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关于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作者联通:562409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佐舍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固定的,应该根据教师的操作能力以及课程的实际内容来决定。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下面谈一下“暗示——领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暗示——领悟”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情知结合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从事智力活动,达
期刊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以识字为手段,在识字的同时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活动效率,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激发兴趣,发展智力    1.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
期刊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智慧的灵感。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说话
期刊
凡是当过语文老师的人都知道: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为此是头痛不已;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视野狭窄、见识太少、信息贫乏等。很多老师为此想了很多法子,但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笔者以为:有以下一些做法可以参考:    一.激发学习写作兴趣,让其乐于写作    少年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要靠老师去
期刊
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
期刊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在诸多的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开发和培养儿童创造力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儿童本身的主观因素。学科教学也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期刊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以情激学   1.情感投资,以爱结情  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 像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我的话,他们 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2.真情实话,以情诱学  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
期刊
养护就是保养护理,使之保持良好的状态。小学生生长发育较快,而他们的身体又很稚嫩,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均较脆弱。这正是为养护教育提出的客观依据。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课突出锻炼十分重要,但是绝不能忽视养护。《大纲》新体系的特点是: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要充实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内容,使体育教学既向学生传授身体锻炼的技能技巧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