教师结合生命教育的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了解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几类疾病的致病原因及人类对策。通过对各种疾病特点的学习,渗透“关爱,平等”的理念。例如:乙肝病毒HIV病毒携带者在社会中受到歧视,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科学知识了解片面造成的。其次,使学生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看影片《中国禁毒史》,阅读《醉酒驾车的量刑》等多种手段进行,完成生命教育中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3)结合身边案例,分析生命成长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探讨一些个案。成语“蚌病成珠”中存在一些生命价值的思索,河蚌在遇到沙砾刺激后由外套膜分泌珍珠质,形成了美丽的珍珠,这样的生物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成长的不易,让他们明白,只有正视困难,人生的花朵在经历了磨难后才能绽放得更美丽、更成熟。培养了他们尊重生命、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信念。
(4)掌握生存的技能。灾害中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我国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程中,安排了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将地震、溺水、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灾害或紧急时刻中的安全教育,从说教转变为实践操作练习,效果则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必须的生存技能是生命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为了达成生命教育中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
三、结合生命衰亡的自然定律,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
生命的衰亡是个自然的过程,不能回避。青少年自毁生命现象时有发生,需要教育学生正视生命,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活着就要热爱生命。生命的终结有时候也有意义,结合器官移植案例给学生讲解伟大的人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人的自然生命历程从童年、少年、壮年到老年,最后死亡。这一生中必定会有各种挫折、各种困难,但是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看完人生路上的各种风景,生命的重量也就增加了,最后的收获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生命衰亡,从而更加热爱生命。只有让学生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大限度地提升生命质量,才能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態度,从而让生命绽放出特有的精彩。
一、结合生命孕育的不易,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生命孕育”为主题的内容,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以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为例,五颜六色的花并非为了抓人眼球,而是为繁衍后代,但不是任何一朵花都能结果,没有传粉、受精,就不会有种子,但是为了孕育后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努力地绽放着,尽量实现着生命的最大价值。动物界如鸟类中伟大的“父亲”——雄帝企鹅在零下40℃的条件下在脚背上孵蛋,为了孕育生命,它们一动不动、不吃不喝地要站立60多天。人类的生殖则更是复杂,男性每次产生的几亿个精子中只有一个最快、最强的精子能真正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长达10个月的孕育,一个新生命才能由母亲分娩后诞生。因此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优秀的个体。可给学生布置任务,回家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采访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回忆怀孕、生产、产后的切身感受,这期间包括了对新生命的感动与期盼、生产时痛苦与喜悦交集的心情以及孩子呱呱坠地后对其倾注的全部心力。让学生记录下来,切身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我爱父母!只有了解生命孕育过程,学生才能正确认识生命。
二、结合生命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1)在课堂内容的延伸中渗透生命教育。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会绽放光芒,这些生命现象让人们震撼。泥土中的种子为了生的意志,胚根不断往下扎,胚芽不断向上长,石块、瓦砾等都不是它的障碍,当它破土而出时,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悬崖峭壁上刚从岩石中钻出来的那点绿意。刚刚生下的婴儿会有吸吮、缩手等非条件反射,这些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些生命现象反映出了一个普遍真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生命和谐的形成过程中必须经过大量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永远存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适应性,才有了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我们尊重。
(2)学会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涉及领域广泛。教师结合生命教育的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了解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几类疾病的致病原因及人类对策。通过对各种疾病特点的学习,渗透“关爱,平等”的理念。例如:乙肝病毒HIV病毒携带者在社会中受到歧视,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科学知识了解片面造成的。其次,使学生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于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观看影片《中国禁毒史》,阅读《醉酒驾车的量刑》等多种手段进行,完成生命教育中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育目标。
(3)结合身边案例,分析生命成长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探讨一些个案。成语“蚌病成珠”中存在一些生命价值的思索,河蚌在遇到沙砾刺激后由外套膜分泌珍珠质,形成了美丽的珍珠,这样的生物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生命成长的不易,让他们明白,只有正视困难,人生的花朵在经历了磨难后才能绽放得更美丽、更成熟。培养了他们尊重生命、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信念。
(4)掌握生存的技能。灾害中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我国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生物课程中,安排了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将地震、溺水、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灾害或紧急时刻中的安全教育,从说教转变为实践操作练习,效果则更为突出。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必须的生存技能是生命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就是为了达成生命教育中技能层面的教育目标。
三、结合生命衰亡的自然定律,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
生命的衰亡是个自然的过程,不能回避。青少年自毁生命现象时有发生,需要教育学生正视生命,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活着就要热爱生命。生命的终结有时候也有意义,结合器官移植案例给学生讲解伟大的人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人的自然生命历程从童年、少年、壮年到老年,最后死亡。这一生中必定会有各种挫折、各种困难,但是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看完人生路上的各种风景,生命的重量也就增加了,最后的收获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生命衰亡,从而更加热爱生命。只有让学生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最大限度地提升生命质量,才能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態度,从而让生命绽放出特有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