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繁华的广州市中山四路,有一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绿树环绕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座古建筑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培养封建士大夫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在这座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里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
一、农讲所的开办
大革命时代,风雷激荡。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次大会,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促进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孕育着一场伟大的革命风暴,中国农村的大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时机。中共广东区委提出: “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名义工作,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彭湃,也在团广东区委报告中提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第39次会议决定在广州设立农讲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为唤起广大农民的觉悟而创办的革命学校。它用国民党的名义开办,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为宗旨。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办了六届。各届的主任(所长)都是选派优秀的共产党员担任。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堂、彭湃先后任一至五届主任,毛泽东任第六届所长。一、二届所址在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三、四、五届所址在广东省农民协会(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六届在番禺学宫(现中山四路42号)。农讲所开办六届共招收学生800多名。学生在农讲所学习革命理论、接受军事训练、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奔赴各地发动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农讲所前五届招收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广东籍,毕业后回原籍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以广东为中心的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农民运动不断高涨,急需加强党对全国农民运动的领导。1926年1月,毛泽东出席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设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为委员。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聘请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的决议。踌躇满志的青年毛泽东,成为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担负起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重任。
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扩大了招生范围和人数,所址也随之迁到占地宽广的番禺学宫。第六届共招生327人。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于1926年5月3日举行开学典礼,9月11日结束。
二、亲任教员授课程
第六届农讲所实行所长负责制,下设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和庶务部,实行政治、军事并重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健康成长。作为一所之长的毛泽东不论是对教育方针、招生对象、教员选择,还是选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亲力亲为。农讲所的教学,共设置25门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学员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作为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毛泽东还亲任教员,给学员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并专题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在番禺学宫高大宽敞的大成殿里,毛泽东当年就是利用这座大殿做教室。他在讲授《中国农民问题》这门课程时,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论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农民占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但以前没有人研究过,而这是一个很重要、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共产党对农民问题比较注重。但是,现在还有一些同志不肯到乡下去做农民运动工作,这是十分错误的。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性质来看,中国人民要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得到胜利,就一定要有农民这支主力军参加。革命是要联合大多数人才能取得成功,农民约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不能抛弃农民这支大军。毛泽东还批评了当时党内许多人认为“农民无知识,又不集中”而怀疑农民革命力量的错误看法。
在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他首先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分辨真的敌人,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他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阶级划分为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因而对革命的态度也不同,乃有反革命、半革命、对革命守中立、参加革命和革命主力军等等。如讲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时,他生动地把其比喻为一座多层的塔。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底大顶尖的宝塔。他指着塔说:“你们看,最下层是塔基,有工人,农民,还有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最受压迫和剥削,生活最苦:压在他们上面一层有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不多;再上一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更少;更高一层是军阀:塔顶是帝国主义。剥削阶级虽然很凶,但人数很少,只要大家齐心,团结紧,劳苦大众起来斗争,压在工农身上的几座大山就可以推翻。百姓齐,泰山移,何愁塔之不可倒乎!”这一形象生动的讲授,使学生明白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开始懂得了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解决问题,懂得了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重要性,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在讲授《农村教育》这一课程时,通过剖析中国农村文化教育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农村封建教育的本质。指出: “农村中有两个阶级很明显,就是剥削阶级及被剥削阶级,前者田地多,财产富。因为他们有饭吃,有受教育的机会。后者没有田地,没有财产。因为没有饭吃,所以一点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他认为,中国当时的教育是属资本主义的,而广大农民是反对的,其原因“就是资本主义教育不适合农民切身利益的。这种教育的内容,都是资本家的护身符,于农民没有丝毫关系。所以,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农村教育应适合农民的需要和利益”。
毛泽东讲授的课程,都是运用比喻和启发式的教育,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感人,给不少学员留下了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学员们置身于这红色的课堂里,聆听着毛泽东的教导,心胸豁然开朗。
三、新型学校形式新
农讲所是一所新型的革命学校,毛泽东经常和教员一起研究教学工作,制定教学方案。他要求教 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要从学员的实际出发,从革命需要出发,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教员根据毛泽东的要求,编写新教材,采取多种形式,使整个教学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有一次,毛泽东从学员的反映中发现,当前的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今后农民宣传的需要,因为农民一般没有文化,单靠理论、文字方面的宣传,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如果通过形象的宣传,农民就很容易接受。因此,毛泽东决定增加“革命画”这门课程,并通过阮啸仙到广东省农民协会宣传部聘请一位美术教员,负责教“革命画”的教学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毛泽东又指示教员开办了一个“革命画”临时训练班。这个班由学员中绘画比较好的50人组成,利用晚上上课,主要学习人物的素描,对各阶级人物的描写,如农民种地、地主收租等等。经过短期的训练,这些学员掌握了基本的美术常识和绘画技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毛泽东在认真组织教学的同时,还经常邀请中共两广区委的负责同志和社会上的进步人士到农讲所作政治时事报告,如陈延年、张太雷、林伯渠等人。这对学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帮助很大。
为了使学员更好地学习革命理论,增长革命知识,毛泽东在农讲所设立了图书馆。图书馆里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中国农民》、 《农民运动》等许多书籍。由于学员的文化水平较低,有些书看了半天还摸不着头脑,怎么办?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后,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提出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法:在阅读前,先由专任教员将每本书的重要部分列出若干问题,公布出来,然后让学员自己阅读,要求学员边看边做出答案,限期交卷。这样可使学员能根据专任教员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认真细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学员们交卷以后,专任教员又从这些答案中选出几份,公开张贴出来,称为“标准答案”。然后,将所有的答案都发给学员,让学员按照“标准答案”自行修改。这种方法,既能充分发挥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毛泽东倡导的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帮助学员学好革命理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帮助学生研究各省农民问题,毛泽东在农讲所设立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推举学生主持其事。毛泽东根据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亲自为研究会拟出了租率、田赋、地主来源、主佃关系、抗租减租平粜等风潮、地方政治组织、团防、妇女的地位等36个调查研究项目,引导学员研究各省农村的阶级斗争和农民运动情况。还经常印发一些表格或调查提纲,要学员把自己家乡的情况、调查项目填写好。解放后,毛泽东于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回忆说: “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我发动各省来的学生抄写民歌,每人十首,十人百首,百人千首,三百人就有三千首民歌,还有一个人抄写了几十首。其中包括内蒙古、黑龙江的,只是没有青海、新疆的。我对他们说:你们抄写民歌,我发纸,每人发几张纸。一个人长到十几二十几岁,总能记得一些民歌。从这些民歌里面可以懂得许多东西。”在毛泽东的正确引导下,农民问题研究会搞得生动活泼。学员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思考,集思广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家乡农村和全国农村的认识,而且初步学到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干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
在农讲所里,毛泽东给每个学员发一枝枪。他教导学员干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并将全体学员按军事编制,编成了1个总队,2个中队,6个区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野外演习和实弹射击,军事训练时间占全部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一。使学员既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又学到了基本的军事知识,为以后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经常亲临训练场,指导学生军训。强调军事训练的重要性,指出:“搞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会出乱子。”他经常对学员说,我们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要是研究中国农民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我们还要进行军事训练,军事训练就是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学习武装斗争的本领。我们这里虽然只有300多人,但是全国的农民是很多的。如果把全国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协会,成立农民自卫军,就能够对付土豪劣绅……。毛泽东的话,犹如一把火,把积压在学员心头的疑团烧光。
为了加深学员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引导大家把学习军事知识和当时的阶级斗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大家调查研究“地方政治组织”、“团防情形”、“兵祸及其影响”等问题。还组织学员到广州黄花岗、市郊石井广东兵工厂实弹射击。该届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训练,学习了队列操练、托枪、放枪、刺杀瞄准、卧倒跃进、利用地形、潜伏隐蔽、班排进攻、野外演习、实弹射击等。
五、参加社会实践
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讲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注重社会实践。开学初期适逢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农民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之关系”的演说。全体学员参加了旁听。1926年6月7日,农讲所学员参加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的广东各界援助英国工人罢工斗争大会。1926年6月23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这天,毛泽东带领着全体学员冒雨参加全市大游行。回所后,毛泽东还冒着大雨发表演说,慷慨激昂,催人奋发。在学员快要毕业的时候,组织全体学员到广东海丰、韶关等地农村实习。在海丰,还参加当地七·五农潮三周年纪念大会。学员们实习回来后,纷纷拿着厚厚的一叠调查报告向毛泽东汇报。
六、学员们的贴心人
在农讲所里,毛泽东不但在学习上关心学员,在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宿舍,或是课余饭后在草坪上,他都爱和学员亲切交谈,拉家常,了解情况,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了保证学员的身体健康,讲习所专门配备了一名医生,添置各种医药用品。有位学员生痔疮,所里的医生说,只要有医疗器械,就能够给他割治。这位学员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毛泽东,他听后亲自把医生请来,详细地询问了学员的病情和手术的可靠程度。当医生再三保证可以绝对安全时,毛泽东立即同意购买所需器械,并一再嘱咐医生,手术一定要可靠,不能出问题。在毛泽东的关怀下,这位学员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很快又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
有一位学员接到家信,说母亲病了,要他想法寄钱回家。这位学员很为难,因为一个月只有3块钱的零用费,哪有多余的钱。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后,指示所里补助30元让他寄回家。当这位学员从庶务部领到这30元的时候,心中无限感动,更加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有一次,学员们正在饭堂吃饭,毛泽东来到学员当中。亲切地问大家生活过得习惯吗?一位北方来的学员告诉毛泽东,这里的一切都好,就是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又有一位学员说,有些回族学员已经吃了几顿白饭了。听着听着,毛泽东关切地说,是啊,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以后,他发动全体工作人员想办法,提建议,群策群力,办好伙食。并经常督促庶务部改进工作方法,尽可能帮助学员解决好生活福利。后来,毛泽东根据学员们的意见,指示学员选出代表,组成膳食管理委员会,发动群众民主管理伙食,组织学员轮流外出购买东西,使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为了照顾南方和北方学员的不同饮食习惯,将学员分为吃面食和吃大米饭两组。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学员的饮食习惯,还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用餐的专席。
在毛泽东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学员们过着愉快的生活。每当他们走进膳堂,看到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白面馒头,香喷喷的大锅菜以及可口的民族食品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个个都情不自禁地说: “毛所长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毛泽东在广州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多月时间,但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他们有如革命火种,散播到全国各地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农讲所的开办
大革命时代,风雷激荡。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次大会,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促进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孕育着一场伟大的革命风暴,中国农村的大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时机。中共广东区委提出: “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名义工作,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彭湃,也在团广东区委报告中提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第39次会议决定在广州设立农讲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为唤起广大农民的觉悟而创办的革命学校。它用国民党的名义开办,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材”为宗旨。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办了六届。各届的主任(所长)都是选派优秀的共产党员担任。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堂、彭湃先后任一至五届主任,毛泽东任第六届所长。一、二届所址在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三、四、五届所址在广东省农民协会(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六届在番禺学宫(现中山四路42号)。农讲所开办六届共招收学生800多名。学生在农讲所学习革命理论、接受军事训练、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奔赴各地发动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农讲所前五届招收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广东籍,毕业后回原籍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以广东为中心的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农民运动不断高涨,急需加强党对全国农民运动的领导。1926年1月,毛泽东出席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设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为委员。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聘请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的决议。踌躇满志的青年毛泽东,成为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担负起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重任。
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扩大了招生范围和人数,所址也随之迁到占地宽广的番禺学宫。第六届共招生327人。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于1926年5月3日举行开学典礼,9月11日结束。
二、亲任教员授课程
第六届农讲所实行所长负责制,下设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和庶务部,实行政治、军事并重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健康成长。作为一所之长的毛泽东不论是对教育方针、招生对象、教员选择,还是选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亲力亲为。农讲所的教学,共设置25门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学员主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作为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毛泽东还亲任教员,给学员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并专题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在番禺学宫高大宽敞的大成殿里,毛泽东当年就是利用这座大殿做教室。他在讲授《中国农民问题》这门课程时,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论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农民占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但以前没有人研究过,而这是一个很重要、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共产党对农民问题比较注重。但是,现在还有一些同志不肯到乡下去做农民运动工作,这是十分错误的。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性质来看,中国人民要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得到胜利,就一定要有农民这支主力军参加。革命是要联合大多数人才能取得成功,农民约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不能抛弃农民这支大军。毛泽东还批评了当时党内许多人认为“农民无知识,又不集中”而怀疑农民革命力量的错误看法。
在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他首先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分辨真的敌人,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他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阶级划分为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因而对革命的态度也不同,乃有反革命、半革命、对革命守中立、参加革命和革命主力军等等。如讲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时,他生动地把其比喻为一座多层的塔。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底大顶尖的宝塔。他指着塔说:“你们看,最下层是塔基,有工人,农民,还有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最受压迫和剥削,生活最苦:压在他们上面一层有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不多;再上一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更少;更高一层是军阀:塔顶是帝国主义。剥削阶级虽然很凶,但人数很少,只要大家齐心,团结紧,劳苦大众起来斗争,压在工农身上的几座大山就可以推翻。百姓齐,泰山移,何愁塔之不可倒乎!”这一形象生动的讲授,使学生明白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开始懂得了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解决问题,懂得了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重要性,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在讲授《农村教育》这一课程时,通过剖析中国农村文化教育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农村封建教育的本质。指出: “农村中有两个阶级很明显,就是剥削阶级及被剥削阶级,前者田地多,财产富。因为他们有饭吃,有受教育的机会。后者没有田地,没有财产。因为没有饭吃,所以一点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他认为,中国当时的教育是属资本主义的,而广大农民是反对的,其原因“就是资本主义教育不适合农民切身利益的。这种教育的内容,都是资本家的护身符,于农民没有丝毫关系。所以,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农村教育应适合农民的需要和利益”。
毛泽东讲授的课程,都是运用比喻和启发式的教育,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感人,给不少学员留下了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学员们置身于这红色的课堂里,聆听着毛泽东的教导,心胸豁然开朗。
三、新型学校形式新
农讲所是一所新型的革命学校,毛泽东经常和教员一起研究教学工作,制定教学方案。他要求教 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要从学员的实际出发,从革命需要出发,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教员根据毛泽东的要求,编写新教材,采取多种形式,使整个教学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有一次,毛泽东从学员的反映中发现,当前的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今后农民宣传的需要,因为农民一般没有文化,单靠理论、文字方面的宣传,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如果通过形象的宣传,农民就很容易接受。因此,毛泽东决定增加“革命画”这门课程,并通过阮啸仙到广东省农民协会宣传部聘请一位美术教员,负责教“革命画”的教学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毛泽东又指示教员开办了一个“革命画”临时训练班。这个班由学员中绘画比较好的50人组成,利用晚上上课,主要学习人物的素描,对各阶级人物的描写,如农民种地、地主收租等等。经过短期的训练,这些学员掌握了基本的美术常识和绘画技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毛泽东在认真组织教学的同时,还经常邀请中共两广区委的负责同志和社会上的进步人士到农讲所作政治时事报告,如陈延年、张太雷、林伯渠等人。这对学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帮助很大。
为了使学员更好地学习革命理论,增长革命知识,毛泽东在农讲所设立了图书馆。图书馆里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中国农民》、 《农民运动》等许多书籍。由于学员的文化水平较低,有些书看了半天还摸不着头脑,怎么办?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后,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提出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法:在阅读前,先由专任教员将每本书的重要部分列出若干问题,公布出来,然后让学员自己阅读,要求学员边看边做出答案,限期交卷。这样可使学员能根据专任教员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认真细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学员们交卷以后,专任教员又从这些答案中选出几份,公开张贴出来,称为“标准答案”。然后,将所有的答案都发给学员,让学员按照“标准答案”自行修改。这种方法,既能充分发挥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毛泽东倡导的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帮助学员学好革命理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帮助学生研究各省农民问题,毛泽东在农讲所设立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推举学生主持其事。毛泽东根据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亲自为研究会拟出了租率、田赋、地主来源、主佃关系、抗租减租平粜等风潮、地方政治组织、团防、妇女的地位等36个调查研究项目,引导学员研究各省农村的阶级斗争和农民运动情况。还经常印发一些表格或调查提纲,要学员把自己家乡的情况、调查项目填写好。解放后,毛泽东于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回忆说: “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我发动各省来的学生抄写民歌,每人十首,十人百首,百人千首,三百人就有三千首民歌,还有一个人抄写了几十首。其中包括内蒙古、黑龙江的,只是没有青海、新疆的。我对他们说:你们抄写民歌,我发纸,每人发几张纸。一个人长到十几二十几岁,总能记得一些民歌。从这些民歌里面可以懂得许多东西。”在毛泽东的正确引导下,农民问题研究会搞得生动活泼。学员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思考,集思广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家乡农村和全国农村的认识,而且初步学到了调查研究的方法,提高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干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
在农讲所里,毛泽东给每个学员发一枝枪。他教导学员干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并将全体学员按军事编制,编成了1个总队,2个中队,6个区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野外演习和实弹射击,军事训练时间占全部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一。使学员既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又学到了基本的军事知识,为以后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经常亲临训练场,指导学生军训。强调军事训练的重要性,指出:“搞革命就要刀对刀,枪对枪:要推翻地主武装团防局,必须建立农民自己的武装,刀把子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就会出乱子。”他经常对学员说,我们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要是研究中国农民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我们还要进行军事训练,军事训练就是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学习武装斗争的本领。我们这里虽然只有300多人,但是全国的农民是很多的。如果把全国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民协会,成立农民自卫军,就能够对付土豪劣绅……。毛泽东的话,犹如一把火,把积压在学员心头的疑团烧光。
为了加深学员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引导大家把学习军事知识和当时的阶级斗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大家调查研究“地方政治组织”、“团防情形”、“兵祸及其影响”等问题。还组织学员到广州黄花岗、市郊石井广东兵工厂实弹射击。该届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训练,学习了队列操练、托枪、放枪、刺杀瞄准、卧倒跃进、利用地形、潜伏隐蔽、班排进攻、野外演习、实弹射击等。
五、参加社会实践
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讲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注重社会实践。开学初期适逢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农民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之关系”的演说。全体学员参加了旁听。1926年6月7日,农讲所学员参加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的广东各界援助英国工人罢工斗争大会。1926年6月23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这天,毛泽东带领着全体学员冒雨参加全市大游行。回所后,毛泽东还冒着大雨发表演说,慷慨激昂,催人奋发。在学员快要毕业的时候,组织全体学员到广东海丰、韶关等地农村实习。在海丰,还参加当地七·五农潮三周年纪念大会。学员们实习回来后,纷纷拿着厚厚的一叠调查报告向毛泽东汇报。
六、学员们的贴心人
在农讲所里,毛泽东不但在学习上关心学员,在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宿舍,或是课余饭后在草坪上,他都爱和学员亲切交谈,拉家常,了解情况,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了保证学员的身体健康,讲习所专门配备了一名医生,添置各种医药用品。有位学员生痔疮,所里的医生说,只要有医疗器械,就能够给他割治。这位学员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毛泽东,他听后亲自把医生请来,详细地询问了学员的病情和手术的可靠程度。当医生再三保证可以绝对安全时,毛泽东立即同意购买所需器械,并一再嘱咐医生,手术一定要可靠,不能出问题。在毛泽东的关怀下,这位学员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很快又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
有一位学员接到家信,说母亲病了,要他想法寄钱回家。这位学员很为难,因为一个月只有3块钱的零用费,哪有多余的钱。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后,指示所里补助30元让他寄回家。当这位学员从庶务部领到这30元的时候,心中无限感动,更加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有一次,学员们正在饭堂吃饭,毛泽东来到学员当中。亲切地问大家生活过得习惯吗?一位北方来的学员告诉毛泽东,这里的一切都好,就是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又有一位学员说,有些回族学员已经吃了几顿白饭了。听着听着,毛泽东关切地说,是啊,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以后,他发动全体工作人员想办法,提建议,群策群力,办好伙食。并经常督促庶务部改进工作方法,尽可能帮助学员解决好生活福利。后来,毛泽东根据学员们的意见,指示学员选出代表,组成膳食管理委员会,发动群众民主管理伙食,组织学员轮流外出购买东西,使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为了照顾南方和北方学员的不同饮食习惯,将学员分为吃面食和吃大米饭两组。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学员的饮食习惯,还专门设立了少数民族用餐的专席。
在毛泽东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学员们过着愉快的生活。每当他们走进膳堂,看到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白面馒头,香喷喷的大锅菜以及可口的民族食品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个个都情不自禁地说: “毛所长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毛泽东在广州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多月时间,但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他们有如革命火种,散播到全国各地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