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正在为公司无法研发出新产品而烦恼,在为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营销产品而愁苦,为管理不好新生代员工而困惑,为处理不好跟上司、同级或下属的关系而抓狂?
那么,请现在静下来,试着想一下,你是被自己的“思维定势”困住了吗?
“思维定势”,通常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一方面它引导我们集中思维,专注做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却可能让我们局限在一个怪圈里,找不到新出路。如何规避其负面影响呢?
现如今,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经济、技术、社会、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变,每个人的经历、阅历,生理、心理状态在变,职场规则和环境也在变,如何不让曾经的成功经验、惯性思维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怎样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这不仅需要清晰的自我认知,找到问题所在,同时更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
“若不先颠覆自己,竞争将彻底颠覆我们的未来。”与其在恐惧和焦虑中等待未卜的命运,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从“思维定势”中破茧而出。(静恩)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人,在芝加哥一个约五六千人的大教会里担任主任牧师,他的业余爱好是登冰山。他是组长,带领一个由四个人组成的小组。通常四个人用绳子串在一起爬,这个做组长的非常重要,钉子要钉得非常牢,后面的人才能一个一个爬过去。可在最近一次的登山中,他突然掉下去,后两个人都被拉了下去,还好第四个人努力地抓住了绳子。他自己落到山下被直升飞机救了起来,头、鼻子都受了伤,眼睛也失去了视力,但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他们每次登山时,最后一个小组成员都会把过程录制下来。在这次事件后,他们把所录的视频剪辑成一个14分钟的影片,放在登山爱好者网站上跟大家一起分享经验。结果,登山爱好者们开始讨论、分析、解剖这次登山技术的问题,有人甚至羞辱这位牧师所犯的错误,一时之间牧师成了众矢之的。最后威戈德先生——美国知名的冰山攀登专家,非常诚实但几近残忍地对他说:“你根本就没有资格登冰山,我看了你的影片,你所有的动作都是错误的,这一次你是活了,但你用现在的技巧继续下去,迟早得摔死。”
牧师看了这番评论,非常难过,感觉整个心都碎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相当棒的登冰山专家,哪里想到竟会有人批评他没有资格登冰山。这次登山的失败让牧师重新思考有关领导力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他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经验局限和思维定势,造成了决策的错误,差点害自己丢了性命,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和警醒!
可是,为何他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因为他缺少公众和权威者这面“镜子”。
唐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自己“思维定势”了?是否有意识地去寻找一面镜子,透过镜子,更清晰地认知自己、认识事物,转变看待问题固有的思维和信念?
斯坦福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100%的受访者都认为,“自我认知”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格。自我认知是指个人清楚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活上的情绪,自己个性或能力上的优点、弱点、需求、局限以及驱动自己的力量的来源。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的前提,是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和谐互动的重要因素。
但提升自我认知程度,是件很困难的事。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一面或多面“镜子”,帮我们更清晰客观地认知自己,认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找到自我超越的出路。
这面镜子可能是别人,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件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其实,这面镜子无所不在,只是要看我们有没有这种主动照镜子的意识。
要寻求自我思维定势的突破,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很重要,这是客观全面认知真实自我的前提。倘若完全自以为是,心中都是傲慢和自满的情绪,任何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都听不进去,那么你的事业发展是注定要被这种“骄傲和浮躁”所局限的。常有些管理者在听培训课程,或者开会听别人的分享时,习惯性地把自己当成“裁判”,挑三捡四,评头论足,而忽略了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会明白,哪怕从这些分享中只得到一句话,能对自己的工作或事业有所帮助,便不虚此行。
可见,谦卑虚心,是多么可贵的品质。但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难以把姿态放下来,难有空杯的心态。
其实,在许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心目中,或许都有一面镜子,可能是某个企业家、同行佼佼者、有成就的理论专家,或是像杜拉克一样影响全球的管理学家。他有着让你钦佩的非凡成就或渊博的学识,他的指导或建议常常能够让你感觉到如醍醐灌顶般彻悟,或如清泉一样,慢慢沁入心脾,促使你重新认识自己和其他事物,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诚然,这样很好。但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像唐太宗那样虚心纳谏向下级学习,像孔子一样向普通人学习,那么就能为自己的思维定势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以己为镜,可以思功过
“静坐常思己过”。要突破思维定势,还可以通过时常反思自己,否定和怀疑自己的固有信念和思维方式,尝试去倾听和接纳别人的不同观点,尝试去扭转看待问题的立场和高度。如此或许能让你更接近事情的真相,更客观地认知自己的局限,找到自我突破的方式。
你是否经常抱怨老板不行,同级不支持和理解你,指责下属不给力?你是否想过这可能是被自己“思维定势”了?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意思是我们的“脑袋”,也就是思维方式,有时候是由我们的“屁股”,即身份和立场所决定的。无论谁都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只是因为他们站的高度和立场不同,接收信息的广度不一样,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不同,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自然看法和决策是你所不理解的。这意味着,用你的视角来评论他们的对与错是不科学和不客观的。因此,突破思维定势需要转换角色和立场,让“屁股”改变“脑袋”,使得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辩证、客观。
另外,思维定势还往往是因为视野不够宽阔,看问题的高度不够,考虑问题不全面,过于主观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让自己走出去,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高度,学会站在问题之上的更高层面,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自己从“思维定势”的井中走出来,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子荷
那么,请现在静下来,试着想一下,你是被自己的“思维定势”困住了吗?
“思维定势”,通常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一方面它引导我们集中思维,专注做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却可能让我们局限在一个怪圈里,找不到新出路。如何规避其负面影响呢?
现如今,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经济、技术、社会、人文环境的不断改变,每个人的经历、阅历,生理、心理状态在变,职场规则和环境也在变,如何不让曾经的成功经验、惯性思维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怎样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这不仅需要清晰的自我认知,找到问题所在,同时更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
“若不先颠覆自己,竞争将彻底颠覆我们的未来。”与其在恐惧和焦虑中等待未卜的命运,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从“思维定势”中破茧而出。(静恩)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人,在芝加哥一个约五六千人的大教会里担任主任牧师,他的业余爱好是登冰山。他是组长,带领一个由四个人组成的小组。通常四个人用绳子串在一起爬,这个做组长的非常重要,钉子要钉得非常牢,后面的人才能一个一个爬过去。可在最近一次的登山中,他突然掉下去,后两个人都被拉了下去,还好第四个人努力地抓住了绳子。他自己落到山下被直升飞机救了起来,头、鼻子都受了伤,眼睛也失去了视力,但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他们每次登山时,最后一个小组成员都会把过程录制下来。在这次事件后,他们把所录的视频剪辑成一个14分钟的影片,放在登山爱好者网站上跟大家一起分享经验。结果,登山爱好者们开始讨论、分析、解剖这次登山技术的问题,有人甚至羞辱这位牧师所犯的错误,一时之间牧师成了众矢之的。最后威戈德先生——美国知名的冰山攀登专家,非常诚实但几近残忍地对他说:“你根本就没有资格登冰山,我看了你的影片,你所有的动作都是错误的,这一次你是活了,但你用现在的技巧继续下去,迟早得摔死。”
牧师看了这番评论,非常难过,感觉整个心都碎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相当棒的登冰山专家,哪里想到竟会有人批评他没有资格登冰山。这次登山的失败让牧师重新思考有关领导力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他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经验局限和思维定势,造成了决策的错误,差点害自己丢了性命,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和警醒!
可是,为何他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因为他缺少公众和权威者这面“镜子”。
唐太宗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自己“思维定势”了?是否有意识地去寻找一面镜子,透过镜子,更清晰地认知自己、认识事物,转变看待问题固有的思维和信念?
斯坦福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100%的受访者都认为,“自我认知”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格。自我认知是指个人清楚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活上的情绪,自己个性或能力上的优点、弱点、需求、局限以及驱动自己的力量的来源。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的前提,是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和谐互动的重要因素。
但提升自我认知程度,是件很困难的事。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一面或多面“镜子”,帮我们更清晰客观地认知自己,认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找到自我超越的出路。
这面镜子可能是别人,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件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其实,这面镜子无所不在,只是要看我们有没有这种主动照镜子的意识。
要寻求自我思维定势的突破,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很重要,这是客观全面认知真实自我的前提。倘若完全自以为是,心中都是傲慢和自满的情绪,任何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都听不进去,那么你的事业发展是注定要被这种“骄傲和浮躁”所局限的。常有些管理者在听培训课程,或者开会听别人的分享时,习惯性地把自己当成“裁判”,挑三捡四,评头论足,而忽略了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会明白,哪怕从这些分享中只得到一句话,能对自己的工作或事业有所帮助,便不虚此行。
可见,谦卑虚心,是多么可贵的品质。但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难以把姿态放下来,难有空杯的心态。
其实,在许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心目中,或许都有一面镜子,可能是某个企业家、同行佼佼者、有成就的理论专家,或是像杜拉克一样影响全球的管理学家。他有着让你钦佩的非凡成就或渊博的学识,他的指导或建议常常能够让你感觉到如醍醐灌顶般彻悟,或如清泉一样,慢慢沁入心脾,促使你重新认识自己和其他事物,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诚然,这样很好。但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像唐太宗那样虚心纳谏向下级学习,像孔子一样向普通人学习,那么就能为自己的思维定势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以己为镜,可以思功过
“静坐常思己过”。要突破思维定势,还可以通过时常反思自己,否定和怀疑自己的固有信念和思维方式,尝试去倾听和接纳别人的不同观点,尝试去扭转看待问题的立场和高度。如此或许能让你更接近事情的真相,更客观地认知自己的局限,找到自我突破的方式。
你是否经常抱怨老板不行,同级不支持和理解你,指责下属不给力?你是否想过这可能是被自己“思维定势”了?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意思是我们的“脑袋”,也就是思维方式,有时候是由我们的“屁股”,即身份和立场所决定的。无论谁都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只是因为他们站的高度和立场不同,接收信息的广度不一样,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不同,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自然看法和决策是你所不理解的。这意味着,用你的视角来评论他们的对与错是不科学和不客观的。因此,突破思维定势需要转换角色和立场,让“屁股”改变“脑袋”,使得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辩证、客观。
另外,思维定势还往往是因为视野不够宽阔,看问题的高度不够,考虑问题不全面,过于主观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让自己走出去,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高度,学会站在问题之上的更高层面,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自己从“思维定势”的井中走出来,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子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