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陈熟生新”思想的现代阐释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熟"与"生新"是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问题.叶燮认为"陈熟生新"包含"相续相禅"与"踵事增华"两个层面,前者重点在"陈熟",后者重点在"生新","陈熟生新"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他批评没有"生新"的"陈熟",也批评没有"陈熟"的"生新".但相比较而言,叶燮更倾向于"踵事增华"中的"生新",并将其作为诗歌批评的重要标准,显示了他诗歌批评的立场.他对诗歌创作演变逻辑的探索,在时间轴上得到敞开,为后人阐释"陈熟生新"思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学位
实践中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多发,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矛盾.从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来看,将此类纠纷一概通过司法裁判解决,并非最佳处理方式.一些看似案情简单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也需要经过复杂的诉讼程序,既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又不利于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将纠纷化解的视角前移,构建诉源治理机制,分类施策、多管齐下,将纠纷“化于诉外,止于诉内”,是一种实效性较强的纠纷处理方式.为此,要加强法治宣传,培育现代物业服务观念;实行多方联动、多元共治,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化解纳入基层治理中统一部署
难民伦理的理由是难民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深度关涉难民救助责任的哲理与法理根基,主要包含道德义务论、人道关怀论和体系责任论.道德义务论基于义务论和正义论,以边界怀疑论和公民特权论为理据,诉求道德平等,主张难民救助责任是高价值位阶的道德义务;人道关怀论基于互助论、结果论、慈善论和现实论,强调社群自主和国家利益,主张基本且必要的人道关怀;体系责任论基于平台论、失灵论和国际伦理框架,以体系责任解释难民伦理的理由,主张权责利三位一体之下主权国家的体系责任.道德义务论的道德平等诉求与特定契约关系之间存在结构性冲突;人
在儒学延长线上的韩愈,面对儒学内部的单向度发展和萎靡的现状,面对佛学和道学的挑战,以别开生面的魄力和使命担当,苦心建立儒学的道谱和自我认同,阐扬儒家的精神和价值,以无畏的道德勇气实践和证成儒家的入世苦行.作为一位真正的儒者,其言其行都具有典范性.一些儒家的批评者,只看到儒者积极入仕、求取权力的一面,而不关注他们以权力为工具淑世、治世的理念和实践.韩愈的例子表明,这不是一种完整的判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拥有广袤的边疆地区.边疆治理是历代王朝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关乎王朝兴衰,亦对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巩固和发展影响深远.清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时期.清朝因革损益历代得失,在推进边疆治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关于清代边疆治理的研究历来不乏学人关注,遗憾的是,尽管已经有不少相关著作出版,但至今尚无一部以清代边疆治理为整体考察对象的宏观性著作.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马大正先生主编的《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6月出版
期刊
农民协商能力的欠缺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与协商系统高质量运转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的协商能力,有必要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在吸纳国际已有协商能力要素标准的基础上,扎根于中国协商治理情景,可以构建包括参与意识、规则掌握、沟通互动、技术技能、包容决断等五种要素的协商能力框架,这一框架分别对应着基础性、主动性、秩序性、专业性、公共性等特点.协商能力框架构成一种阶梯模型,阶序层层递进意味着协商能力依次提高.而协商能力与协商系统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协商系统离不开高层次的协商能力.基于协商能力框架,三个"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苦恼意识,源于主奴关系中自我意识分裂为普遍性与个体性的二元化对立而不能实现自身统一所造成的痛苦.苦恼意识在理性环节经历自我意识的疯狂后发展为伦理意识,在精神环节经历了个体自我意识绝对自由的恐怖后诉求普遍性道德义务与特殊性自然感性意志之间和解的道德精神,继而在绝对精神环节中先是经过绝对宗教概念的发展实现实体与自我意识的和解,最后在绝对知识中达到对自我概念式理解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统一中的自由的伦理世界.现代国家是自由的伦理理念的现实.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向小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经历了公益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并重、社会化服务为主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供需失衡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分化增加服务需求复杂性、农业业态多样化提高服务供给难度、服务主体多元化增加协调难度、公益性与经营性动态博弈增加不确定性预期等.为此,需要从强化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发挥互联网整合作用、推动服务方式创新、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方式、促进服务主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促进面向小农户的
学位
"壁中书"指西汉伏生屋壁所出古文《尚书》,以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得古文经典等,是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主阵地,是破解汉代经今、古文之争这一学术公案的关键.清末,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为思想武器倡导变法,著《新学伪经考》,认为"壁中书"都是刘歆伪造,并从古文《尚书》、古文经典和古文字材料三方面全力证伪,形成了系统的论证逻辑和原则,激起晚清、民国关于经今、古文之争的再认识、再争鸣.既有崔适、钱玄同、顾颉刚等"疑古派"学者推崇与阐扬,也有洪良品、朱一新、符定一、钱穆等驳正者全力批驳,从而瓦解康氏论说.但诸家也有说理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