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之花”弗里达·卡罗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简介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1907年7月6日(不过她自己声称是7月7日)出生于墨西哥城南部城郊科瑶坎(Coyoacan)街区的“蓝屋”(她的生命开始和结束在同一个地方,如今已成为弗里达·卡罗博物馆)。她是混杂了犹太、印第安、西班牙、德意志等多种血统或文化的家庭中的一员。这位酷爱喝龙舌兰的艺术家,喜欢把长长的头发编成辫子顶在头上,她把头顶当作茂盛的土地,上面鲜花盛放。她有两道紧挨在一起的野性眉毛,像鸟的翅膀一样。她的上唇有微微的髭,她还有着橄榄色的肌肤,鹿一样的眼睛。她6岁时患了小儿麻痹,在床上躺了9个月,从此右腿弯曲。她的儿时梦想是将来成为一个医生,却在18岁时遭遇重大车祸,从此成为一个画家。她一生经历过32次手术、3次流产,并被截掉了一条腿。她人生的最后一幅画《Viva La Vida》中,切开的西瓜看上去熟透香甜,其中一片西瓜上写着——生活万岁。
  童年
  三四岁时,弗里达被送进幼儿园,一天因为尿裤子,老师给她换上了邻居家小女孩的裤子,这件事导致她有天在家附近突然扼住了那个小女孩的脖子,直到一个面包师出现才将那个小女孩救走。弗里达的父亲是位摄影家,有天要拍全家福,但大家怎么都找不到弗里达,于是母亲让她的姐姐去找她,谁知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她——把自己不长的卷发抹上发胶全部梳在耳后,穿着男士的西服和皮鞋,西服上衣口袋里还插着一支玫瑰……令人惊骇的行为不只这些,她还曾把坐在便壶上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推倒,导致她的姐姐和便壶一起翻倒在地。7岁那年,她还怂恿并帮助了另一个15岁的姐姐和情人私奔。而这个姐姐在15年后才被她的母亲原谅。在上学期间,弗里达还参加足球、拳击、角斗等体育运动,并且还获得过游泳冠军。
  车祸
  1925年9月17日,弗里达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她在没人敢相信她会醒过来的情况下醒来,但脊骨三处断裂,骨盆、右腿、双脚都是粉碎性骨折。详细情况是:一根铁条从她身体的一侧刺入并从另一侧穿出,使她致残。她调侃地回忆说:“在18岁那年,我把贞操献给了一根钢筋。”在康复期间,她以画画作为消遣,却没想到画画在未来赋予了她真正的生命。她曾说:“只要补好我千疮百孔的身体,我就能作画……我的画是对我自己最坦白的表达。”在电影《弗里达》中,丈夫里维拉这样评说她的作品:“她的作品很温柔,就像蝴蝶的翅膀,像微笑那样可爱,像生命中的痛苦一样残酷,我相信没有别的女人能在画布上画出那么大的痛苦。”也有评论家写道:“弗里达的美术作品是她在医疗过程中的个人痛苦和斗争的编年史。”1953年春天,弗里达举办了唯一一次画展,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画展上,弗里达说:“我不是生病,我只是整个碎掉了,但是只要还能画画,我都会很开心。”
  婚姻
  1929年8月21日,弗里达和墨西哥壁画艺术之父迭戈·里维拉结婚。他们的新家是一幢红房子和一幢蓝房子,两幢房子中间由一架天桥相连。当时有报道称:“这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关系存在于男人与女人的住房之间。”弗里达和里维拉被形象地称为“大象与鸽子”的结合——里维拉胖而高大,弗里达小而瘦弱。结婚几年后的一天,弗里达发现丈夫勾搭上了自己的妹妹克里斯蒂娜。为了报复,她开始放纵情感,男女不拒:雕塑家诺古奇、苏联政治人物托洛茨基、洛杉矶摄影师莫雷、日本雕塑家野口勇、女画家欧姬芙、女画家卡菲、女影星多勒丝·德·瑞奥……在弗里达和里维拉的整个婚姻中,他们有过恩爱、外遇、合作、憎恨,他们离异又复合,同居再分居,聚散在分离之间。弗里达曾说:“我生命中遭遇过两次巨大的灾难。一次是被车撞了,另一次是我的丈夫。”
  作品
  弗里达一生共留下150多幅作品,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她的自画像。她的肖像画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画家作品。有些人说她的作品是超现实主义,但弗里达拒绝了这一标签,她说“他们认为我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但我不是。我从不画梦。我画我自己的现实。”尽管如此,她依然继续被与“超现实主义”一同提及。她的画与欧洲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确不一样,她的精神原创更多的来自于墨西哥阿兹特克文化的传承和她的个人场景。她满含嘲讽的微笑和挑逗的诱惑姿态,像她自己的画的标题和她喜欢的墨西哥民歌的歌词一样:“希望之树,坚强”。墨西哥诗人、艺术评论家安德鲁·布瑞特曾评说:“弗里达的画就好像一颗系着美丽丝带的炸弹。”
  后事
  无论是因为她丰富传奇的经历,还是她色彩斑斓的作品,几乎全世界都有弗里达的忠实崇拜者,无论今天还是过去。她到法国那年,不仅很快就登上法国时尚杂志的封面,甚至连绘画大师毕加索也主动邀请她。人们也同样热衷于追随她的服饰风格,服饰在她生命中的地位确是不可替代的,也许是因为,那是她的心情,也是她的盔甲。长裙可以掩盖她的小儿麻痹后遗症,宽松的恤衫下藏着她为克服车祸后遗留的背痛而长期穿着的矫正背心……弗里达在她的一篇日记里,曾写下过这样的话:“我希望离开这个世界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在传记《弗里达》的最后,有关她的临终时刻,是这样写的:“她要求将那张四柱床从卧室的角落里搬到过道上,她说她想多看一眼花草树木。从这一视角她还可以看到里维拉养的鸽子。当夏雨骤降,她就长时间地观赏树叶上跳动的光影,风中摇曳的枝条,雨珠敲打屋顶、顺檐而下……”
  图:
  1.曾经的蓝屋,墨西哥城科瑶坎,1930年7月16日。
  2.如今的蓝屋。蓝色的墙,红色的基石,以及遍布的各种热带植物。
  3.弗里达作品《生命万岁》,1954年。
  弗里达,1919年6月15日。
  弗里达和里维拉。
  里维拉尽管比弗里达年长20岁,弗里达仍然将他唤作自己的“大孩子”。下面的这段话出自1940年弗里达写给里维拉的一封信:“迭戈,我的爱人——请你记住,当你完成那幅壁画之后,我们就将永远在一起,不会离开彼此了。我们不会争执,只会全心全意地爱着彼此。听话点,按照艾米·卢说的去做。我比从前任何时候都爱你。你的爱人,弗里达(回信给我)”
  弗里达作品《自画像:项链、荆棘和蜂鸟》,1940年。收藏于德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
  弗里达作品《柱转动》,1944年。收藏于多洛雷斯奥尔梅多博物馆,墨西哥城。
  弗里达作品《自杀多萝西黑尔》,1939年。收藏于凤凰城艺术博物馆,美国亚利桑那州。
其他文献
苏联1957年10月4日将史泼尼克(Sputnik)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不仅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也拉开了美苏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太空竞赛”的帷幕。  1961年4月12日,传来了一个让美国人更加沮丧和懊恼的消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进行了1小时48分的地球轨道绕行。美国在一个月后做出回应,5月5日,宇航员谢泼德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但他并没有进入地球轨道,而且在地球
期刊
早在1886年,英国发行的《工程技术》杂志曾这样写道:“工程技术的贡献大于战争和外交;它的贡献大于教堂和大学;它的贡献大于抽象的哲学和文学。”工程师承担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BBC于2002年举行的“最伟大的英国人”的评选活动中,布鲁内尔仅次于丘吉尔,名列榜单的第二位。他所创造的成就归结于他天才般的头脑,同样源自于蒸汽时代的到来。  海上运输之争  
期刊
埃菲尔铁塔和由十五个人的塑像组成的喷泉,哪一个才算艺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萨迪·卡诺的答案是:喷泉。  1889年5月6日,世界博览会在巴黎开幕。同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有一座320米高的铁塔。萨迪·卡诺在出席博览会时,指着这座庞大的钢铁之躯问道:“这塔保证不会倒吗?”旁人回答说:“我想它会把我们大家都埋到地里去的……”  铁塔对面是一个喷泉,这个喷泉由十五个人的塑像组成。萨迪·卡诺在路过喷
期刊
动物界的“詹姆斯·邦德”  在东欧某国的首都,一只羽毛黑得发亮的乌鸦落在一幢气派的公寓楼的窗台上。乌鸦在窗台上来回走了几趟,之后便飞走了。在窗台的另一边,房间里的人正在专心地翻阅文件,偶尔喝几口放在桌上的伏特加。窗台上有个不起眼的灰色小石板,应该是从哪栋房子的屋顶上掉下来的。然而,如果房间里的人知道那块小石板来自美国中情局司令部,他们一定会错愕不已。小石板的中间有个小洞,里面塞着一个电子发报器,足
期刊
在编辑本期杂志时,又见到了陶行知的名字。  作为中国平民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在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参与起草平民教育宣言,并发起一系列平民教育活动。在考察了当时乡村学校的现状后,陶行知曾经在1926年发出“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宣言。  最终,陶行知在1927年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后来又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
期刊
罗马有着上千年的辉煌,罗马人决定性地支配了当时的文明世界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除了音乐、美术、建筑,古罗马文明还贡献了罗马法、基督教……这种辉煌据说今天的美国都难以望其项背。为什么罗马人能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为什么众多当代企业家对罗马史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向罗马人学什么?
期刊
一问  在古装连续剧中,每当臣下朝见君王时多下跪叩头,中国古代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表明从东周时代到秦汉上千年的时间,并没有“下跪叩头”的礼节。那么中国古代的大臣们是从何时开始跪拜帝王的呢?  一答  @傍日月游乎尘垢:汉朝的时候,君为臣起立;晋唐时期,君臣同坐。宋朝太祖时期开始,君坐臣站立;元朝以后,臣要跪拜。  @我看风尘:自汉至元,跪站坐之礼此兴彼废,多有反复。元之后,朝臣再也站不起来了。耐人
期刊
楚汉相争多年,刘邦每每“失军亡众”,兵败如山倒,却总能败而不亡、倒而不垮;明明才输得一塌糊涂,不多久,随即又兵精粮足、阵仗堂堂。何哉?  楚汉久经对峙,最后主动求和,决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却非刘邦,而是百战百胜的项羽。何哉?  个中原因,当然是项羽的后勤支援出了大问题;鏖战数年之后,项羽要人少人,要粮缺粮,早就无以为继了。项羽的窘境,说白了,就在于他的大后方,缺少了一个人,这人名叫萧何。  
期刊
柴氏女儿的家族渊源  在演义中,柴郡主是老柴王(柴宗训)的女儿。老柴王何许人也?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将皇位禅让给赵宋第一代皇帝赵匡胤的那个人。但在正史中:第一,“柴”王应该姓“郭”;第二,柴王根本不老;第三,没有柴郡主。  “柴荣”还是“郭荣”  先说说民间传承中缠夹不清的柴家、郭家的姓氏问题。  在正史中,柴荣应为郭荣,柴宗训应为郭宗训。柴荣是郭威的内侄,过继给郭威为子,随了郭姓,叫做郭荣,被目
期刊
孤独天才  1928年,约翰·纳什出生在美国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虽然家庭充满了亲情的温暖,但纳什天生内向孤僻,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早慧并不是判断天才的标准,纳什小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好,尤其是数学,他经常采用非常规的方法解题。社交障碍、特立独行与不良的学习习惯让纳什成为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高中时,纳什便可以用简单的步骤取代老师写满黑板的推导和证明。  21岁的博士  1945年6月,纳什进
期刊