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六连“康苏沟”草原禽养殖场,大门上悬挂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铜牌格外醒目。这个养殖场的经营者就是该团远近闻名的青年就业创业致富带头人汪源。
汪源是该团六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2009年,36岁的汪源利用团场地处昭苏高原,水土资源丰富,天然草场丰茂的地缘优势,利用闲置的牛圈,试养了500只鸡和500只鹅,开始发展禽类养殖业。
养殖初期,因为没有经验,一遇刮风下雨,新买的大棚塑料布就被风掀烂,鸡、鹅因突然降温挤压扎堆死亡;另外还经常遭到狗和狐狸等的偷袭,损失惨重。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汪源心灰意冷、欲哭无泪,有过迷茫,有过后悔,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但她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屡屡受挫的过程中,她意识到要想生存,只有走规模化、品牌化的养殖道路,小打小闹根本打不开市场,必须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2010年,汪源利用团场出台的“万只草原禽养殖工程”惠民政策,领取了团场发放的4万余元补助,团场团委和连队给她担保无息贷款10万元,她建起了两栋330平米的棚圈,正式建起了“康苏沟”高原禽养殖场,申请了“康苏沟”草原禽商标。
想致富,单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汪源为此苦苦思索,谋求对策。在育雏期间,她经常连着几个晚上不睡觉,时刻观察室内的温度,查看鸡苗、鹅苗的生长情况。为了解家禽的生长习性,她经常跟着鹅屁股后面走上半天,看它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在什么地方停留。为了提高禽产品的品质,做好疫病防治,她报考兽医专业,买来家禽养殖方面的书,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并谦虚坦诚地与本地养殖户交流,多方寻求养殖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总结,她掌握了一整套在昭苏草原上养殖的经验和技术,家禽成活率均在96%以上。
2010年,汪源养殖了1万只草原鸡、8000只草原鹅,还带动周边15户职工养殖了5000余只草原鸡,并与70团冯氏肉类分割厂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开始了规模化的经营。当年年底,出栏肉禽2.3万余只,实现纯利润20余万元,真正尝到了科技养殖规模的甜头。
后来汪源又主动报名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经济人培训班,开阔了眼界,汲取了全国各地成功人士的致富经验。她说,“这次培训除了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外,尤其是让我增长了见识,我的思想观念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
为了养殖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她自筹资金40万元,贷款40余万元,在风景秀丽的康苏沟口建立了一个占地280亩的草原养殖基地,饲养了1.5万只草原鹅、2万只草原鸡,2011年底她的养殖场获利48万元。
2012年汪源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草原鹅的数量,同时开始带动周边30余户养殖户一起养殖草原鸡3万余只,实现利润85万元。
2013年,汪源自筹资金40万元,在团场团委和连队帮助下,贷款20万元,申请了兵团青年“创业增收”引领计划创业项目,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草原鸡突破4万只,草原鹅突破3万只,预计利润将会超过80万元。
从一个庭院养殖几只鸡,到用废弃牛圈养殖几百只鸡,再新建圈舍办养殖场养殖几万只鸡鹅,到成立协会带动周边养殖户一起发展养禽业,一路走来,汪源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她自己都数不清了。她经历过一天损失千余只鸡鹅的悲痛;经历过没有资金缺乏技术的无助;经历过夜夜不能安睡、白天提心吊胆的心碎和焦虑,也经历过度不过难关、看不见未来的绝望。好在这些她都咬牙挺过来了,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创业中的汪源并不很富裕,但她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团场,回报乡亲,2012年“六一”儿童节,她为团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捐助了5000元的音响设备,为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说起养殖场的未来,汪源说要带领养殖户养殖20~40万只草原鸡,养殖10~20万只草原鹅,切实把该团天然绿色养殖的地缘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规模养殖,打响“康苏沟”品牌,使“康苏沟”成为伊犁地区绿色禽类食品的标志,同时带领团场待业青年、贫困户都能加入到养殖草原禽的行列,尽快致富奔小康。
(作者来自新疆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
汪源是该团六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2009年,36岁的汪源利用团场地处昭苏高原,水土资源丰富,天然草场丰茂的地缘优势,利用闲置的牛圈,试养了500只鸡和500只鹅,开始发展禽类养殖业。
养殖初期,因为没有经验,一遇刮风下雨,新买的大棚塑料布就被风掀烂,鸡、鹅因突然降温挤压扎堆死亡;另外还经常遭到狗和狐狸等的偷袭,损失惨重。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汪源心灰意冷、欲哭无泪,有过迷茫,有过后悔,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但她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屡屡受挫的过程中,她意识到要想生存,只有走规模化、品牌化的养殖道路,小打小闹根本打不开市场,必须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2010年,汪源利用团场出台的“万只草原禽养殖工程”惠民政策,领取了团场发放的4万余元补助,团场团委和连队给她担保无息贷款10万元,她建起了两栋330平米的棚圈,正式建起了“康苏沟”高原禽养殖场,申请了“康苏沟”草原禽商标。
想致富,单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汪源为此苦苦思索,谋求对策。在育雏期间,她经常连着几个晚上不睡觉,时刻观察室内的温度,查看鸡苗、鹅苗的生长情况。为了解家禽的生长习性,她经常跟着鹅屁股后面走上半天,看它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在什么地方停留。为了提高禽产品的品质,做好疫病防治,她报考兽医专业,买来家禽养殖方面的书,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并谦虚坦诚地与本地养殖户交流,多方寻求养殖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总结,她掌握了一整套在昭苏草原上养殖的经验和技术,家禽成活率均在96%以上。
2010年,汪源养殖了1万只草原鸡、8000只草原鹅,还带动周边15户职工养殖了5000余只草原鸡,并与70团冯氏肉类分割厂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开始了规模化的经营。当年年底,出栏肉禽2.3万余只,实现纯利润20余万元,真正尝到了科技养殖规模的甜头。
后来汪源又主动报名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经济人培训班,开阔了眼界,汲取了全国各地成功人士的致富经验。她说,“这次培训除了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外,尤其是让我增长了见识,我的思想观念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
为了养殖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她自筹资金40万元,贷款40余万元,在风景秀丽的康苏沟口建立了一个占地280亩的草原养殖基地,饲养了1.5万只草原鹅、2万只草原鸡,2011年底她的养殖场获利48万元。
2012年汪源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草原鹅的数量,同时开始带动周边30余户养殖户一起养殖草原鸡3万余只,实现利润85万元。
2013年,汪源自筹资金40万元,在团场团委和连队帮助下,贷款20万元,申请了兵团青年“创业增收”引领计划创业项目,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草原鸡突破4万只,草原鹅突破3万只,预计利润将会超过80万元。
从一个庭院养殖几只鸡,到用废弃牛圈养殖几百只鸡,再新建圈舍办养殖场养殖几万只鸡鹅,到成立协会带动周边养殖户一起发展养禽业,一路走来,汪源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她自己都数不清了。她经历过一天损失千余只鸡鹅的悲痛;经历过没有资金缺乏技术的无助;经历过夜夜不能安睡、白天提心吊胆的心碎和焦虑,也经历过度不过难关、看不见未来的绝望。好在这些她都咬牙挺过来了,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创业中的汪源并不很富裕,但她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团场,回报乡亲,2012年“六一”儿童节,她为团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捐助了5000元的音响设备,为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说起养殖场的未来,汪源说要带领养殖户养殖20~40万只草原鸡,养殖10~20万只草原鹅,切实把该团天然绿色养殖的地缘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规模养殖,打响“康苏沟”品牌,使“康苏沟”成为伊犁地区绿色禽类食品的标志,同时带领团场待业青年、贫困户都能加入到养殖草原禽的行列,尽快致富奔小康。
(作者来自新疆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