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接轨,同时,人们也更加重视了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应以现实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认知,找到生活和学科知识的连接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还能使学生对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兴趣;探究思维;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是迫切且重要的。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教师往往忽视生物知识的应用性特点,并以“划概念”的方式让学生机械式地记忆,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并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完善教学活动,使课堂置于生活化的大背景下,这样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主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层次的认识。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本前提。而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置于良好的学习场中,使他们更加乐于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乐趣。此外,生活化情境的构建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情感的共鸣,并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糖类的主要种类和作用,笔者首先以“某学校学生未吃早餐而昏厥”的案例作为导入,给学生一定的共鸣感。于是全班学生纷纷就“未吃早餐为什么会晕厥”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这时,课堂活跃度变高。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糖类”这一主题,使学生了解到了“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这一知识点。随后,笔者提出:“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糖的名称吗?这些糖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糖吗?糖都是甜的吗?”并组织学生对糖类展开分析。这一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揭示生活化问题,唤醒探究思维
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是唤醒学生探究思维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将问题赋予生活化的色彩,则会使课堂问题得到优化。此外,当问题作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便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有些生物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其蕴含的原理是学生未曾研究过的,基于这一特点,生活化问题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深度思考,并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便自然会对知识有了深层次理解。
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为例,笔者首先引入一个生活化问题,即:冬天买一盆绿色植物放到卧室里,不开窗是否科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科学、正确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尤其在晚上,植物需要进行呼吸,与人们争夺氧气,这样容易使人们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这一问题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在此情况下,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这一生活问题的答案,并思考细胞呼吸有哪些应用。由此可见,生活化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增加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细胞呼吸的原理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将作业的内容只是投射到知识本体上,而忽视作业的生活化特点。鉴于此,教师应设置生活化作業,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理性上升到实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应用能力。
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生活化作业,即: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说明无机物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学生运用一句广告语“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认识到锌这种无机盐的重要性,而有的学生通过“贫血症”引出了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生活化作业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还会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更加重视无机盐需要适当摄取。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知识呈现出较强的生活化特征,并且这些知识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展开。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生活化问题的设置、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生活化作业的方式打破了原有的题海方式,既对巩固新知识产生了积极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坤艳.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14).
[2] 李红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7(22).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兴趣;探究思维;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是迫切且重要的。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教师往往忽视生物知识的应用性特点,并以“划概念”的方式让学生机械式地记忆,这样的教学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并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完善教学活动,使课堂置于生活化的大背景下,这样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主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层次的认识。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本前提。而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置于良好的学习场中,使他们更加乐于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乐趣。此外,生活化情境的构建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情感的共鸣,并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糖类的主要种类和作用,笔者首先以“某学校学生未吃早餐而昏厥”的案例作为导入,给学生一定的共鸣感。于是全班学生纷纷就“未吃早餐为什么会晕厥”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这时,课堂活跃度变高。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糖类”这一主题,使学生了解到了“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这一知识点。随后,笔者提出:“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糖的名称吗?这些糖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糖吗?糖都是甜的吗?”并组织学生对糖类展开分析。这一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揭示生活化问题,唤醒探究思维
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是唤醒学生探究思维的重要推动力。如果将问题赋予生活化的色彩,则会使课堂问题得到优化。此外,当问题作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便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有些生物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其蕴含的原理是学生未曾研究过的,基于这一特点,生活化问题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深度思考,并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便自然会对知识有了深层次理解。
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为例,笔者首先引入一个生活化问题,即:冬天买一盆绿色植物放到卧室里,不开窗是否科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科学、正确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尤其在晚上,植物需要进行呼吸,与人们争夺氧气,这样容易使人们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这一问题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在此情况下,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这一生活问题的答案,并思考细胞呼吸有哪些应用。由此可见,生活化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增加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细胞呼吸的原理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将作业的内容只是投射到知识本体上,而忽视作业的生活化特点。鉴于此,教师应设置生活化作業,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理性上升到实践,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应用能力。
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生活化作业,即: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说明无机物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学生运用一句广告语“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认识到锌这种无机盐的重要性,而有的学生通过“贫血症”引出了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生活化作业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还会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更加重视无机盐需要适当摄取。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知识呈现出较强的生活化特征,并且这些知识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展开。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生活化问题的设置、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生活化作业的方式打破了原有的题海方式,既对巩固新知识产生了积极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坤艳.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14).
[2] 李红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