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环境及肿瘤免疫治疗反应成像(第2部分):新型PET药物的应用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18F-FDG PET/CT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过程,包括监测免疫治疗反应,识别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但在监测早期治疗反应、筛选适合免疫治疗患者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和挑战。随着对免疫微环境结构的深入了解,发现了更多适合PET显像的靶点;与此同时,多种放射性药物合成方法迅速发展,在免疫疗法患者筛选和疗效监测中,这些靶向新靶点的药物可能代替18F-FDG或弥补其不足。显像方法包括:对免疫细胞浸润的特异性特征显像或已知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抑制相关的肿瘤微环境方面的显像。该文讨论的放射性药物,均已完成大量临床前验证并进入早期临床研究阶段,临床应用前景明确;但这些药物如何用于日常临床工作,该文提出的理论方案尚需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线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对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间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5~85岁)确诊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18F-FDGPET/CT检查。获取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峰值(SUVpeak);以40%SUVmax阈值作为体素边界,测量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ROC曲线
目的探讨适合心房18F-FDGPET/CT显像的方法,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异常摄取的特征。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北京朝阳医院69例房颤患者[男43例,女26例,年龄(64±11)岁]行60及120min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另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3名,女7名,年龄(66±4)岁]行60min18F-FDGPET/CT显像。采用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美国核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
目的研究18F-FDG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转移性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0年4月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PET/CT检查并于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81例患者(男51例,女30例,中位年龄63岁)资料。记录患者18F-FDGPET/CT代谢参数,包括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19-9水平、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
目的采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尘螨过敏原第1、2组分(Derp1、Derp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试剂组份和反应模式,评估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Derp1、Derp2sIgE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检测50例疑似尘螨过敏患者血清Derp1、Derp2sIgE水平,与Phadia系统测定结果为标准进行比较,其一致性的比较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最佳实验体系为:磁微粒用量25μg,反应缓冲液(pH值7.4)含0.1mol/LTris-HCl、质量分数0.25%
目的应用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左心室舒张不同步(LVDD)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16头巴马小型猪建立AMI模型,分别于建模前及AMI后1d行GMPI,经定量分析获得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占左心室的百分比(Extent,%)、左心室收缩不同步(LVSD)及LVDD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相位标准差(PSD)];同期行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峰
转甲状腺素蛋白相关心脏淀粉样变(ATTR-CA)是淀粉样蛋白在心肌细胞间隙沉积所致,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随着近年来无创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有效药物的问世,早期诊断并指导正确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99Tcm-焦膦酸盐(PYP)可用于ATTR-CA的无创诊断,其标准化图像采集和分析对临床应用至关重要。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脏学组及国家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基于国内外有关ATTR-CA99Tcm-PYPSPECT(/CT)显像的经验和研究进展,制定了符合我国
期刊
期刊
分子核医学是利用核医学技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了解其功能变化的新型学科。2021北美放射学会年会有40余篇以分子核医学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有新型显像剂和新影像学显像方法在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肠癌等)以及其他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中的应用。该文将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胃肠道摄入是人体获取碘的主要途径。肠道包含的万亿数量级的微生物对于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基因信息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循环系统作用于甲状腺(即"肠-甲状腺轴"),对甲状腺的碘代谢进行潜在调控。该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肠内碘摄取的影响及其对甲状腺细胞表面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活性的调控,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参与甲状腺碘代谢的潜在调控机制。肠道微生物影响甲状腺碘代谢的直接因素包括脂多糖、短链脂肪酸、微生物肽段或蛋白质等,通过影响核因子kappaB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