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i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对红壤丘陵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4种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红椎林、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山白兰林)和外来速生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和40~60 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利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08 h。各林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显著,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培养108 h时,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不明显,但均高于桉树林。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明,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各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大于桉树林,但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各土层的差别各异。对31种碳源吸光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羧酸类和芳香类碳源是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的敏感碳源。
其他文献
为了获得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离体生物组织融合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实验探究了激光功率、激光扫描方式等参数对离体皮肤切口融合形貌及抗张强度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提出了一种全光纤偏振输出锁模光纤激光器。在谐振腔内无滤波器件时,利用光纤偏振分束器的偏振输出和光纤的双折射偏振滤波效应在全正色散域获得稳定的锁模脉冲序列,脉冲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